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长安城夹城:空间形成的演变

长安城夹城:空间形成的演变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安史之乱后,肃宗居大明宫,玄宗作为太上皇居兴庆宫,两人从夹城复道来往于两宫之间。此时夹城连接的不仅仅是两座宫殿,更是玄宗返回京师前期玄、肃之间联系感情的通道。而这件事发生在夹城中,更加凸显了玄肃时期夹城这种空间的重要性。玄宗设立北段夹城的第二个原因当是为了更好地监视和控制诸皇子。

长安城夹城:空间形成的演变

1.玄宗朝设置东郭夹城

神龙政变以后,唐中宗将政治中心移回西京长安洛阳的地位大大下降。701年,唐玄宗即位,将他的旧宅兴庆坊改为兴庆宫,并把政治中枢转移到兴庆宫。伴随兴庆宫的扩建,唐玄宗命人修建了东郭夹城,关于玄宗朝设置夹城的时间,学者们观点不一。日本学者平冈武夫认为东郭夹城筑于开元二十年,贞元十二年又进行了拓宽[21];1957年在对长安城考古勘探发掘后认为东郭夹城分两段筑成,开元十四年筑大明宫至兴庆宫段,开元二十四年筑兴庆宫至芙蓉园[22];赵雨乐认为夹城复道雏形在开元四年已经有迹可循,开元二十年向南筑至芙蓉园[23];徐雪强在《唐长安城夹城复道新开门考》中认为先天年间,十王宅附近就筑有复道夹城,开元二年,置兴庆宫,玄宗在原有夹城的基础上,筑北段夹城。开元二十年,又敕命筑南段夹城,至此东郭夹城筑成[24]

总的来说东郭夹城应当是分两段筑成,一段是北段大明宫至兴庆宫,一段是南段兴庆宫至芙蓉园。笔者以为玄宗营建北段夹城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连接大明宫和兴庆宫,便于人主往来于两宫之间。大明宫位于郭城东北方向,兴庆宫位于朱雀大街以东第五街从北向南第三坊,靠近春明门,从大明宫到兴庆宫距离较远,而且两宫均靠近东郭城门,为建造夹城提供了空间。《旧唐书·地理志》:“南内曰兴庆宫,在东内之南隆庆坊,本玄宗在藩时宅也。自东内达南内,有夹城复道,经通化门达南内。人主往来两宫,人莫知之。”[25]利用夹城不仅可以快速来往于两宫之间,还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形成一种隐秘的空间,皇帝利用这种特殊的空间移动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但有时候这种“隐蔽性”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开元七年)上尝从复道中见卫士食毕,弃余食于窦中,怒,欲杖杀之;左右莫敢言。宪从容谏曰:‘陛下从复道中窥人过失而杀之,臣恐人人不自安。’”[26]此处的“复道”当是指夹城。宁王宪对玄宗的劝谏说明夹城虽然是供皇帝出行的隐蔽通道,但这种“隐蔽性”不能再向别的方面延伸,和武后时的丽景夹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安史之乱后,肃宗居大明宫,玄宗作为太上皇居兴庆宫,两人从夹城复道来往于两宫之间。《资治通鉴》记载:“上皇爱兴庆宫,自蜀归,即居之。上时自夹城往起居,上皇亦间至大明宫”[27]。此时夹城连接的不仅仅是两座宫殿,更是玄宗返回京师前期玄、肃之间联系感情的通道。当时玄宗和肃宗虽然表面看起来十分和睦,但实际上双方处于一种十分微妙的关系中,毕竟“一山不容二虎”。当玄宗的行为触及肃宗的利益时,这种看似父慈子孝的关系便瞬间崩塌。“上皇多御长庆楼,父老过者往往瞻拜,呼万岁,上皇常于楼下置酒食赐之;又尝召将军郭英乂等上楼赐宴。有剑南奏事官过楼下拜舞,上皇命玉真公主、如仙媛为之作主人”[28]。玄宗当时作为太上皇居兴庆宫,但却时常有接见臣子的行动,这是绝对不能为肃宗所容忍的,于是便有了李辅国在夹城中“矫诏”让玄宗移宫事件,《高力士外传》:

及晓,至北内,皇帝使人起拜云:“两日来疹病,不复亲起拜伏,伏愿且留吃饭。”饭毕,又曰:“且归南内。”至夹城,忽闻戛戛声,上惊回顾,见辅国领铁骑数百人便逼近御马,辅国便持御马。高公惊下争持,曰:“纵有他变,须存礼仪,何得惊御?”辅国叱曰:“老翁大不解事,且去!”即斩高公从者一人。高公即拢御马,直至西内安置。自辰及酉,然后老宫婢十数人将随身衣物至,一时号泣,上皇止之,皆辅国矫诏之所为也,圣上宁得知之乎?上皇谓高公曰:“兴庆是吾王地,吾频让与皇帝,皇帝仁孝不受。今虽为辅国所制,正惬我本怀。”进御人令撤肉,便处分尚食,明日已后,不须进肉食。[29]

李辅国趁玄宗利用夹城从东内返回南内时,逼迫其移至西内太极宫居住,使得玄宗与肃宗的关系发生根本性的转折,标志肃宗时期二元政治格局基本解体。而这件事发生在夹城中,更加凸显了玄肃时期夹城这种空间的重要性。

玄宗设立北段夹城的第二个原因当是为了更好地监视和控制诸皇子。从高宗永徽六年武昭仪被立为皇后,到睿宗景云三年内禅传位给玄宗,长达半个世纪的中央政权不很稳定,唐玄宗即位以后,改变之前太子居于东宫、诸王与皇帝同居一宫的制度,而让诸王居“乘舆所幸之别院”,即“十王宅”和“百孙院”。《旧唐书·玄宗诸子传》:“先天之后,皇子幼则居内,东封年(开元十三年),以渐成长,“乃于安国寺东附苑城同为大宅,分院居,为‘十王宅’,令中官押之。于夹城中起居,每日家令进膳,又引词学工书之人入教,谓之侍读。”[30]十王宅位于朱雀街东第五街从北向南第一坊,向西两坊到达大明宫,向南两坊为兴庆宫,无论皇帝在哪一宫,都能从夹城中迅速到达十王宅,这样可以很好地管理和监视诸子。此条史料常被学者引用来表明玄宗对诸王的制衡,本文引用此条史料重在强调玄宗营建兴庆宫、十王宅、夹城当是一系列的行动,在转移政治中枢的同时,不忘给皇子们另辟居所,并用夹城连接,当是玄宗朝的政治格局反映在长安城布局上的表现。

图1 吕大防《长安城图》[采自〔日〕平冈武夫编《唐代的长安与洛阳(地图篇)》](www.xing528.com)

图2 隋唐洛阳宫城图[采自(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

至于南段夹城则是为了便于玄宗等到曲江游玩。兴庆宫向南七坊,便到达曲江,是唐代官员文人的游玩取乐之地,玄宗即位后,经常到曲江游玩,通过夹城可以让他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图3 唐大明宫平面图(采自杜文玉《大明宫研究》)

2.洛阳夹城与长安夹城

笔者以为玄宗筑夹城当是受洛阳城的影响,原因如下:一、检索诸史籍,玄宗之前未见在长安城设置夹城的记载;根据吕大防《长安城图》、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和杜文玉《大明宫研究》,长安城的夹城主要就是东郭夹城和大明宫东、西、北三面夹城(见图1、2、3),经过考古研究发现,大明宫夹城是晚于宫城的建筑,从各种文献的记载来看可能建于宪宗时期。所以可以肯定,洛阳城有了夹城后,长安城才出现夹城设置。二、唐玄宗与东西两京关系之密切,很有可能使他将洛阳的夹城运用到长安。其一,唐玄宗垂拱元年(685)生于东都,圣历元年赐第于东都积善坊,大足元年(701),从幸西京,赐宅于兴庆坊。也就是说玄宗在15岁以前一直住在洛阳,虽然武后用集中居住的方式来关押和监视诸王,限制他们的政治权力,但玄宗作为皇孙势必对洛阳城的构造非常了解。其二,玄宗开元初年常居洛阳,且多在上阳宫活动:“开元初,正月望夜,玄宗移仗于上阳宫以观灯。”[31]开元五年,玄宗第九子悼王薨于上阳宫[32];开元十年,玄宗御洛城门试文章及第人,命苏晋、陈希烈于上阳宫化城院考[33];开元中,携武惠妃幸上阳宫麟趾殿[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