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茶艺的六要素:水的美妙表达

茶艺的六要素:水的美妙表达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茶人认为清、轻、甘、冽、活五项指标俱全的水,才称得上宜茶美水。科学试验表明,水中的矿物质对茶汤的品质影响很大。这样的水泡的茶自然会增茶之美味。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所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二)泡茶用水选择现代茶人择水除了有上述五项指标之外,还有更科学的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用于泡茶的水质,必须达到或优于生活用水标准。

茶艺的六要素:水的美妙表达

学习茶艺,必须懂得水,茶性必发于水。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写有一副茶联:“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这副茶联生动地说明了“评水”是茶艺的一项基本功。早在唐代,陆羽就在《茶经》中对宜茶用水做了明确的规定:“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提出:“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以上论述均说明了在茶艺中精茶必须配美水,才能给人至高的享受。

图8.3 水之美

(一)宜茶美水标准

最早提出美水标准的是宋徽宗赵佶,他提出了“水以清、轻、甘、冽为美”的说法。他最先把“美”与“自然”的理念引入鉴水之中,升华了品茗的文化内涵。后人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个“活”字。现代茶人认为清、轻、甘、冽、活五项指标俱全的水,才称得上宜茶美水。

水质要清。水清则无杂、无色、透明、无沉淀物,最能显出茶的本色。

水体要轻。水的比重越大,说明溶解的矿物质越多。科学试验表明,水中的矿物质对茶汤品质影响很大。当铁的含量超标时,茶汤汤色发暗,甚至呈黑褐色;当铝超标时,茶汤味苦;当锰、铬、钙等超标时,茶汤苦涩味明显;当镁超标时,茶汤味变淡;当锌达到0.3毫克/升时,茶汤产生难以下咽的苦味;而铅、汞、砷等若超标,不仅影响茶汤的品质,而且对人体有害。

水味要甘。所谓水甘,即水一入口,舌尖顷刻便会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觉;咽下去后,喉中也有甜爽的回味。这样的水泡的茶自然会增茶之美味

水温要冽。冽即冷寒之意。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层深处的泉脉之中,所受污染少,泡出的茶汤滋味纯正。

水源要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现代科学证明,在流动的活水中细菌不易大量繁殖,同时活水有自然净化的作用,活水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的含量较高,泡出的茶汤鲜爽可口。

(二)泡茶用水选择

现代茶人择水除了有上述五项指标之外,还有更科学的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用于泡茶的水质,必须达到或优于生活用水标准。

1.按照水的来源分类(www.xing528.com)

按照水的来源,宜茶用水可分为天水、地水、再加工水三大类。天水类包括了雨、雪、霜、露、雹等。地水类包括了泉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池水、井水等。再加工水类是指经过工业净化处理的饮用水,包括自来水、纯净水(含蒸馏水太空水等)、矿泉水、活性水(包括磁化水、矿化水、高氧水、离子水、生态水等)、净化水等五类。在这五类再加工水中,纯净水属于软水,很适宜泡茶;净化水是通过净化器对自来水进行二次终端过滤处理后的水,一般也适宜泡茶;矿泉水与活性水应选用软性的品种,含矿物质多的硬水泡茶效果不佳。我们提倡在茶事活动中选用信誉可靠的企业生产的罐装饮用水。

若直接用自来水煮沸泡茶,因为自来水中含氯量高,可用下面几种方法来改良水质。方法一:用陶瓷水缸静置养水;方法二:用过滤法改良水质(逆渗透法、阴阳离子法、活性炭过滤法等);方法三:用炭洗法改良水质(麦饭石等)。

2.按照水的硬度分类

按照水的硬度,水分为软水和硬水。水的硬度也称为矿化度,是指在水中溶解的钙、镁、铁、锰、铝等矿物质的多少。软水是指硬度在0~8度的水。当水的硬度大于8度时称为硬水。硬水又分为暂时硬水和永久硬水。

用软水泡茶,茶叶有效成分的溶解度高,茶汤的色、香、味三者俱佳;用硬水泡茶,则茶汤变色,香、味也大减。所以,泡茶用水以选择软水或暂时硬水为宜。

3.按照水的酸碱度分类

按照水的酸碱度分类,水分为酸性水、中性水和碱性水。水的酸碱度用pH值来表示。pH<7的水称为酸性水,pH=7的水称为中性水,pH>7的水称为碱性水。

水的pH>5时,茶汤颜色加深、变暗;pH>7时,茶黄素和茶红素自动氧化,汤色发暗,鲜爽度降低,同时影响香气的发挥。所以,泡茶用水以选择中性水或弱酸性水为宜。

(三)煮水要求

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写道:“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意思是烧水最好是用木炭,其次用硬木柴。陆羽还把水沸腾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边缘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彭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他认为用旺火烧至“涌泉连珠”时最宜泡茶。

现代人多使用电水壶(随手泡)或酒精灯茗炉作为主要的烧水器皿,它们具有清洁卫生、简单方便的优点,在现代茶艺馆中被普遍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