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上海工人新村:蓬勃发展的社会变革

上海工人新村:蓬勃发展的社会变革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国企改革、单位制解体、住房私有化改革导致新村的式微。新村工人的下岗、再就业、社会融入,以及工人新村的保护与改造也成为新时期社会治理与城市更新的重要议题。[5]工人新村也是如此。

上海工人新村:蓬勃发展的社会变革

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是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中心,也是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基地。1949年以后,这座曾经的“远东第一大都市”开始了它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政府意识到,对上海的改造“是中国革命农村进入城市的历史标识,也是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共产党能否在城市站得住脚,并长远掌握政权的焦点所在”。[1]从1950年代开始,一系列的改造在上海付诸实施:私人企业的公私合营,私人住房的国家经租,建立单位制[2],推行户籍制度,废保甲成立居民委员会,支援“三线”,人民公社化运动上山下乡运动,等等。从此,私营工厂改造为国有企业,房地产市场被“统一投资、统一建造、统一分配、统一管理”的公房体系所取代,流动混杂的基层社会也被纳入居委会的管理范畴。这一时期的上海,尽管缺少中央财政支持而未能展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3],但激进的改造措施依然通过“为数不多的空间拓展”—工人新村计划,在城市中留下了重要的印记。

1990年代后,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上海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龙头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快速城市化带来房地产业的繁荣,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成为上海城市空间发展的两个重要引擎。与此同时,国企改革、单位制解体、住房私有化改革导致新村的式微。新村工人的下岗、再就业、社会融入,以及工人新村的保护与改造也成为新时期社会治理与城市更新的重要议题。(www.xing528.com)

正如列斐伏尔[4]所说,“一场革命,如果没有产生出新的空间,那么它就没有释放其全部的潜能;如果只是改变意识形态结构和政治体制,而没有改变生活的话,它也是失败的。真正的社会变革,必定会在日常生活、语言和空间中体现出它具有创造力的影响。”[5]工人新村也是如此。无论是1950年代以来的社会主义改造,还是1990年代以来的城市大开发,外部环境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对微观社区产生剧烈的影响。因此,研究一个工人新村从模范社区到纪念地、从光荣到褪色的过程,可以让我们窥见上海—这座复杂又充满魅力的大都市—60年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