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的联系与区别简析

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的联系与区别简析

时间:2023-07-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语言出现后,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的结合构成了人类交际的一种手段。但非语言交际在交际中却呈现出连续性的特点。例如,在激烈争吵后双方可能进入冷战,即语言交际停止,但语言交际停止时交际双方可能面部保持冷峻愤怒的表情和拥抱手臂的动作继续进行非语言交际。但是非语言行为却与之不同,绝大多数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是随着环境和交际者的外在变化而改变的,是一种无意识的交际行为。

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的联系与区别简析

一、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的联系

(一)暗示功能

在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行为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表达不易表达但又想表达的情感或信息内容,甚至表现出不同言行的结果。在语言交际中,双方的情绪反应和态度变化往往是通过非语言交际来完成的,如降低语调和语音,以表示对方想结束谈话;盯着对方的眼睛,以表示对对方话题感兴趣。

(二)抵触功能

与情感表达中的语言交际相比,非语言行为所传达的情感和心理状态更适合人的内心。比如,中国最重要的考试——高考,通常学生在经历如此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大考时,会感到紧张和不知所措,比如脸红、紧握双手或额头冒冷汗。但他们通常会掩盖事实,告诉父母:“我没事,我不紧张。”这时,我们可以真正意识到,他在用语言否定自己的情感,试图掩盖自己紧张的事实,而非语言行为则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真实准确地为我们反映这种心理情感。

因此,这一现象表明,在某些情况下,我们的非语言行为所传递的信号实际上与我们语言信息所包含的意义相反,这导致了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对非语言信息的依赖。比如,你可以口头告诉你的朋友,你现在很放松、很舒服,但同时你的声音和手在颤抖,这就传达了你此刻的恐惧和焦虑。当你告诉你的伴侣你非常想念他,但你突然不说话或停止眼神交流,它传达了一个相互矛盾的信息,从而影响了双方的感情。

(三)替代功能

人类语言出现之前,非语言交际是人们传递生产和生活信息的唯一途径,完全取代了语言交际的方式。人类语言出现后,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的结合构成了人类交际的一种手段。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语言无法交流,非语言仍然可以代替语言来传递信息,如交警指挥交通时的手势、球赛裁判的手势、战争中的信号灯等。这些非语言无声地传达着人们想要表达的意义,扮演着语言无法实现的角色。

(四)表露和掩饰功能

各种不能用书面形式或语言表达的情感,都可以用各种形式的非语言交际来表达。非语言行为不仅具有普遍性和无意识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类情感表达的特殊性。一般来说,使用非语言交流与人类的心理活动是一致的,如悲伤时哭泣,恐惧时脸色苍白,紧张时搓手等。

二、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的区别

(一)真实性

在日常语言交际中,由于语言是有意识的主观行为,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可能会有目的地欺骗;但非语言行为作为无意识的交际手段,其变化往往却是客观的、自然的,因此其反映比语言交际的信息传达更真实可靠,即具有真实性的特点。

非语言符号是天生的,不需要后天习得的有意识的学习行为。例如,婴儿在感觉到饥饿的时候会号啕大哭;人类受伤会不自然地因为感觉器官的疼痛而留下生理泪水甚至脸上留下狰狞的表情;有时生气时会大喊大叫。这些面部表情和情绪发泄是与生俱来的,是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因此不受文化的制约。当人们高兴、痛苦、愤怒和悲伤时,各种情绪都会通过面部肌肉的变化程度表露出来:开心的时候微笑,生气的时候皱眉或嘴唇紧闭,害羞的时候脸红,失落悲伤的时候嘴角下垂等。(www.xing528.com)

因为非语言行为具有真实性的特点,所以当语言表达的信息与非语言行为传达的信息不一致时,人们更愿意相信非语言行为所传递的情感内容和情绪。例如,从历史遗留的信息来看,在语言文字还未曾发明的原始时代,人类的日常交流活动利用手势动作或绘画简易的图形,这就是非语言符号的最开端,同时表明非语言交际行为实际上是比语言交际更古老的交际方法,更具有真实性。

(二)丰富性

非语言交际即使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它也同样包含相通性和独特性等特征,即非语言交际具有丰富性的特点。相通性是指非语言交际是在人类共同的生理机制基础上的建立,独特性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由于人们了解新文化和接触新非语言行为从而学习获得的行为。

由于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许多非语言行为往往具有不同甚至相反的含义。根据研究分析,人们对认知参照点的不同选择,实际上是因为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和道德规范而造成的思维方式差异,从而导致了非语言符号的民族文化差异,但这也丰富了非语言行为的含义。因此,这种丰富性就要求我们在不同的文化中准确地理解非语言行为的正确含义。

(三)连续性

语言交际是具有局限性的,人只能通过直接用话语或以书面形式进行表现,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等感觉器官接收对方传达的信息,以达到交际的目的。虽然这种方式传达的信息能较为准确地接受,但是信息的内容却具有虚假性。而在非言语交际中,人们可以有效地利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方式来达成交际,其中非语言行为如身体姿势、面部表情、手势、衣着服饰、气味、时间和空间等。因此,在日常交际中,我们其实更多的是使用非语言交际行为,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虽然交流中语言总是在传递信息,但它却是不连续的,可能会出现停顿、沉默等辅助手段。但非语言交际在交际中却呈现出连续性的特点。例如,在激烈争吵后双方可能进入冷战,即语言交际停止,但语言交际停止时交际双方可能面部保持冷峻愤怒的表情和拥抱手臂的动作继续进行非语言交际。

(四)非结构性

虽然语言交际在日常交际中有着结构性、规范性和标准性,是一种有意识或无意识的交际行为。但是非语言行为却与之不同,绝大多数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是随着环境和交际者的外在变化而改变的,是一种无意识的交际行为。因此,在不同的情境下即使是同一种非语言行为也会传达出不同的讯息和信号。例如,人们会在不同场景下哭,在老朋友相聚时喜悦地哭,在分离时悲伤地哭,恐惧时害怕地哭。我们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样才能准确理解非语言交际。

自古以来,人类就有非言语交际,因此非语言符号具有普遍性等特点。这一特点使得在交际过程中经常使用非语言符号,从而使其成为社会交际中常用的交际方式之一。一些长期积累和维护社会习惯形成的非语言符号,以及一些为方便现代社会进行国际交流而经常使用且广泛地具有普遍意义的非语言符号,已经变成了日常交流手段。同时,非语言符号中所传达的信息不仅被不同文化和民族的人们所理解,而且国际上也越来越多认可这一交际手段。例如,一些在国际上通用的符号:红灯停绿灯行,红十字医院表示救援组织,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标志,骷髅代表死亡和危险,在球赛中裁判通常使用的手语,其他包括一些音乐语言、数学符号和化学元素符号,都是超越不同文化和种族的国际交流符号。正是由于非语言符号普遍性的特征,有些活动不需要翻译就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注释】

[1]刘皓.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问题[D].河南:河南大学,20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