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萨贺芬:在孤独中寻找力量,热爱绘画的美好阳光

萨贺芬:在孤独中寻找力量,热爱绘画的美好阳光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萨贺芬·路易斯,出生于法国的一个贫民女画家,也是当时稚拙派的代表。最初,萨贺芬并不知道自己是个绘画的天才,她只是将深夜一个人的时间用绘画来打发掉,不知不觉中她培养了独特的绘画能力。而且他一直鼓励萨贺芬画下去,并为她开办了一场个人画展。一时之间,市场上萨贺芬的画被抢购一空,人们将她奉为神人。可是,不能否认的一点却是,在萨贺芬最为凄凉的人生岁月里,即使与世隔绝,她仍然没有丢掉绘画,心始终向着美好。

萨贺芬:在孤独中寻找力量,热爱绘画的美好阳光

当上天为你关上一道门的时候,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子,这就是人生因果关系

萨贺芬·路易斯,出生于法国的一个贫民女画家,也是当时稚拙派的代表。她的一生颇为传奇,可她的生活却单调到只能用绘画调节内心的孤独。在萨贺芬的世界里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她的生活除了到各家做钟点清扫之外,便全然是独处时光。

最初,萨贺芬并不知道自己是个绘画的天才,她只是将深夜一个人的时间用绘画来打发掉,不知不觉中她培养了独特的绘画能力。在绘画中,她看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向,所以不管多难多苦,她都努力地坚持着。

她的画多是由一些色彩斑斓、看上去又有着莫名诡异感的植物组成的,那是一种幽远与神秘,仿佛来自另一个未知世界的秘语。可以说,在没有被人们认识了解之前,绘画只是萨贺芬的一种单纯的兴趣,一种偏离了社会或者走进自我的自由之作。

突然有一天,她的画被一个德国收藏家注意到了。这位德国收藏家叫威尔罕姆·乌迪,他以自己多年从事收藏的敏锐辨别力从萨贺芬的画中看到了巨大的潜在商机。他迅速地寻找萨贺芬,这时他才知道,那些在他心目中惊为天人的画作,原来只是自己邻居家的一个女佣所画的。

乌迪凭着一个商人的投机心理,又带着几分对艺术的敬畏,开始收藏萨贺芬的画作。而且他一直鼓励萨贺芬画下去,并为她开办了一场个人画展。当人们看到她的绘画时,几乎震惊了,没有人敢相信,这样热烈又神奇的画作会是一个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女佣所绘的。一时之间,市场上萨贺芬的画被抢购一空,人们将她奉为神人。(www.xing528.com)

可这样的好景只持续了3年,1930年,法国迎来了经济大萧条,萨贺芬的绘画事业也遇到了阻碍。这对于萨贺芬来说是一次致命的打击,她第一次发现,自己的画原来也有滞销的时候,这让她非常不能接受。

这种再度被隔离于世界之外的感觉让她在精神上出现了问题,最终不得不被强制送进精神病院,其间她仍然默默绘画。1942年,萨贺芬在精神病院里孤独地死去,可是她却不知道自己的画作已经重新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并成为收藏者竞相追逐的对象。

可以说,在萨贺芬最孤独的日子里,是那些色彩斑斓的图案带着她走出孤单的,可是对于成名之后的失败打击她却没有能力承受。她与自己的绘画仿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经被人发现,便再也不能回到从前的幽深状态。最终,她只能抱着自己“朴素艺术”的精深画艺,被孤零零地葬在公墓里。

可是,不能否认的一点却是,在萨贺芬最为凄凉的人生岁月里,即使与世隔绝,她仍然没有丢掉绘画,心始终向着美好。从她的画里我们就可以看到那些带着疯狂甚至诡异的丛林和火焰形状,似乎就是萨贺芬最真的情怀抒发。她在控诉着世界的不公,也在呼唤着一种被认可的梦想。兴趣让她说出了更多的心里话,同时让她成为后来被人们所追捧的艺术家。

当上天为你关上一道门的时候,必定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子,这就是人生的因果关系。兴趣纵然只是简单的爱好,可是在我们最为孤独的时刻,它却能够熨帖我们的心灵,最终与我们的灵魂相契合,然后进行真正的、深度的对话。保持一份爱好,尊重自己的兴趣,相信有一天它会在阳光之下绽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