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属冶铸技术:探索龙山遗址奇迹

金属冶铸技术:探索龙山遗址奇迹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然铜除了城市和文字以外,金属工具的出现也是人类社会步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考古发现表明,龙山时代已经进入“铜石并用时代”。再如河南汝州煤山遗址出土的坩埚残片内壁留有0.1厘米的铜液遗迹达6层之多,说明这件坩埚曾多次用于熔炼铜液,这也是冶铸技术进步的体现。不管怎样,不少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都出土了铜制品,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再次充分表明人类文明的曙光已出现在龙山时代。

金属冶铸技术:探索龙山遗址奇迹

自然铜

除了城市和文字以外,金属工具的出现也是人类社会步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考古发现和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最早被人类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铜。目前我们所见的早期铜器多为青铜器,而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则是红铜,青铜实际上是红铜与其他一些金属融合的合金。红铜,也称纯铜,它存在于自然界中,故又称自然铜。自然铜呈红色,含铜量可高达95%以上,是被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在寻找石料打制石器时偶然发现其特殊性能并加以利用的。它的熔点为1083℃,也可锻打成器。所以,有学者认为,在青铜时代之前应该有一个先使用红铜的时期,即“铜石并用时代”,欧洲有些学者称其为“红铜时代”,它是由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过渡的一个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铜、石之所以并用,是因为红铜的性能不佳,硬度比较低,质地比较软,不能在较广范围内代替石器。只有在青铜被发明和应用后,金属器物才能在较广的范围内取代石器。

从目前我国的考古发现情况来看,我国古代先民发现和使用铜的历史很早,至少可以上溯到距今6000年前后。不过,奇特的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铜制品竟然不是红铜器,而是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一枚黄铜片。无独有偶,同类制品在山东胶县三里河龙山文化遗址中也曾发现过,是锥类黄铜制品。此外,考古工作者在陕西渭南仰韶文化遗址和山西绛县周家庄龙山文化遗址中也发现有黄铜制品。然而,黄铜是铜与锌的合金,按理说应该比红铜出现得要晚。所以,对于我国史前时期是否能冶炼出黄铜,学术界存在争议。但经过有关学者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史前时期出现早期黄铜是完全有可能的。有学者认为,在陕西、山东、山西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黄铜制品均具有早期铜器的特征,应是在原始冶炼条件下偶然得到的产物,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黄铜制品。

至于红铜,虽然也可以被制成各种器具,但由于自然界中的红铜数量很少,加之性能不佳,存在不少缺陷,故多被古人用于制作礼仪性的明器或形体较小的工具与装饰品。以我国的考古发现为例,在甘肃的皇娘娘台、大何庄、齐家坪、秦魏家等一些距今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遗址中就出土有不少红铜器。此外,考古工作者在山西襄汾陶寺龙山文化遗址和河南汝州煤山龙山文化遗址中也发现有红铜制品。据研究,这些器物多是用冷锻法锤击而成的,少数则是以陶范法铸造的。如果说黄铜制品是偶然的产物,那么这些红铜制品则是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我国先民逐渐从无意识行为发展为有意识行为的产物。

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上最早的冶铜技术出现在西亚地区,但众多文献记载和大量考古发现表明,我国的青铜冶铸出现得也相当早。但我国的青铜冶铸业究竟始于何时,目前还难以做出明确判断。从文献记载来看,大约在5000多年以前,古史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就已出现铜制兵器。考古发现表明,早在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就已出现铜器。而迄今我国发现的早期铜器,则以甘肃地区最多。1977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第20号房址中发掘出了一把铜刀,经鉴定,此刀属锡青铜制品,是用两块范闭合浇铸而成的。经碳十四断代法测定,其年代距今约5000年,所以这把铜刀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青铜铸件。除了这把青铜刀以外,甘肃永登蒋家坪的马厂文化遗址中也出土了两把青铜刀,经测定年代距今约4300年。另外,在距今4000年左右的秦魏家、齐家坪等齐家文化遗址中还出土了刀、凿、锥、斧、指环、铜镜等数十件铜器,经鉴定,既有红铜制品,也有锡青铜和铅青铜铸件。其中,甘肃广河齐家坪和青海贵南尕马台出土的两面铜镜均为锡青铜制品,是我国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铜镜。于是,有学者据此提出冶铜技术可能是由黄河上游向中原地区传播的。(www.xing528.com)

那么,时代比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稍晚,而比齐家文化略早的龙山文化时期是否也已出现铜器了呢?考古发现表明,龙山时代已经进入“铜石并用时代”。中原地区最早的青铜器发现于河南龙山文化中晚期,在距今约4300年—4000年的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例如河南王城岗龙山文化遗址)中也发现有铜制品和冶铜遗存。而在距今约4500年—4000年的山东龙山文化各遗址出土的铜制品中,成形者只有一种,即胶县三里河遗址出土的黄铜锥和栖霞杨家圈遗址、牟平照各庄遗址出土的铜锥。至于距今约4500年—3900年的龙山文化陶寺类型,其发祥地陶寺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红铜铃。此外,考古工作者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红山文化遗存中还发现了铜渣。在北方的长城东段、燕山南北一带,也发现了一些铜制品或与冶铜有关的遗物。因此,有学者认为中国的铜石并用时代并不完全属于红铜,也就是说中国没有“红铜时代”,因为当时已出现了黄铜和青铜。这也表明,中、西方早期用铜文化的发展因矿产资源的差异而各自走了不同的路。

陶寺遗址出土红铜铃

综上所述,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可以看出,中国的早期铜器主要发现于黄河流域,分为西北黄河上游、中原黄河中游和海岱黄河下游三个地区。尽管西北地区的青铜制品比中原地区出现的年代要早,但是最早的青铜容器却是在中原地区出现的。研究表明,中原地区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铜器及熔铜坩埚片较多,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青铜冶铸业要比其他地区更为先进。例如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出土的铜容器残片很像是鬶类器物的残片,此类体型较大的铜容器一般铸造工艺比较复杂,应是用复合范铸造而成的。再如河南汝州煤山遗址出土的坩埚残片内壁留有0.1厘米的铜液遗迹达6层之多,说明这件坩埚曾多次用于熔炼铜液,这也是冶铸技术进步的体现。由于中国青铜文明以系列青铜容器组成的礼器为最显著特征,所以青铜容器的出现才真正反映出冶铸技术的进步。从这一点来讲,在龙山时代,中原地区的青铜冶铸业应是最为发达的。

不管怎样,不少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都出土了铜制品,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再次充分表明人类文明曙光已出现在龙山时代。可以说,金属铜的发现和铜器的发明,不仅标志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而且也表明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