首页 百科知识 优良学风: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基建

优良学风: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基建

时间:2023-12-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浅谈高校学风建设张艳霞摘要:学风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基本建设,优良的学风可以长期延续和发展下去,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合格人才。

优良学风:高校学风建设的重要基建

浅谈高校学风建设

张艳霞

(西安工业学院 人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32)

摘 要:学风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基本建设,优良的学风可以长期延续和发展下去,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合格人才。但是,目前高校学风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校的健康发展。为了建设优良学风,我们需要从自律和他律两个方面来考虑,通过内因与外因的相互作用,形成一种不惟名、不惟利、不惟书、不惟上,求真、求善、求实、求新的良好学风。

关键词:学风 校训 教改 教风

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应该结合当前的形势,针对高校学风现状,研究制定学风建设的具体内容和措施。

一、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学风对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可以说,学风是一个学校的脊梁骨,也是一个学生的脊梁骨。以学风为核心的校风和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学风是一种看不见的规范,它通过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每个人的行为和激励着人们奋发向上。建设优良学风对一个学校尤其是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优良学风的熏陶,可以使每位学生都具有高尚的理想,明确的目标,能自尊自律自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操守,懂得承担责任,遵守纪律,从而为其一生起着保驾护航作用。

高等学校是教育人和培养人才的场所,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多或少地会受到社会的各种思潮和风气的影响。大学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群体,他们对社会发生的种种变化都会作出很灵敏的反应,比如,通过仔细观察大学生的衣着服饰、言行举止,你就可以知道社会正在流行什么。由于大学生从众心理强,免疫功能差,所以需要学校的正确引导。当我们争取党风、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时刻,高校作为各类人才的摇篮,应该抓好校风建设。校风包括学风、教风和工作作风,学风是一所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的根本所在,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是学校赖以蓬勃发展的关键。在学校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一种灵魂性的东西来支撑,也需要一种共有的气质来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人心。良好的学风一旦形成和固化,就会成为一种传统的风格,影响着整个学校的健康发展。在评价一所学校优劣的各项指标中,学风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我们经常提到有的高校学术氛围浓厚,有的学校缺一点学府气氛,突出表现在学风上。那么,学风建设的内容是什么?什么样的学风才算是良好的学风?学风广义上是指一所大学中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就大学生而言,学风是他们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习方法的综合反映,是学生学习、生活、纪律等多种综合风貌的集中体现。学风的好坏,不仅影响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质量,而且会影响他们毕业后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学风应该是:勤奋、好学、积极进取、文明守纪、健康活跃。“蓬生麻中,不扶而直”,优良的学风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理想,端正学习的目的与动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目前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经过几年的拼搏奋斗,从高中升入大学以后,大学生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思想:一旦跨入大学的门槛就意味着苦读生涯的结束,从此,再也不必起早贪黑地埋头于书本之中了,即使上课不听、平时不学,期末考试也会顺利通过。当这种想法根深蒂固以后,就会产生负面效应,表现为学生入学以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很茫然,不知道在大学期间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什么事情。有的学生虽然高中英语成绩顶呱呱,但是由于长时间疏于练习,四级考试屡屡受挫;有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以后,头脑里一片空白,对所学知识没有任何印象,为了应付考试,只能挑灯夜读。所以,四年的学习结束以后,专业基础知识很不扎实。相反,在校园里却流行这样一句话:在大学不谈恋爱,等于没有上大学。还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带有很强的功利主义色彩,没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他们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忽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如上选修课纯粹是为了拿学分,考级考证也只是为了将来就业顺利,很少有人想要从中学到什么东西。由此导致了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积极性下降、精力分散、不能严于律己

(二)学习纪律松懈,作风疲沓

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这不仅对平时刻苦学习的学生不公平(因为在奖学金评比中,学习成绩占很大比例),而且严重地影响和破坏了校园学习风气。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或者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侃大山,影响了周围同学的听课效果,或者上课精神萎靡不振,呼呼睡大觉,下课后精力旺盛,判若两人,或者上课心不在焉,左耳进、右耳出,甚至为了免受外界“噪音”的影响,干脆插着耳机听音乐,或者看小说报纸杂志,即使老师布置作业,也只是一抄了事。有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不能够合理安排利用课余时间,把大部分宝贵时间浪费在逛大街,玩棋牌,上网聊天打游戏,谈情说爱,不能把精力集中于学习。

(三)专业思想不稳定,存在厌学情绪

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认为自己的专业将来没有出路,或者所选专业根本就不是自己的爱好,往往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整天生活在互相羡慕攀比之中,不能安心学习,成绩不理想,最后出现厌学情绪。

三、学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www.xing528.com)

(一)积极宣传校训,倡导优良学风

要看一所大学学风的追求,或者说看一所大学的气质如何,我认为有一条捷径就是看它的校训,学校通常把校训用醒目的大字写在校园内显眼的地方,时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

我们不妨先看一下国际国内知名大学的校训。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柏拉图为友,与真理为友。”当年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梁启超先生提出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清华校训。复旦大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师范类院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特点。南京大学的校训是:“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南开大学的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厦门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止于至善”,该校一直以“爱国爱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攀高峰”作为其办学传统。浙江大学竺可桢先生任校长的时候,确立了“求是”二字作为校训,他提倡学生毕业后工作“不求地位之高,不谋报酬之厚,不惧地方之辽远和困苦”,以自己的学问和技术为国家民族做最大贡献。对于这两个字,竺先生是这样解释的:“君子盖有举世非之而不顾,千百世非之而不顾者,亦求其是而已矣,岂以一时之毁誉而动其心哉,此为我校求是精神之精义。”孙中山先生为中山大学亲笔题写的校训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大学的学风有着许多共性的东西,对于大学来说,求真、求知、求善的道德感,勇于为社会贡献心力的责任感,是其根本的品格

校训在学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确定校训,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加以表述。在确定校训的过程中,文科类院校宜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如朱九思先生所说的“学术自由、追求真理是大学的灵魂”。理工类院校宜提倡“产、学、研”一体化,重视实践性的教学环节,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校期间,我们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校训,使大家在学习生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产生一种凝聚力,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全体师生起到指导作用。

(二)加强新生入学教育

每所学校在新生入学以后,都会安排入学教育,这是他们升入大学以后上的第一堂课,所以,我们应该注重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内容上,不仅要让大家明确校规校纪,而且要介绍学校的历史、现状以及发展规划。通过入学教育,应让学生知道:“身为本科生,基础学习机会只有一次。”在形式上可以多种多样,除了运用传统的讲授方式以外,应该采用各种灵活的方法,比如可以请高年级的学生开座谈会,也可以请已离校的校友谈谈他们对大学生活的看法。总之,从一开始,学生就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形成热爱学校、热爱专业的观念,自觉、努力地学习。

(三)以教风促学风,形成教风学风的良性互动

学风建设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风的基础是教风,没有良好的教风,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学风。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老师不仅仅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而且应该注重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求真、求知的道德感和责任感的传承,这种传承,正是大学学风形成并且世代相传的一个基础。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以德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学校要通过各类活动大力提倡严谨治学、从严治教的作风,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结合起来。

(四)深化教学改革,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和环境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课题。深化教育改革,要着眼于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学习能力、自学习惯。

目前,随着高校的扩招,使得教师与学生之比增大,再加上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主张“权威式”的教学,师生之间交流很少,学生成了一种被动接受知识的个体。我们要改变这种传统的单向交流模式,学生不仅要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到创新的理念,学到进一步获取知识的能力。

我们不妨借鉴一下西方知名高校的做法。坐落于“硅谷”旁边的斯坦福大学是一所世界一流的研究性大学,尽管斯坦福以尖端科技研究而著名,但该校对本科教育的关注也是出了名的。现任校长约翰·亨尼斯教授强调,大学应该花费很多精力在基础学科教育方面,尤其是人文教育方面。亨尼斯校长不赞成目前很多大学“对学位狂热的追求”,因为“只有大学才能从事人文科学等基础研究,它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斯坦福希望通过人文教育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的过去和现在,因此,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在文化与思想、自然科学、科技与实用科学、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宗教思想等9个领域完成必修课。斯坦福在授课时,更多的是考虑学生10年、20年后做什么。在斯坦福有一条著名的“停下”(stopping out)校规,即让学生在4年间可以随时暂时休学一年,然后回来接着读,这条校规与学校的校训自由之风永远吹是相吻合的,它不仅鼓励学生在校外多体验与享受人生,而且淡化了学生的功利性追求。

在我国,在教学改革上,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将先进的研究成果和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加强课程的实践性,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教学管理制度上,通过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分制,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给学生更大的对专业、课程、教师、学习时间的选择权。由于我国实行文理分科教育,文不习理,理不学文,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综合优势,走上社会后创造能力不足。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目前大学生中不会使用电脑、不会讲英语的“现代文盲”越来越少,而缺乏人文素质、不懂中外传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高校应通过大量开设选修课程,加强以文学、艺术和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第二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能动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改革对学生的评价制度。以往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学习成绩占了很大比例,只是对少数人进行奖励。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周洪宇教授提出了“多元激励理论”。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学习类型和方法,都是具有自己智力特点和发展方向的可造之才,从这样的角度看,学生的问题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由于学生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再优秀的教师也很难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所以,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既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又能让学生增强自信心,积极主动地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自甘堕落。

(五)加强制度建设,实施严格管理

学校要针对学生自觉性差、自控能力低的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在管理上要严格,奖优罚劣,如福建一民办高校,由于专业设置符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该校毕业生比较容易找到工作单位,一些企业也纷纷向该校预定毕业生,校方担心这些乐观的信息容易给部分在校的学生造成错觉,认为“不管表现如何都不怕找不到工作”,于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学校明确确立了“优生优选,优生优荐,后5%不推荐”的原则。在管理中尤其要加强考试纪律的管理,考风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学生学风的具体体现,学校应该严肃对待。通过这些严格的管理措施,提高学生的自制力,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之,学风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学风建设是一项持久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学、管理各环节和各职能部门协作配合,对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