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挥双一流建设评估的导向性作用

发挥双一流建设评估的导向性作用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20年9月,“双一流”建设的第一轮验收工作正式开始。评估的重要性再一次被体现出来,它能够全面、科学地检测“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的建设成效,而课程质量的建设当然也离不开课程质量的评估。因此,要充分发挥课程质量评估的导向性作用,为“双一流”建设的第一轮验收工作助力,并为第二轮建设的开启积累经验,引导高校对课程的教学和建设等工作进行科学改革。

发挥双一流建设评估的导向性作用

2020年9月,“双一流”建设的第一轮验收工作正式开始。2021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修订印发《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办法》,[26]标志着评估结果将作为教育行政部门检测“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内容。评估的重要性再一次被体现出来,它能够全面、科学地检测“双一流”背景下高校的建设成效,而课程质量的建设当然也离不开课程质量的评估。因此,要充分发挥课程质量评估的导向性作用,为“双一流”建设的第一轮验收工作助力,并为第二轮建设的开启积累经验,引导高校对课程的教学和建设等工作进行科学改革。

1.出台相关评估制度文件,保证评估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其中在高校内会涉及教师、学生、校内专家和管理层等各个方面的人员,在高校外会涉及校外专家、社会评估机构等方面的人员。因此,需要针对各方面不同的人员出台相应的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制度文件加以严格规范。就教师层面而言,各高校可以依据教育部等文件和精神出台如《研究生课程授课教师管理办法》等;就教师、学生、校内专家和管理层等校内层面出台文件,也可以出台如《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管理办法》等文件,为课程质量评估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执行准则。在校外层面,可以针对校外专家出台《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校外专家考核办法》,保持参评校外专家的高水准和公正性。对于社会评估机构,可以借鉴美、英等国的质量管理标准。这些制度文件的出台和执行,将有效保证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明确评估的目的,树立评估的基本原则(www.xing528.com)

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一直未受重视,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其目的不明确。因此,建议高校要督促研究生院明确评估的目的,并加强相关的宣传,如可以通过“钉钉”“腾讯会议”等网上平台和线下讲座等多种形式定期对评估的目的及重要性向各学院的教师与研究生进行宣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课程质量评估寻找差距、正视问题、端正态度、以评促教、以评促改、提高质量的目的。只有各层面充分理解到评估的目的及重要性,才能正确对待评估,认真协助完成评估的相关工作。此外,还要树立评估的基本原则,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评估本身涉及面较广、参与者较多、变化性较大,对除指标体系外的其他实施内容进行再细化不太现实。为此可树立导向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客观真实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来指导评估的具体工作。[27]通过树立以上基本原则,不仅可以保证评估的质量,还能把握评估的变动性,使其虽为动态但始终能处在调控之中。目的是努力方向,原则是正确指引,二者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促使课程质量评估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拥有更大的提高空间。

3.对不同学科课程的顶层设计进行分类评估

由于研究生课程相比于本科课程,其专业性更强、学科区分度更高,因此,有必要通过对不同学科课程的顶层设计进行分析,建立相应的学科课程体系,并以不同体系为分类进行系统评估。研究生不同学科课程的顶层设计大致体现在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核心课程上,因为其内容更具特色性和前瞻性,如理科课程注重对计算的分析,工科课程注重对实验和数据的模拟和监测,文科课程注重对作品的分析以及案例的启发。这只是不同学科的突出特色,不代表本学科只局限于此。研究生课程就是要充分发挥核心课程的专业性,将其顶层设计作为突破口,依据不同学科的特点,确立其特色以及学科前沿性,从而更好地激发教师与研究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课程学习成为探索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平台,从而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地位。由此,可以将以上顶层设计落实到不同学科具体的课程设置上,这样就可以让评估更具针对性,课程质量评估的精准性和效率自然会显著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