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郭老用毛泽东诗词成对联

郭老用毛泽东诗词成对联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七)郭老善用毛泽东诗词书写对联[5]前面提到,郭老崇拜伟大领袖毛泽东,对毛泽东诗词达到倒背如流的境界,而且对诗词的理解出神入化。郭老在选编毛泽东诗词对联的同时,通常都以书法的形式书写出来加以欣赏,或应友人索要而挥毫相赠。因而,受郭老的深刻影响,笔者平时书写的内容,应该说也是以书写毛泽东诗词以及诗词对联为最熟悉、最流畅,韵味最佳、流传最广。

郭老用毛泽东诗词成对联

(七)郭老善用毛泽东诗词书写对联[5]

前面提到,郭老崇拜伟大领袖毛泽东,对毛泽东诗词达到倒背如流的境界,而且对诗词的理解出神入化。郭老本人就是伟大的诗人,巧用毛泽东诗词作对联就愈发得心应手。1964年3月21日《光明日报》第4版刊登了郭老的二十六幅别开生面的《毛主席诗词集句对联》。这些集联长长短短,有诗句对诗句,有词句对词句,也有诗句对词句;有单句对,亦有复句对……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给人别样的美感和雅趣。郭老在选编毛泽东诗词对联的同时,通常都以书法的形式书写出来加以欣赏,或应友人索要而挥毫相赠。

郭沫若题 《扇书》

郭沫若书 《梅花欢喜漫天雪》

郭老集毛泽东诗词对联,并非偶然兴趣所致,而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1961年12月,郭老到瑞州七星岩湖畔的“桂花轩”参观,轩门两旁,就有集毛泽东诗词的一副对联:

风景这边独好,

江山如此多娇。

上联选自毛泽东1934年夏作的词《清平乐·会昌》,下联选的是毛泽东1936年2月作的著名词篇《沁园春·雪》。这两首词虽然写作时间不同、词牌不同,而将其中的句子集成对联蕴涵贴切。郭老见到这副对联后,大为赞叹,欣赏不已。由此引发了郭老的诗兴和灵感,遂赋词七律一首《题桂花轩》,将这副对联含了进去:

我自双源洞里回,桂花香处一轩开。

果然风景这边好,如此江山何处来。

水剪西湖千匹锦,山移阳朔几尊img83

岁阳时节如初夏,紫贝天葵酌满杯。

1963年6月,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城北名为“玉泉”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得月楼”。当地负责同志给郭老写信,请郭老题写他们集的毛泽东诗词对联并将此对联附在信中:

春风杨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

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

郭老收到信后,立即将对联书写完毕,并作如下注解:玉水龙潭得月楼落成,地方领导同志集毛主席词语四句为联,嘱为书出。一九六三年六月二十五日书就,寄自北京,心向往之,何日得能一游耶?郭沫若书。

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毛主席诗词》一书,其中有十首诗词是首次公开发表。对于无比敬仰毛泽东的郭老而言,自然触发了灵感。于是,他便在工作与到各地视察参观之暇,陆续着手选编毛泽东诗词集联。

诸如,以词句形成的对联:

飞雪迎春到,心潮逐浪高。

江山如此多娇,飞雪迎春到;

风景这边独好,心潮逐浪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鱼翔浅底,鹰击长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千秋功罪谁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万里长江横渡,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再如,以诗句集成的对联:

梅花欢喜漫天雪,

玉宇澄清万里埃。

独有英雄驱虎豹,

敢教日月换新天。

中华儿女多奇志,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三十一年还旧国,

百万雄师过大江

红旗卷起农奴戟,

曙光初照演兵场。

郭沫若词并书 (卷轴)

还如,以诗词句并举的集联,意境也很优美:

喜看稻菽千重浪,

寥廓江天万里霜。

长空雁叫霜晨月,

万水千山只等闲。

冷眼向洋看世界,(www.xing528.com)

西风落叶下长安

长空雁叫霜晨月,

大渡桥横铁索寒。

换了人间,百万工农齐踊跃;

太平世界,六亿神州尽舜尧。

北国风光,原驰蜡象;

乌蒙磅礴,路隘林深。

万马战锋酣,不周山下红旗乱;

军情更迫,黄洋界上炮声隆。

郭沫若书 《对联集句》

从上述集句对联可以看出,郭老对此是下了一番工夫的。这些来自不同年代和不同诗词的联句,浑然天成,别有意境,拓展了原诗词的内涵,赋予了新的情趣,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准。因而,受郭老的深刻影响,笔者平时书写的内容,应该说也是以书写毛泽东诗词以及诗词对联为最熟悉、最流畅,韵味最佳、流传最广。我体会,书写毛泽东诗词,用行草书体更能充分发挥自己书法水平和充分表达毛泽东诗词的革命英雄气概及雄壮豪迈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当然,这要经过数十年的勤学苦练,才能信手拈来,直抒胸臆。

独有英雄驱虎豹 敢叫日月换新天

链 接

成仿吾校长推荐启笛向郭沫若先生学书法[6]

成仿吾夫人张琳同志的题词

2004年8月20日,启笛先生去中央党校拜望老校长成仿吾前辈的夫人、原山东大学教务长,90岁高龄的张琳女士,老人家对仿吾推荐学生启笛向郭沫若学书法记忆犹新,并在回忆录上批示“谨致祝贺,继承传统,再接再厉”(左图)。

成仿吾(1897—1984年)湖南新化人。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党内著名的教育家和社会科学家。1958~1974年任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

成老与郭老的情谊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1918年,他们在日本留学,意气风发“挥斥方遒”,开始发表新诗。1921年回国,成仿吾在上海与郭沫若、郁达夫发起成立创造社,先后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及《洪水》等文学刊物。成老1928年赴欧洲,在巴黎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又去柏林,主编中共柏林、巴黎支部机关刊物《赤光》,并于1931年回国去革命根据地,是1934年参加红军长征的唯一教授。

1948年,已被任命为华东大学副校长的成仿吾和他整整20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郭沫若在石家庄相逢时,郭沫若关切地问他:“今后你打算干哪行?”成仿吾笑呵呵地说:“当然是教育啦!”新中国成立后,成仿吾还曾担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校长,东北师范大学校长,中央党校顾问、校党委常委等职。

启笛说:

我自幼酷爱书法。在漫长的学书道路上,有两位长者对我影响最大,一位是成仿吾,一位是郭沫若。

“文化大革命”中,年逾古稀的成老受到严重迫害。当时,山东大学红卫兵分成了两派。保成仿吾的日日夜夜为他站岗放哨。成老恳切地劝说:“批批我,斗斗我算什么,你们千万别打仗!”“你们放心,我挺得住!”在他苦口婆心的劝说下,“顽固的老保”撤了岗哨。后来学校成立成仿吾专案组,我作为大二的学生被抽调到专案组,负责记录。有几次,成老谈了过去的历史情况,我把记录稿送他审阅,看是否记录准确。成老看了记录的本子后说,记的不错,字也写得很好。听了成老的话,我高兴地说:“我很喜欢练书法,特别是喜欢郭沫若的书法,可否请成老介绍一下跟郭老学习书法诗词。”

郭沫若(中)成仿吾(左)与学生启笛留影

《郭沫若诗赠成仿吾》

看着不到20岁的年轻学生恳切地略显淳朴的眼神,在动乱的岁月竟能沉下心来潜心研习书法诗词,囹圄中的成老感到了欣慰。

他立即写了一张便函让我去见郭老。我把成老的信收好后,到学校“革筹”小组写了外调介绍信,名义上是了解成仿吾同志二三十年代与郭沫若创办“创造社”的情况,以及与鲁迅的关系等历史问题,实际上是想拜郭老为师学书法。

郭老见到成老的便函,首先关切地询问成老的近况,然后看到我写的字,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并答应收我为学生,同时给我起名“启笛”,作为书法艺名。还鼓励我说,笛声要响遏行云,坚持练习,必成大器。

正是成老的高风亮节,“为革命培育英才贤上是终生乐事”,慧眼力荐,才成就了当代书坛的一段佳话。

以后的十年里,由于得到郭老诗书真传,我的诗书进步很快。1969年秋,即楷书毛泽东诗词三十七首。时隔二十多年后,呈给启功老先生看,启老看后说,真有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的风格。1993年,我又写了毛泽东诗词四十首行书书稿,启功看后又说:“郭派的代表,有郭沫若的气势。”于是,挥毫为我的书展题词:“王羲之的根基,郭沫若的气势。”并一起合影留念。今天,回忆这段往事,倍加感谢老校长成仿吾前辈的推荐和郭沫若导师的教诲之恩。

听完启笛的介绍,我们不由地对革命老前辈郭沫若、成仿吾肃然起敬:背负盛名、身处逆境仍“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为了祖国的千秋功业,二老不遗余力地提携栽培新人。而集古汇今书法之大成的启笛也不负厚望,在研习中国书法(画)艺术领域和诗词曲赋中颇多建树:几十年来,临池不辍无日或间,应多家出版社之约,启笛的书法作品集多次印刷出版;应北大方正之约,启笛书写了七千个简化字、三千个繁体字作为“启笛体”的字模,录入电脑字库;应约承担为国家领导人出访赠送书画礼品的书作;还应约为公益事业题写了若干门头匾额和报刊名称等。在二老的教诲下,启笛主张学习书法诗词要厚积薄发,低调宣传和回馈社会。在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几十年来,仅办过四次个人书法展览。2004年的展览上,有两幅50米楷书长卷备受青睐,买家出资一百万元欲收藏。启笛认为,这是自己学书汇报总结不能出售;而在2008年,他却将为北京奥运会创作的诗词曲赋行书长卷、小楷手卷、小楷中堂等四幅作品拍卖所得780万元全部捐献给地震灾区和贫困地区的学校,用于书法教育。

启笛诗并书《谢恩师郭沫若》

正如启笛所书的自题诗:

一代文豪郭沫若,风流才华天下闻。

犹记十年浩劫时,患难之中入师门。

谆谆教诲不言倦,承师恩泽甘霖

秋来又是重阳日,一缕菊香慰英魂。

【注释】

[1] 这一讲是对本人2009年所著的《中国书法艺术赏析》(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版本)相关篇章的修改,辅文借鉴了学者王余、何清两位教授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谢意。

[2] 郭沫若.我的幼年[M]. 上海:光华书局, 1929年。

[3] 郭庶英,等.郭沫若遗墨[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编后记。

[4] 郭庶英,等.郭沫若遗墨[M].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编后记。

[5] 参见:鉴铭.郭沫若:用毛泽东诗词作对联[N].人民政协报,2009-02-19。

[6] 编者注,本文内容引自:(1)严学章.启笛书法展的启迪[N].人民政协报(文化周刊),2005-07-04;(2)张胜利.守住传统文化就是守住民族精神家园[N].新华网WWW.NEWS.CN,2008-01-30;(3)刘军.启笛:下笔有神启迪人生[N].人民代表报,2007-08-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