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科学技术突出-秦汉陶瓷与冶铸技术

甘肃科学技术突出-秦汉陶瓷与冶铸技术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汉时期,甘肃地区天文历法学、陶瓷技术、冶金、纺织、造纸术、医药学等科学技术水平突出。“延光四年三月戊午朔,日有蚀之,在胃十二度。陇西、酒泉、朔方各以状上,史官不觉。”陶瓷技术和冶铸业 甘肃各地出土秦汉器物中最多的是泥质灰陶,冶铸用陶除继续生产铸铜用陶范和坩埚外,还生产了一些炼铁、炼钢用坩埚。天祝、武威、酒泉、宁县等发现许多汉代用熟铁锻造而成的生产工具,是这一时期冶铸技术进步的体现。

甘肃科学技术突出-秦汉陶瓷与冶铸技术

秦汉时期,甘肃地区天文历法学、陶瓷技术、冶金纺织造纸术、医药学等科学技术水平突出。

天文历法学 1972 年武威磨嘴子62 号汉墓,出土了一件用以推算天文历法的木质栻盘,镶有北斗七星、十二月神、二十八宿的圆形天盘与有18个度点的方形地盘,转动灵活,有力地证明了汉代河西地区有正规的天象观察活动。史书上载有几条甘肃地区日食观测的报告:“(元初)五年(118)八月丙申朔,日有蚀之,在翼十八度,史官不见,张掖以闻。”“永宁元年(120)七月乙酉朔,日有蚀之,在张十五度。史官不见,酒泉以闻。”“延光四年(125)三月戊午朔,日有蚀之,在胃十二度。陇西、酒泉、朔方各以状上,史官不觉。”报告到朝廷,专司天象的史官竟然未曾观察到,说明酒泉等郡天文律历水平很高。

陶瓷技术和冶铸业 甘肃各地出土秦汉器物中最多的是泥质灰陶,冶铸用陶除继续生产铸铜用陶范和坩埚外,还生产了一些炼铁、炼钢用坩埚。建筑用陶无论产量、质量,还是品种,都较以前有了提高,居延肩水塞等地出土了西汉才发明的铅釉陶,东汉还烧出了一种从胎质、釉质,到装饰都区别于以前的原始瓷。

甘肃居延金关等地出土的残刀剑、箭镞、转射、积薪、铁工具、铁农具、竹木器械等说明,汉代全铁质的兵器、生产工具已逐渐取代了铜器,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天祝、武威、酒泉、宁县等发现许多汉代用熟铁锻造而成的生产工具,是这一时期冶铸技术进步的体现。(www.xing528.com)

纺织和造纸术 种桑养蚕和丝织,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嘉峪关汉魏墓中出现的桑林画像砖,说明桑麻种植区的扩大。甘肃额济纳河下游、居延肩水金关、武威磨嘴子两汉遗址中出土了许多丝绸、麻、毛织品或其碎片以及织网梭,尤其是高台许三湾东汉墓棺盖上的铭旌和平纹红绢,质地精细,女尸头枕棉枕,身着黄色素绢,足穿丝袜,无不反映了秦汉甘肃地区纺织业的发展水平。

甘肃出土了许多上至西汉初文景帝下至东汉中后期蔡伦之前的古纸,其中如在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麻纸、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书有药名的包药纸、敦煌小方盘城南侧废墟中出土的写有书信的麻纸残片、兰州伏龙坪出土东汉作为镜囊衬垫物的墨迹纸等,证明甘肃是我国最早制造纤维纸的地区之一。

医药学 汉代甘肃在医药学和医疗制度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居延汉简候官上报的病吏卒名籍簿“爰书”中,记述了患者的姓名、症状、医疗过程等多项内容,与今天的病历很相似。从相关简文可以知道,汉代河西边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医疗制度,作为主管官吏的候官必须经常视察所部吏卒的病情,如遇到重病、久病不愈者,可准其回原籍或离职休养。边塞药物的制作,有严格的要求和程序。武威汉代医简《治百病方》,保存了比较完整的30 余方剂,含内科外科妇科、耳鼻咽喉等科方,每方先写药方名称,次写疾病名称及症状,然后写药物名、分量、治疗、服药方法及禁忌事项、反应等,对病名、病症、病理、方药作用等内容的记述,较之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有很大的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