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妙趣横生的猪字对联创意

妙趣横生的猪字对联创意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日师生同往一个名叫“猪北窦”的地方,老师以此地名为上联,要何对出下联,何淡如沉思片刻,随即以老师“蔡西湾”的名字续对。“羊脂”对“猪血”,红白相映;“泥地”对“玉天”,天地相连;“实”对“实”,“虚”对“虚”,妥切,妙绝。在李家打杂的朱新,因生来嘴大而上翻,家人叫他“猪拱嘴”,此时正在吃青海椒,李调元应景生情,对出下联:“猪拱嘴吃青海椒”。

妙趣横生的猪字对联创意

清朝末年,广东举人何淡如,从小就对对联有浓厚的兴趣。幼时曾拜蔡西湾为师。一日师生同往一个名叫“猪北窦”的地方,老师以此地名为上联,要何对出下联,何淡如沉思片刻,随即以老师“蔡西湾”的名字续对。老师哑然,地名怎么能与风马牛不相及的人名相对呢?认真思索却也十分惊讶。原来,在这副对子里,何淡如巧用“猪”与“朱”的谐音而借对,形成巧妙的姓对姓;“窦”的意思是洞,与“湾”正对,至于“北”与“西”更是方位对方位,十分自然、诙谐。

聊斋志异》里有一则趣联故事。一老者日见白云,偶想起一上联:“羊脂白玉天”,但搜肠刮肚却无法对出下联。几个秀才助兴,也没有对好。这天,老者外出走着走着忽然来到一块血红的地上,老者问当地人这叫什么地?当地人答曰:“猪血红泥地”。老者喜出望外,这不就是最好的下联吗?说着拿笔记下这地名。“羊脂”对“猪血”,红白相映;“泥地”对“玉天”,天地相连;“实”对“实”,“虚”对“虚”,妥切,妙绝。

传说古代文人李调元,性情刚直,得罪了权臣,充军伊犁。后赦放归家,夫妻久别重逢,感慨万端,妻子随即脱口而出一上联,李调元巧妙应对。一旁侍立的家人,高兴万分,提议将这副联写在红绫上。夫人借此又出一上联:“羊毫笔写红绫纸”;李调元一时语塞,不知怎样对好。在李家打杂的朱新,因生来嘴大而上翻,家人叫他“猪拱嘴”,此时正在吃青海椒,李调元应景生情,对出下联:“猪拱嘴吃青海椒”。第一个字都是动物名,第五个字都是颜色。与夫人出句切情切意,两人不觉相视而笑,陶醉在团聚的幸福之中。

某地有个财主要新开一酒店,请一位秀才来写一副好对联装门面。他向秀才提出了对联要表达的四个意思,一是人丁兴旺,二是酿酒发财,三是店中无鼠,四是养猪肥大,讲好预付2两银子,写好了再给6两。这位秀才,十分理解周围老百姓对财主的憎恨心情,于是苦心思索,写出了一副“断句联”。上联是: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下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横批是:人多病少财富。秀才将此联断给财主听: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横额是:人多、病少、财富。财主高兴至极,二话没说,拿出加了一倍的银子16两,给了秀才,并且立即将对联贴了出去。第二天酒店开张,顾客盈门,财主忙得不可开交。人们看到门口的对联,你也读,我也读,读的无不捧腹大笑。财主不知何故,赶快出去一看,气得七窍生烟。原来秀才昨夜在对联上断了句读,变成了: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横额是:人多病,少财富。财主赶忙叫人扯下了对联,酒店开张也只好另择吉日了。(www.xing528.com)

民间流传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姓罗的邀姓朱的同去赶集,姓罗的去卖骡子,姓朱的是去卖猪,走着走着,姓朱的对姓罗的说,我想出半边对子,对出来了我请客。姓罗的说,那好,你出吧。姓朱的说:“四维罗(编者注:罗的繁体字写作”羅“,下同)马累骡,罗上骡下罗骑骡。”姓罗的一听,这对子出得十分奇巧,运用拆字手法,将自己的姓和赶集的情景,都联了进去,一时还真想不出妥帖的下联。走着走着,不觉快到集镇,姓罗的着急万分,正当此时,瞥见姓朱的吹喝着猪向前走,不觉灵机一动,有了!于是一口气说出了下联:“八牛朱,犬者猪,朱后猪前朱赶猪。”也同样运用拆字手法,将姓朱的要上街卖猪和赶猪的情状都融了进去,十分自然。两人会心地笑了。

川、鄂一带民间流传一个对联故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巴中县枫香沟有位姓娄的塾师不畏权势,敢于直言。当地有个土豪叫冯瑞云,横行乡时,作恶多端,群众敢怒而不敢言。一天私塾开学,这土豪刁难塾师,要他即兴撰一联贴在私塾门口。如果写不好,一年的薪水就要扣下。姓娄的眼看不写是不行了。这个私塾设在土豪家中,同教书的还有一位“独眼龙”先生,私塾旁,是冯家的六个猪圈,共养了7头猪,都长得不好。娄塾师眼观此景此物,提笔写出了对联:一学堂、二先生、三只眼、读四书、五经皆通;六畜房、七头猪、八卦头、喂九年、十年不止。此联不仅妙用数字巧对,而且情景相融,将满腔怒火,寓于联中,让人感其机敏,叹其神奇。无情的咒骂,气得冯瑞云立即撕碎这副对联,赶走了这位塾师。

广州潮汕一带曾流传着一副讥讽联:猪公狗公,公然同理事,公心何在,公道何存,似此无公益闾里;是局非局,局出许多钱,局内者甘,局外者苦,何时了局颂升平?相传,清末潮汕一带,地主豪绅,互相勾结,连成一体,朋比为奸。有个叫“笑面虎”的吴醉樵及以他为首的一群吸血鬼,为巴结上司,巩固其封建统治地位,在镇上巡司埠设立一“公局”,名义上是公论民事,调解纠纷,维持治安,实际是他们逢迎上司、吃喝嫖赌的“公馆”。同时又仗“公局”之名,向老百姓敲诈勒索,群众无不恨之入骨。于是借过春节贴对联之日,老百姓请人写成了这副对联,贴在“公局”门口,算是出了一口怨气。这副对联,采用排比的手法,连用了6个“公”字,6个“局”字,字字如刀,层层剖剥,深刻揭露了吴醉樵一伙的“公局”骗局,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这种反动工具的反动本质,因而传诵一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