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语文教学的视点结构——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评价

构建语文教学的视点结构——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评价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邱老师在教学中,把“视点”定位在“发现并理解作者对阿长的感激和同情”上。“视点结构”应该是对“教学有格”的积极回应,而邱晓云老师的《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案例诠释。[1]邱晓云.从知道到懂得:从单篇到整本——《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17:59.[2]朱治国.构建语文教学的“视点结构”[J].中学语文教学.2017:61.

构建语文教学的视点结构——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评价

好的阅读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个人阅读史中的一个个向上的“台阶”。阅读教学与个体的自然阅读的区别在于对学生原有的阅读结构和水平提出“挑战”,从而使学生不断登高,发现渐次丰富的文化万象,获得不断成熟的阅读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教学一定要有科学的逻辑,邱晓云老师的《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就给我们展现了这样一种教学逻辑,我称之为“视点结构”。

一、视点的选择:教学的有效介入

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语文教学中选择合理的“视点”,也就是选择怎样的角度切入文本并引发系统的课堂学习活动,显得更为重要。邱老师在教学中,把“视点”定位在“发现并理解作者对阿长的感激和同情”上。从整个教学过程观照,这无疑是智慧的选择。其一,尊重了学生的学习起点。老师通过学前的“学情调研”,了解到学生的阅读情况,在“鲁迅对阿长的感情”上,学生还处于模糊状态,能读出其中的“怀念与敬佩”,可是对“感激、同情”以及背后包含的深沉的情怀理解不了。认识到这些,真正的阅读教学就开始了。其二,从“感激与同情”上切入,这也是这堂课的教学逻辑起点。事实上,作者通过文章题目,已经传递出:阿长不止伴随自己的童年,而是与自己的人生紧密相连;阿长不止是保姆,还是善良的中国下层女性的代表。鲁迅在文中的情感是复杂而深沉的,而感激与同情这样两种情感,恰恰是把鲁迅与阿长的关系、阿长对鲁迅的影响以及鲁迅所要讲述的中国下层女性形象乃至朴素的人性之美呈现出来的情感线索的关键点。以此为起点,邱老师的课堂实现了阅读的不断发现和铺展。

二、视点的延伸:找准学习的原点

美国学者达克沃斯在谈到教学时,曾提到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原有观念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更精彩的观念”,也就是说教学要搭建合理的学习平台,找准教学的原点,让文本与学生产生“共鸣”。邱老师的教学设计中,紧紧抓住了两个“原点”展开教学:一个是“品味语言”,比如抓住“一……就……”“霹雳”“震悚”这样的句式和词语,来还原生活场景、分析人物心理;比如比较“给我读熟”和“我给你买来了”不同人物的语气,来揣摩人物形象;包括教师自己撰写感受带领学生朗读,也是试图通过文字的感受、语言的体验来与文本对话。语文的价值是以篇章字句为载体而体现的,语文教学亦应该通过“字里行间”来寻找美。另一个是“比较阅读”。如果说“品味语言”让这堂课始终聚焦文本,那么“比较阅读”则使这篇文本的学习有了广阔的阅读场景并为深度学习提供了清晰的路径。从一篇《阿长与〈山海经〉》带出整本《朝花夕拾》,从一个“阿长”勾连出鲁迅的童年以及鲁迅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学生所获得的体验又何止于一个完整而清晰的“阿长”呢?当然,美中不足之处在于比较阅读的“找点”与“抽象”似乎做得不够,致使课堂在呈现作者对阿长的复杂情感方面仍显不足。

三、视野的形成:形成语文教学的价值(www.xing528.com)

如果从视野的角度思考,好的语文教学至少应该让学生在三个方面获得成长:丰富知识视野,完善思维视野,提升价值和美感体验。本篇教学设计具有这样的特质。综观整篇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初始阅读引发自我认知,到深度学习聚焦文本理性认知,再到比较阅读形成高阶的“元认知”,学生在次第展开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完成着知识、思维与美感体验的成长语文教学的价值也因而得以实现。

人常说,教学有格。这个“格”,首先是“格致”,这是保证语文教学科学性的前提;其次是“格调”,这是语文教学对艺术性的追求。“视点结构”应该是对“教学有格”的积极回应,而邱晓云老师的《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案例诠释。

[1]邱晓云.从知道到懂得:从单篇到整本——《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J].中学语文教学.2017(4):59.

[2]朱治国.构建语文教学的“视点结构”[J].中学语文教学.2017(4):6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