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如果把弓拉得太圆太满,就会折,这也可以说是“盛极则衰”吧。做人做事也是这样,如果在做人做事的时候,到了完全没有回转余地的地步,等于不给自己留有余地,不但自撤下台阶梯,万一预测或建议错误,就白白地把自己悬在半空中,不上不下,不知如何是好。
因此,凡是话说得太满的人,一定表现出极端性格。凡是极端性格的人,基本上不愿妥协,于是失掉了灵活变通的机会。
世事如棋局局新,局面是会瞬息万变的,不把这种情况预计在自己的做人做事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就会令自己尴尬,同样也会令对手为难,不可不防。所以,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切忌把弓拉得太圆太满。
换言之,就是在待人处世中,万不可把事情做绝,要时时处处为自己留下可供回旋的余地,就像行车走马一样,你一下子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调头就不容易了。俗话说:“过头饭不吃,过头话不说”,就是这个道理。在办任何事的时候,多使一点“太极推手”的功夫,永远保持一些能够回旋应变的能力。
人生的不快常常是毫厘之得失,半步之短长。世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存原则和实际情况,用不着看中别人的议论和评价,也别去干预别人。时刻保持一颗容人之心,凡事给人留有余地。万事不饶人,怨恨别人,不原谅别人,只会使自己更难过,不会给别人带来不良的影响,只有加重自己的负担,使自己不快而已。因此我们就要宽容待人,给自己一点余地,给别人一个台阶,凡事做得太尽,则缘势必早尽。要学会换位思考,多想想自己的不足。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做事明辨是非,留有余地的人,才是一个明智的人。
为自己、为对方都要留有余地,即使最强势的咄咄逼人风格的谈判高手,也会适当留有给自己或对方回旋的余地。万一把自己弄得下不了台,这种尴尬会在谈判双方的心理上导致微妙的变化,甚至影响谈判的胜负。除非确信把对方逼到死角对自己有利,自己才能够完全控制对方挣扎的局面,否则一定要留有余地。
每个人都说做事留有余地,但往往却不知这余地有没有限制,如果只是为了算计着明日的成就而留有余地的话,那么这一样的余地不留也罢。因为这根本就是一些人在为自己鼓涨腰包儿,而留有余地的话只是一种表现罢了。而我们平时所看到最多的恰恰是这样的一种人最多。
曾有一个人去应聘一家大型企业的城市营销主管,双方谈得很投机,并没有局限在特定的岗位上。由于多种原因,这个人未能获得这个岗位,双方在表示遗憾的时候,也表达了有机会再合作的意愿。一段时间之后,这家企业打电话询问这个人是否愿意出任企业的北方市场主管。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就是留有余地的好处。
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是不相同的,同样,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完全绝对的,任何事物都有两个相对的方面。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我们做人不要太绝对,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要留下些可回旋的余地。
在我国的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经七次生擒孟获,最后却又把他放回去了。有人会说,他很傻,抓一个人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却“放虎归山”!其实,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就不然了,诸葛亮这样做,不仅给自己留下了余地,也给孟获留下了一条退路,深谙用人之道的诸葛亮知道,想要一个人为国家心甘心愿地效力,就要让他心悦诚服地降伏。果然,在第八次擒住了孟获后,他终于甘心归降认输,诸葛亮此举也成为了一段传世佳话。(www.xing528.com)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留有余地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佛家说:“心善如水。”刘墉曾在他的书中写道:“人们往往惊异于太阳的热力,而脚下的大地却有着更令人惊奇的热量。天没暖,大地先暖,所以很多花才会破冰绽放;人情不暖,内心先暖,所以我们能够在尘世做一剂清流。”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往往能替别人考虑许多,因此也时常为他人留有余地,也许他会因为这样而失去些名利或财物,但与此同时,他却获得了对方的感恩,这是比金钱更珍贵的东西。
留有余地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但是却能决定成败。汪中求在《细节的魅力》中写道:“一心渴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迹,而甘于平淡,认真地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就是细节的魅力,是水到渠成后的惊喜!”
做人做事切忌不可把弓拉得太满,给自己和别人留有一丝余地,才能让自己在生活中进退自如……
留有余地,换句话来说,就是不要用尽。清人《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记了个“四不尽”,即“功不可立尽,官不可做尽,恩不可市尽,寇不可杀尽”。意思是说,功要立尽了,就会功高盖主,皇帝和功臣都会很不安,碰上老实的郭子仪还好,要遇到狼子野心的司马懿,那就免不了一场腥风血雨。而官至极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看似荣耀盖世,其实危机四伏,君臣猜忌,必有一番死斗。高到无官可封的年羹尧,没想到后来一天被降十八级,最后还是被赐死。寇不可杀尽,则有两层意思,一是穷寇勿追,逼得他走投无路,会和你拼命;二是“鸟尽弓藏”,敌寇杀完了,将军谋士们也就死期不远了。这些个“不尽”,固然都有道理,也有效果,同样也是些明哲保身的意味。
另外,与人交流的时候,也要注意留点余地。
例如,在交谈中,有些地方需要赞美对方时,应措词得当,注意分寸,赞美的目的在于使对方感觉到你真的对他(她)的钦佩,用空洞不切实际的溢美之词,反而会让对方有你缺乏诚意的感觉。如一名公关人员热情友好地接待了一位客人之后,得到了“你的接待真令人愉快,你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评价,显然比“你是一位全世界最热情的人”的赞誉会入耳得多。所以,即使是人们普遍乐意听的称赞也要适度,过分的讨好、谄媚则会适得其反。尤其是对于自己的上级领导,在社交场合更不宜毕恭毕敬地说些奉承话。对晚辈或地位比较低的人,说话时也不能用轻视、冷淡的口吻。
想要使谈话很好地继续下去,可适度地选用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或讲一些笑话。幽默的语言,既有趣可笑,又寓意深长,如能在谈话中适当加以运用,不仅能够活跃气氛,而且能够启人心智,吸引听众,达到与人更好地交流和沟通的目的。但凡事都要有个限度,使用幽默语言,讲笑话也要因人而异,要分时间、地点、场合,要有分寸。比如有的人喜欢嘲笑他人的生理缺陷和短处,其实,这不但不能把自己的风趣和幽默表现出来,反而说明了自己的轻薄与无聊。要知道,优雅的举止风度是以友善和为他人着想这两项原则为基础。这种揭短的“幽默”伤人太深,不但不道德,于己也未必有益。所以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分寸,说话办事要留有余地。
另外,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不求人,也很难不被人求,所以无论求别人办事,或是答应为别人办事,还是拒绝他人,都要注意把话说得留有余地。此外,表扬人,批评人,调解事端,解决冲突,应付尴尬局面,调息不满情绪,乃至布置任务,汇报工作等,都应当留有余地。只有留有余地,才能自如地进退。
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必定是内心卑鄙、阴险小人做的事,君子则不因他人得意而谄媚,也不因他人失意而轻慢。万事万物都要有个度,所谓“物极必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