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进学风是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改进学风是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时间:2023-12-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进学风是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李高山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和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的要求,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落实省第九次党代表大会部署和“十一五”规划,省委作出《决定》,把今年确定为“作风建设年、狠抓落实年”。

改进学风是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改进学风是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李高山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和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的要求,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认真落实省第九次党代表大会部署和“十一五”规划,省委作出《决定》,把今年确定为“作风建设年、狠抓落实年”。《决定》的第一条,就强调要“坚持抓好理论学习”。要求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紧密结合我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党的建设的实际和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不断引深理论学习,特别是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实践。这为我们改进学风、学习理论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努力方向。省委党校的同志应当积极响应省委的号召,努力做改进学风、学习理论的模范。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首先要坚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这充分体现了加强学风建设、加强学习在整个作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学习体会,现就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和落实省委《决定》,改进学风、学习理论问题谈点自己的认识。

学风问题是一个重大问题

什么是学风?我理解,它至少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其一,所谓学风,首先是指学习的风气,是在学习中形成的作风。换句话说,如果不学习的话,也就谈不上学风问题;其二,所谓学风,通常是指学校的、学术界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其三,就我们党而言,所谓学风,一般的说是指对待科学理论、对待理论与实际关系的立场和态度,是有关思想方法和政治态度的现实表现。也可以说,是思想路线的体现和反映。就个人来说,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的目的、治学的态度、认识的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心理素质、精神倾向和思维特征,是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综合反映和外在体现,既具有世界观特征,又具有方法论意义。我们今天谈的学风,是指领导干部在理论学习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倾向和精神面貌。简单地说,也就是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或者如胡锦涛总书记所言叫做“勤奋好学、学以致用”。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学风问题,始终把学风建设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在长期的学习理论和学习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学习思想。毛泽东同志是刻苦学习的典范,也是我们党内第一个提出学风问题的领导人。早在延安整风期间,他就把学风问题看做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必须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他认为,学风问题既是领导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问题,也是领导机关、党员干部的工作方法问题。学风问题的实质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正确的学风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反对本本主义》、《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等,是毛泽东同志关于学风建设的光辉文献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他很早就强调学风问题。特别是在“文革”结束后,他第一个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他旗帜鲜明地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支持并领导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打开了思想战线上拨乱反正的第一道缺口。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所作的主题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充满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光芒。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把学风问题提高到“是一个关系党的兴衰成败的重大政治问题”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一再强调全党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全党不断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高潮,开展了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学习教育活动。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政党、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他又向全党领导干部提出要保持和发扬包括“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在内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也形成了学风建设上的特点、经验和优势:一是重视学习、善于学习,通过学习保持党的先进性。二是在学习中着重于学习掌握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着重于学习掌握科学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三是在学习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克服教条主义。四是善于在学习中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克服经验主义。五是善于在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六是善于把学习和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七是善于把经常性教育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结合起来。

总结、回顾我们党在学风、学习问题上的这些思想和传统,进一步说明了学风问题事关党的指导思想、思想路线,因而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什么时候学风正,事业就顺利,反之就受挫折;集体是这样,个人也如此,这可以说是一条规律。

重视学习 勤奋好学

学习是照亮人生智慧的灯塔,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阶梯,是人类文明传承的桥梁。人类社会愈是发展,学习的重要性愈是与日俱增,须臾不可或缺。我们党正是站在自身所处历史方位以及事关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学习问题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和业务学习,带动全党的学习,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学习能力,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学习型政党、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重视学习,勤奋好学,是顺应时代潮流、提高全民素质的当务之急。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面对这样的新形势新任务,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不抓紧学习、不抓好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就难以完成肩负的历史责任,甚至难以在这个时代立足。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创新以及对知识的创造性运用。一方面,知识的价值日益凸显;另一方面,人类知识总量在迅速增长。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才不会被日趋激烈的竞争所淘汰。

(二)重视学习,勤奋好学,是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要求。党的执政地位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党肩负着领导13亿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只有抓紧学习,努力扩充知识,掌握客观规律,增强建设本领,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及其每一个成员,必须加强学习,用科学理论和文化知识武装自己,以科学的理论和丰富的知识作为支撑,不断提高深入研究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现实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学习,勤奋好学,是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正确履行职责、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也是个人成长进步的内在要求。党政机关在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运行中处于中枢地位,各级领导干部担负着管理经济、文化和公共事务的重要职责。这种特殊的地位,要求党政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尤其要加强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职责,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落到实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www.xing528.com)

总之,领导干部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学习能力,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学习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充分认识加强学风建设、提高学习能力的重大意义。

善于学习 学以致用

当前,干部的学习状况主流是好的,党的学风也是比较端正的。否则,难以解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但也要看到,在一些党员干部中还存在着学风不正的问题,主要是不重视学习、不善于学习、学用脱节。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验主义。突出表现是认为学习理论没用,对理论学习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甚至当作负担,当作包袱。有的一说学习就喊没时间、顾不上,却整天忙于不必要的应酬;有的不刻苦不钻研,满足于一知半解等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有的同志辛辛苦苦,年复一年,提高不大。

二是形式主义。在学习中摆样子,做表面文章,制度很多,花样很多,学习不是为了武装而是用作“包装”,热衷于用一知半解炫耀“学问”,满足于完成任务、应付检查;有的学用“两张皮”,学归学、用归用,不会指导实践、解决问题,甚至说一套、做一套。因而通过学习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和工作中的问题,其效果就比较差。

三是实用主义。其基本特征是断章取义、各取所需。对自己有用的就视为真理,“学好用好”,夸大发挥;对自己不利的就当作空言,不看不理,这样就使真理观和价值观发生矛盾,必然要陷入片面性和庸俗化,妨碍学习的提高。

四是教条主义。有的人对老祖宗搞教条主义,有的人则把西方一些现代理论奉为教条,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喜欢在名词、概念上兜圈子,用个别词句来判定和裁剪现实生活。老觉得自己代表真理,埋怨现实不合乎理性,由此又走到另一个极端,即说学习无用。

我们认识到了上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人们提高学习水平,那就要想办法改造一下学习,端正态度,改善方法,克服缺点,提高效果。

哪些方法有利于提高学习水平呢?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邓小平同志也说过,“学马列要精,要管用”。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这是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风的新的高度概括。胡锦涛同志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报告会上也指出,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二是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三是坚持运用理论与发展理论相结合;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他又号召领导干部要努力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转化为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能力。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学用结合、学以致用,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总结理论学习的经验,我认为,目前需要大力倡导以下五种学习方法:

(一)带着问题学——不要空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经说过,“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这句话深刻揭示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同时在方法论上也给我们以启迪。理论对一个人的武装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对于理论的需要程度。我们每一个干部都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经历,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时地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剪不断,理还乱”。凡影响我们思想进步和工作发展的困惑、困扰,就是我们对于科学理论的需求。在一般的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后,就要带着这些问题,着重地深钻细研,弄懂弄通。一次学习、一个时期,弄通一个问题,就是收获,就是成效。弄通问题的过程,就是提高理论水平的过程。

(二)融会贯通学——不要死学。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有体系的,都是和实际生活、时代紧密联系的。学习的时候,既要弄清基本观点,又要弄清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还要弄清其立场和方法。也就是说,这一个结论,这一个观点,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怎么得出的,这一段话是针对什么讲的。弄清了这些,就容易加深理解,真学真懂真用。

(三)边学边用,学用结合——“输入输出法”。毛泽东同志过去讲过,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我们是不是可以进一步想到:学习的动力也在于应用,运用可以产生一种对学习的需求和压力,促进和推动学习。看书、听讲是学习的“输入”,写作、演讲、实践是学习的“输出”。一方面,有输入才能输出;另一方面,输出了才能更好地输入。知识、智慧,只有在使用中才会丰富、提高和发展。所以,我们在学习方法上要注意边学边用,在工作中和生活中要注意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层次,有意识有目的地思考一些问题,阐述一些问题,运用理论知识说明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尽可能地多想、多说、多写、多干,这样就会从源头上产生一种学习的渴望和动力,形成“输入”和“输出”两端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四)理论联系实际——吸收转化。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联系什么实际?一是客观实际,二是主观实际,也可分为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怎么联系?通过实践这个桥梁,实现理论对实际的指导和实际向理论的飞跃,这些都是对的,但好像还有点抽象,有点不好把握。我们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这里,要把这个道理具体化,变成可以把握的东西,运用这些东西改进我们的学习。那么,从学习和运用理论的角度讲,我们在实践中应当怎样实现理论的转化呢?我以为一是要把理论变成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样就开始把自己武装起来了;二是要把理论变成对客观实际的正确把握,这就是运用理论正确地观察和分析事物,得出正确的看法;三是要把理论变成指导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这就具体地运用到工作中了;四是要把理论变成抓落实的实践,这就开始变成物质力量了;五是要把理论变成改造主观世界的决心和能力,学习理论,也就是改造自我、提升自我。这样分析不一定准确和全面,只是稍微具体一点,便于把握,有利于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

(五)乐学——不要苦学。我们过去经常讲刻苦学习,比如古人说的“头悬梁、锥刺股”、“板凳要坐十年冷”,现在讲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等等,这从强调用功的角度讲是对的,但从学习效果的角度讲就不够了,应该从苦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乐学,也就是把注重学习变成生活的一部分,变成一种生活习惯,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得就是这个道理。人是自然界的高级动物,既有物质生活,又有精神生活。人的精神生活的最高层次,就是理论生活。所以,我们党一直强调思想理论素质是干部素质的灵魂。这里面有一个文化素质的问题,也有个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的问题。我们应当向那些爱学会学的人们学习,提升自己的境界。只要真正将学习作为人生的第一需要、第一追求,就会产生如饥似渴的激情,就会从中感到其乐无穷。(《山西日报》2007年5月2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