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管理之道:治人事如烹小鲜

管理之道:治人事如烹小鲜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只能谨记“治大国若烹小鲜”,而且在管理上,“若烹小鲜”就是“烹人”,通常情形下切忌大火。其中,年龄最大的是刘玉山,他是从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岗位上调过来的,56岁,是班子里的老大哥,老成持重;年龄最小是张福海,才36岁,朝气蓬勃却少年老成;刘国辉稍长福海两岁,38岁;管士光也不大,才44岁;然后是高贤均和我,贤均是老高三,我是老初三,都在50岁上下。

管理之道:治人事如烹小鲜

我当时慎之又慎的事情是哪些事情呢?

唯有一件事我慎之又慎,坚决不烧火,特别是不烧大火,那就是人事调整。

我等凡夫俗子,没有可能参与“治大国”,那么,“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对于我只能是把出版社当成大国来治的意义,在我看来,治理出版社没有多少事情需要当成“小鲜”来“烹”的,要有,那就是人,治人事烹小鲜啊。

我从广西来,从广西旧部里带一二人进京,在当时比较松懈的人事管理情况下,并不是什么难事。有人建议我找一二器重的年轻骨干随后进社,我当然是断然否决了。我认为完全没有这个必要。这样的同事一经进社,我就同他们被牢牢地拴在一起了,看起来得到了一二心腹,可是疏离的将是全社数百员工,相权之后,往往得不偿失。

暂时不进新人可以,可现有某些有抵触不配合的人总该给点儿颜色看看吧?当时有不少员工一再反映某几位中层干部作风不正,在我即将到任时做过不少小动作,建议我痛下决心,切除恶瘤,也被我婉言回绝了。我说,其实情况不明,反映的某些情况有嫌疑但证据不足,而且都是过去发生的,我又不是来查以往案子的,这不是“新官不理旧政”。影响到员工利益的旧政我不能无动于衷,影响到社里发展的旧政我也不能不管,除此之外,当务之急是把当前的事情做好。我说,所有人,无论支持过我还是反对过我的,只要现在好好表现,都一视同仁,继续工作。

新闻出版署在怀柔红螺寺宾馆召开半年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是署里司局长和署直单位一把手。会上,于友先署长脱开讲稿把我抓长篇小说牵手》营销的事情好好夸赞了一番,要求各单位都要好好抓经营业务。会议间隙,与兄弟单位一位领导散步,他问我到出版社后改革进行得怎么样。我知道他想问的改革是什么,无非是那些动人动机构搬桌椅板凳搞得鸡飞狗跳墙的事情。我笑着说,我只改了两件事,一件事是把全年的奖惩制度定下来了,穷书生们都指着多出好书年底多拿奖金,其实小富即安;另一件事就是我这个社长直接抓生产经营,成了一个总调度长,已经不像一个文人。他很不以为然,真诚而激烈地说道:震宁兄,必须改革啦,你必须在人的问题上动手,一定要调整人员结构,改革就意味着利益格局的重新分配,咱们不能手软,这可是出版业改革的最后一次机会了。我不知道他说的“出版业改革的最后一次机会”的根据是什么。当时是1999年7月,后来的事实证明,2003年6月底中央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中间间隔了整整四年。可是直到2017年底,出版业都还在呼吁继续改革,理由是“普遍存在着企业单位事业管理”的现象。而1999年当时,我们可实实在在是“事业单位”啊,那时候要出版社搞好“企业管理”的改革,符合逻辑吗?(www.xing528.com)

我对朋友的真诚而激烈的劝说心存感激,因为他确实是这么改革的,真可谓弄得风生水起,可也听说同时怨声载道。我心里想他的胆子够大,而我天生胆小。我只能谨记“治大国若烹小鲜”,而且在管理上,“若烹小鲜”就是“烹人”,通常情形下切忌大火。除非那种该下油锅烹煮的窃国大盗,出版社里哪有这种人!

我承认,在所有单位的管理上,人的问题总是第一位的;可是,我并不认为在许多生产单位的管理中,一定要时时把人的工作突出出来,占用太多时间和注意力。领导一会儿找人谈话,一会儿又搞考评,弄得大家瞻前顾后、疑神疑鬼,影响了工作的正常状态,加大了单位的人事成本,分散了工作的注意力。我决计按部就班,把一切该做的事情一步步做到,该谈话的人找时间穿插进行,尽量让大家心情放松一些。就拿业内大家多有赞誉的人文社发行部主任刘国辉和策划室主任张福海来说,后来大家都说两位青年才俊是我的左膀右臂,可我上任后跟他们的谈话就很不正式,既不约时间,碰上空了就谈,坐下谈话也不劝茶,更不绕圈子说那些没用的闲话,直入主题,简要说说当下部门情况,有没有建议;没有建议就继续工作,只有一条要求,就是今后要加大力度

可是,人事工作的某些必要形式该有还得有。譬如,一些不容易接触到的部门主任,得抓紧时间跟他们进行正式的谈话,要体现新社长的认真态度。又譬如,青年员工座谈会还是要开的,让普通员工清晰地感受到新社长对他们的期待和鼓励。再有,出版社离退休的老领导、老专家、老编辑,我必须登门拜访。

一些至关重要而高度敏感的事情则要万分小心,那就是社务会的调整。社务会里总编辑自然是超期服役,另有三位社领导副职也即将到龄,这都是比较敏感的时期。对总编辑和几位老同志的工作要求是重不得轻不得,急不得慢不得,要求重了急了恐有不尊重之嫌,轻了慢了又会耽误社里经营节奏和效果。我随时提醒自己以平和的心态、尊重的言行与他们相处。以至于到了2000年8月,新闻出版署党组决定调整人文社社务会,整个班子都一如既往地平静安好。桂晓风副署长前来宣布到龄老同志退休,几位新人进入社务会任职,会场异常地轻松。总编辑陈早春老师表示满意;副总编辑李文兵、任吉生和副社长林敬几位表示:聂社长来后工作很开心,是在人文社工作最舒心的一个时期;而新任社领导们也感受到了社务会业已形成的良好氛围。2000年8月新组建的人文社社务会,署领导们真是下了一番功夫,老少搭配十分适宜,对人文社的发展真的很是用心了。新社务会的组成是:聂震宁任社长兼党委书记、总编辑,刘玉山任副总编辑(正局级),高贤均任副总编辑,管士光任副总编辑,刘国辉任副社长,张福海任副总编辑。其中,年龄最大的是刘玉山,他是从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岗位上调过来的,56岁,是班子里的老大哥,老成持重;年龄最小是张福海,才36岁,朝气蓬勃却少年老成;刘国辉稍长福海两岁,38岁;管士光也不大,才44岁;然后是高贤均和我,贤均是老高三,我是老初三,都在50岁上下。新班子年轻、团结、有朝气,而且相当专业化,大家在一起齐心协力,带领出版社进入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