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祝土族安召:一种亟需抢救的独特民间文化现象

天祝土族安召:一种亟需抢救的独特民间文化现象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受现代视听媒体和歌舞的冲击,土族“安召”歌舞这一特有的民间文化现象在当代已逐渐衰弱,若不及时抢救整理,便有失传的危险。天祝土族安召主要分布在天祝县天堂镇、石门镇、赛什斯镇、县城及周边地区。土族安召是土族地区流传最广泛的一种古老的民族舞蹈。土族安召以集体歌舞为主要表现内容。土族安召集中了土族音乐舞蹈艺术,是群众性的音乐歌舞。天祝土族安召面临逐渐消亡的危机。

天祝土族安召:一种亟需抢救的独特民间文化现象

“安召”是土族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古老的土族民间歌舞,融合了土族的服饰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宗教文化等,是土族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载体天祝藏族自治县是土族的故地之一,是甘肃省土族的主要分布区。全县19个乡镇都有土族分布,居住比较集中的区域为大通河流域的天堂乡、炭山岭镇、赛什斯镇及相邻的石门镇。这些地方在历史上都可耕可牧,因此,古老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也都在土族的歌舞中有广泛的体现。敬奉藏传佛教、苯教和山神、土地神、家神及对诸多的神灵传说和高山大川的信奉、信赖及敬畏的民族心理,在土族歌舞中都有明显的印迹。

轻盈欢快、诙谐幽默、格调高昂的土族“安召”歌舞,是土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与严酷的自然界的斗争中形成的一种特有的古老的民族歌舞,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男女老少咸宜的一种民间文化现象。它可以在婚礼中、节庆期间、亲朋聚会时、酒席宴会上表演,不受场地、人数、时间的限制。由于受现代视听媒体和歌舞的冲击,土族“安召”歌舞这一特有的民间文化现象在当代已逐渐衰弱,若不及时抢救整理,便有失传的危险。从某种意义上说,保住了土族“安召”歌舞,就保住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

天祝土族安召主要分布在天祝县天堂镇、石门镇、赛什斯镇、县城及周边地区。

土族安召是土族地区流传最广泛的一种古老的民族舞蹈。最早可追溯到西晋时期西北高原的吐谷浑王国,后经历代积淀、发展演变流传下来。是土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一种广泛的民间集体歌舞,以娱神、娱人为内容,以歌舞、崇祀为载体,含有历史、宗教、民俗、艺术、劳作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是民间相沿成习的传统风俗性活动,因为没有土族文字记述,所以鲜有相关历史文献记载。关于安召的渊源,主要依据传说资料。(www.xing528.com)

土族安召以集体歌舞为主要表现内容。每逢婚礼等喜庆之事、年节和亲朋聚会,均可表演,不受场地、人数、器乐的限制,边唱边舞,自娱自乐。主要动作随歌曲节奏和唱词的不同及曲调的变换而变换。跳安召时,由一人领唱,数人合唱并和舞,队形或单或双,或横或竖,或围成圆形。曲调高亢、嘹亮,富有节奏感。唱词一般三句为一段,也有两句为一段。

土族安召集中了土族音乐舞蹈艺术,是群众性的音乐歌舞。据不完全统计,天堂、石门各村镇都有较为公认的代表性艺人,尚无比较明确的传承体系。

天祝土族安召面临逐渐消亡的危机。由于农村产业结构的改变和现代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土族人民生活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加上现代大众传媒的普及,村民流动性增强,传统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转变,旅游业的开发和劳务输出等因素,使安召赖以存在的空间环境有了较大弱化。目前,安召歌舞只有在重大节日、节庆和土族婚礼中偶有表现,懂得演唱和表演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且在日益减少,青少年中已无传承,这一民间文化活动正在面临逐渐消亡的危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