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际交际语言学:超语言要素手段

人际交际语言学:超语言要素手段

时间:2023-08-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超语言要素主要是指辞格、语体、风格、字体、字号、图标、符号、公式、图表、手势、表情符号等要件。就形趣而言,尤其是在网络交际中,为利用标点、形符、意符、音符等非语言要素构拟辞趣手段提供了方面。

人际交际语言学:超语言要素手段

语言要素主要是指辞格、语体、风格、字体、字号、图标、符号、公式、图表、手势表情符号等要件。它们本身并不是语言要素,在表达语意和交流情感时离不开语言要素,甚至还必须建立在语言要素基础之上才能发挥作用。在书面交际中,超语言要素表达手段是建立在语言要素表达手段基础之上的,借助于辞格、字体、字号、形符、音符、意符、标点、公式等超语言要素所构成的用以表情达意的手段;在口头交际中,则还要适时引入体态语、副语言等条件帮助表达。为避免重复,这里只就辞格手段和辞趣手段举例分析如下。

(一)辞格手段

修辞格式有很多,不同学者都有相应的分析与界定。比如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从材料、意境、词语、章句四个方面分出38格,“若把格式尽作一格算,总计当有六七十格”。[22]黎运汉、盛永生则把语义、语形、语式、语域、逻辑等作为辞格分类的依据划分出六类几十种修辞格式:语义变异类、语形变异类、语形求同类、语式变异类、语域变异类、逻辑变异类。[23]这些不同类型的辞格都是从语言成品中总结出来的具有相对稳定形式和明显特征的修辞化用法。它们都可以被用来作为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例如:

鲍小姐怫然道:“我就那样黑么?”方鸿渐固执地申辩道:“我就爱你这颜色。我今年在西班牙,看见一个有名的美人跳舞,她皮肤只比外国熏火腿的颜色淡上点儿。”鲍小姐的回答毫不合逻辑:“也许你喜欢苏小姐死鱼肚那样的白。你自己就是扫烟囱的小黑炭,不照照镜子!”说着胜利地笑。(钱钟书《围城》)

例子中,当方鸿渐说鲍小姐皮肤黑时,鲍小姐不合逻辑地回答说苏小姐皮肤的颜色就像死鱼肚子那样的白,方鸿渐皮肤的颜色就是扫烟囱的小黑炭。显然,鲍小姐采用的是比喻辞格表达手段。表面上看把苏小姐牵涉进来虽不合理,但却合情,做到了既形象又生动。

(二)辞趣手段

陈望道指出,辞趣“就是语言文字本身的情趣的利用”,“便是如何利用各个语言文字的意义上声音上形体上附着的风致,来增强话语文章的情韵问题。”陈望道同时把辞趣三分为辞的意趣、辞的音调和辞的形貌。[24]吴士文也说,辞趣是指“辞的意趣”之外的,如“辞的音调、辞的形貌、辞的标点”[25]等修辞现象所造成的情趣。从前辈学者的论述看,大致来说辞趣有意趣、形趣和音趣三种类型。善于交际的交往主体常常会借助于形、音、意等条件作趣味性调配使之作为极具趣味性的表达手段,由此来提高交际效果。就形趣而言,尤其是在网络交际中,为利用标点、形符、意符、音符等非语言要素构拟辞趣手段提供了方面。比如,在微信、短信、QQ等平台上,就可以通过对标点、字母、数字、图标、语音留言、小视频等要素的合理组织与编排来展开交际。经常看到的有:用“^_<@_@”表示“挤眉弄眼”;用“:^_D”表示“开口大笑”;用“345”表示“相思苦”;用“886”表示“拜拜了(再见了)”;用“8147”表示“不要生气”;用“1314”表示“一生一世”;用“1573”表示“一往情深”;用“3344”表示“生生死死”,等等。

【注释】

[1]李军.话语修辞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375-382.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3-5.

[3]郑荣馨.语言得体艺术[M].太原:书海出版社,2001:65-66.

[4]孟建安.口语交际教学新思维[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98-99.

[5]孟建安.口语交际教学新思维[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99-100.

[6]孟建安.汉语修辞转化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207.

[7]程祥徽.略论语体风格[J].修辞学习,1994(2).

[8]李熙宗.“语体”和“语文体式”∥黎运汉,肖沛雄.迈向21世纪的修辞学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275-287.

[9]孟建安.修辞语义:描写与阐释[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34.(www.xing528.com)

[10]袁晖,李熙宗.汉语语体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

[11]李熙宗.“语体”和“语文体式”∥黎运汉,肖沛雄.迈向21世纪的修辞学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275-287.

[12]张奎,李维鼎,陈明刚.中学优秀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实录评点[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3.

[13]黎运汉,盛永生.汉语修辞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533-543.

[14]王绍龄.言语交际[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97-100.

[15]钱厚生.汉语礼貌手段论略//王希杰.南京:汉语修辞和汉文化论集[C].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96:308-319.

[16]王绍龄.言语交际[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98-99.

[17]王绍龄.言语交际[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98.

[18]王绍龄.言语交际[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99.

[19]岑运强.交际语言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49.

[20]谭永祥.修辞新格[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3:8.

[21]孟建安.汉语修辞转化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153.

[2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229.

[23]黎运汉,盛永生.汉语修辞学[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254-255.

[24]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71-72.

[25]吴士文.修辞格论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