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邵逸夫:辛勤智慧致富,造福社会

邵逸夫:辛勤智慧致富,造福社会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邵逸夫的身上,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力量与财富的结合。成功的邵逸夫并没有独享这份荣华,他的信条是“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所以他这样对外界宣布:“我的财富是取之民,应用之于民。”没有谁会像邵逸夫这样,源源不断地把自己辛苦积累起来的财富大把大把地捐给教育事业。而他手握的财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种财富观更是堪称积极向上的典范。邵逸夫就是这样一位让世人敬仰,被后辈奉为偶像的人。

邵逸夫:辛勤智慧致富,造福社会

赚钱难,用钱更难,因为将钱用到适合的地方,是一件非常考验大脑的事情。

邵逸夫,出生于上海生活香港,是一位影视业巨子,他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荣誉主席,他成功地创办了邵氏兄弟电影公司。关于邵逸夫的传奇,完全可以拿来与任何一个世界富豪相比,因为在他的身上,有着跨越时代的印痕,有着空间变换的融合。在邵逸夫的身上,我们能清楚地看到力量与财富的结合。但是,邵逸夫的力量是通过自己后天的努力获取的,而财富更是靠自己努力创造累积的。

1907年,邵逸夫(原名邵仁楞)出生于富裕家庭,家里有八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六。1910年,邵家接手了用来抵债的上海剧院“笑舞台”。可是好景不长,在邵逸夫16岁的时候,邵家败落了,所有的家族产业只剩下那家被称为“笑舞台”的剧院。邵家兄弟们一起经营剧院,拍电影,并全部改了名字,邵仁楞至此更名邵逸夫。

1957年,邵逸夫的剧院生意做得不温不火,所赚利润并不多。这时,香港迎来了蓬勃发展期,于是邵逸夫决定去香港发展,开始自己的影视新起点。第二年,他便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为了抢占香港影视最高点,他不得不在一小块地皮上开始建立自己的影院。因为没有钱,他一直想建的摄影厂只好一拖再拖。但邵逸夫相信付出就有收获,所以坚持从小规模慢慢发展,最终用意志战胜了困境,用汗水换来了自己的邵氏影城。

1967年,邵逸夫与合伙人创办香港第一个商业无线电视台——香港无线电视,缔造了很多演艺巨星,捧红了不少港姐明星,拍摄电影一千部,收藏四十多万部影片等母带,产生无数的财富和巨大的社会效应。

成功的邵逸夫并没有独享这份荣华,他的信条是“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所以他这样对外界宣布:“我的财富是取之民,应用之于民。”在香港,邵逸夫虽然并不是最有钱的人,可他却做得最好。(www.xing528.com)

20世纪70年代中期,邵逸夫成立香港邵氏基金会,为多家图书馆学校捐款150万港元。1977年,他为香港艺术中心捐出600万港元,1985年,为祖国捐出1000万港元修缮敦煌莫高窟文物;然后又在自己的家乡建起了逸夫图书馆、教学楼,创办了助教奖学金。为了表达对邵逸夫行为的赞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一颗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

没有谁会像邵逸夫这样,源源不断地把自己辛苦积累起来的财富大把大把地捐给教育事业。他对于内地教育的捐助已经高达47.5亿元,因为他觉得,一个民族的伟大之处在于掌握、传播、实践良好价值观,他觉得自己能在这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有力帮助和支持。

他在香港设立了“邵逸夫奖”,这是为了表彰人类杰出科学家所设立的专门奖项,这个奖项获得者的研究成果要对人类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无论什么人种都可以获得。邵逸夫设立的这一伟大的奖项几乎到了诺贝尔奖的高度,这给科研人员带来了空前的激励和信心。

一个没有资金保障、凭着实力创业的人,最终走向财富的高位,这种行为本身就值得人们学习。而他手握的财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种财富观更是堪称积极向上的典范。邵逸夫就是这样一位让世人敬仰,被后辈奉为偶像的人。

赚钱难,用钱更难,因为将钱用到适合的地方,是一件非常考验人心的事情。这话一语中的,只有有了正确的财富观,才不至于成为金钱的奴隶而始终受到财富的束缚。因为,美好的事物远比财富多得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