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及探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及探析

时间:2023-08-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阅读教学中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有着以下两方面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利用评价,可以优化阅读教学质量。(三)阅读评价的原则《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指出:“原则是说话或形式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阅读教学的内容十分繁多,这也决定着阅读教学的评价亦十分广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及探析

评价具有导向功能,所以很多人都将评价看成是“指挥棒”。实际上,如果教师能够使用科学的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就可以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这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目的。那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呢?

一、阅读评价的基本理论

阅读评价是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对阅读的教学环节的各个信息提供反馈,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本,由此提高教学效率

(一)阅读评价的概念与意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评价的定义是“评定价值的高低”[2],也就是对客观事物的价值进行判断。高凌飚在《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中指出:“评价的本质是对事物和过程的价值或质量做出判断、决定或计算,它是一种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3]评价是需要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来进行的。因此,在展开评价之前,教师就必须选择一种或多种判断标准。阅读评价就是将评价运用于阅读教学活动之中,根据阅读教学的目标、过程、内容、方法以及阅读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进行科学、合理的价值判断,它是检验阅读教学成果的重要手段。

在阅读教学中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有着以下两方面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1.阅读评价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

从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来看,评价的功能和评价的技术都发生了本质的变革。评价不单单是为了甄别与选拔学生,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潜能、创造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充满自信,并且具备可持续性的学习能力。阅读评价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给学生的阅读学习结果进行评价,简单地给出一个分数或者是一个等级,而是为了帮助学生诊断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自觉调整自己的阅读行为,包括阅读进度、阅读方法等。学生也可以在评价中了解自己的阅读学习现状,明确学习方向,从而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

2.阅读评价能够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发生转变。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等文件的指导下,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科学的评价形成了新的评价观念。这些观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阅读从课内走向课外,增加了学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不仅如此,这些新的评价观念还促进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利用评价,可以优化阅读教学质量。如果离开了阅读评价,教师就无法准确定位阅读的起点,也无法对阅读教学做出科学的安排,更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出客观的判断。

(二)阅读评价的特点

阅读评价是语文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具有语文评价的一般特点。同时,阅读评价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

1.综合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应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评价。”[4]在过去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将结构严密的文本拆成碎片,或者是将阅读教学作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载体,完全忘记了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阅读评价教学的综合性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第二,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尤其是第二层面的内容是全新的评价内容,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新的发现和探索。

2.灵活性。

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等都是动态的,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但是价值取向不是单一的、线性的。大部分的学生经过长期的阅读之后都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阅读兴趣、方法、习惯,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不能说哪个学生的更好,也不能说哪个学生的不好。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也不能用统一标准进行衡量。因此,阅读评价的标准比较模糊,也比较灵活。不管是什么样的评价方法,都需要通过学生阅读素质的高低来衡量,这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因此,在评价学生的阅读兴趣、方法的时候,教师一定要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切忌“一刀切”。

3.整体性。

阅读评价具有整体性,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释。

第一,从内容上来看,阅读是一个整体。因此,评价阅读的内容应该包括朗读、默读、精读、略读等阅读方式的评价,也要包括对文学作品及古诗文阅读内容进行的评价等。

第二,从评价的领域上来看,阅读评价的范围并没有局限在阅读知识与能力之上,还包括阅读的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从单项内容上来看,即使是阅读评价中某个单项能力的评价也涉及很多方面。例如,阅读能力包括语言积累、文章理解、中心把握、阅读速度。

总之,阅读评价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缺失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算作一个完整的评价系统。

(三)阅读评价的原则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指出:“原则是说话或形式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5]一般来说,原则是人们观察、处理问题的准绳,是从客观事物的本质中衍生出来,供人们在实践中效法和遵循的规则。阅读评价的原则就是根据阅读教学的目标与教学活动提出的一些基本规则与要求,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人们对阅读教学内在规律的总结与认识。

阅读教学除了要遵循教育领域的评价准则,还要遵循阅读评价中的基本标准。

1.坚持评价内容与领域的全息性。

全息性也就是全面性,是指教育评价要反映教育、教学活动的全部信息,全面、全员、全程采集和利用与教育有关系的各种信息,强调的是评价的整体性与全面性。

(1)评价的内容要全面。

阅读教学的内容十分繁多,这也决定着阅读教学的评价亦十分广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要对朗读、默读进行评价,对精读进行评价,对略读、浏览进行评价,对文学作品阅读与古诗文阅读进行评价”[6],并且在不同的学段,学生的阅读目标与阅读内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阅读评价一定要注意全面性。

(2)评价的领域要全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的。这三个维度相互渗透,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十分有益。在初中三年的阅读教育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螺旋上升的,最终全面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所以,在阅读评价中,教师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的阅读知识与阅读能力,而是要进行全面评价。也就是说,要想完成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要评价学生的阅读学习结果,还要对产生这个结果的多个因素进行动态评价。巢宗祺指出:“阅读评价既要看到学生阅读知识的掌握和智力发展的一面,也要看到他们在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上发展的一面。”

2.明确评价目的的可行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7]由此可以看到,阅读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素质与语文素养的提高,这才是阅读评价的目的与依据。

3.坚持评价标准的层次化。

我们知道,学习的目标、内容都是学习评价的标准与载体,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学习目标与内容,那么阅读评价标准自然也要实现层次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写道:“按照不同学段的课程目标,抓住关键,突出重点,采用合适方式,提高评价效率。”[8]阅读评价一定要根据不同学段的阅读学习目标划分为不同的等级,贯彻分阶段原则,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各个学习子目标。

4.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根据需要,可让学生家长、社区、专业人员等适当参与评价活动,争取社会对学生语言学习的更多关注和支持。”[9]主体多元化原则是针对传统的评价主体单一的弊端提出的。传统的教师阅读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导致了语文阅读教学评价功能的缺失和根本目的的错位。现代的学习评价主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与教师都应该是评价的主体,这可以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与全面,能够充分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5.坚持评价方式的过程化。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10]长期以来,考试一直是阅读评价的最主要方式。在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时,教师只关注考试分数的结果,从未考虑过程与方法,也谈不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评价。所以,教师必须要改变过于单一的评价方式,要根据阅读教学的评价内容与要求,采用多种评价方式,避免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程序,准确评价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

6.坚持评价效能的实用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11]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语文学习的实用性,强调知行统一、学用结合。因此,在阅读评价中,我们要体现这一特点,讲究评价的效能。

学生在一定的阅读实践学习之后,便会具备基本的阅读知识、阅读能力等,进而将其应用在新一轮的阅读活动之中,从而不断检验与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所以,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必须注重学用结合。这不仅仅是新课改的教学目标,也是阅读教学的初衷。从课本上学到的阅读知识与技能,只有在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才能够得以巩固与提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阅读技能与理解能力的有效运用。

二、阅读教学评价的内容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应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12]那么,在阅读评价教学中,教师也要综合评价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态度、阅读思想情感与阅读能力等。

(一)评价学生的阅读习惯

习惯是指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阅读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阅读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比较稳定地完成自动化动作的心理倾向。阅读习惯是阅读学习品质的心理基础,包括课内与课外两个内容。课内阅读习惯主要包括课前运用多种方法进行预习的习惯,课堂边听边记笔记、边读边思考、质疑参与讨论、课后复习、总结、完成作业等习惯。课外阅读习惯主要包括学生是否热爱读书、是否会制订阅读计划、是否会选择阅读方法以及在阅读中是否会进行摘录与批注、是否会制作读书卡片,阅读内容是否广泛等。

(二)评价学生的阅读态度

良好的阅读态度是阅读的基本保障。好的阅读态度有助于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对于发展阅读能力、改善阅读品质、加深阅读理解、提高阅读速度等都有帮助。在评价学生的阅读态度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学生是否主动阅读;学生是否善于安排时间;学生是否做到惜时;学生是否有恒心。

1.主动阅读。

主动阅读是指具有强烈的阅读动机,不靠外力因素就能够自觉产生的阅读行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并且进行积极的阅读认识、理解、鉴赏等思维活动。

2.惜时阅读。

惜时阅读就是要珍惜时间,合理、科学地安排阅读学习时间。在阅读中珍惜时间,是实现高效阅读的保证,也是阅读评价的主要内容。惜时阅读不仅能够给学生节省时间,还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在评价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学生是否树立了科学的惜时观念;第二,学生是否讲究有效的惜时方法。

3.长期阅读。

长期阅读是指阅读的恒心,也就是坚持。阅读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学生要想真正地提高阅读素养,就必须要有求学的恒心。如果缺乏恒心,便不可能取得优质的阅读效果。

4.养成阅读。

学生的各个学习素质及学习技能都是一种习惯,这是通过反复实践形成的。同样,学生的阅读素质与技能也能够在反复的阅读实践中养成。《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养成读书看报、收藏图书资料的习惯,乐于与同学交流”“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13]

(三)对阅读的思想情感进行评价

阅读教学过程应该是让学生产生愉悦的情绪与积极的情感。因此,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情感就成了阅读教学的评价内容。

1.健康阅读。(www.xing528.com)

从狭义上说,健康阅读指的就是在阅读学习时应做到用眼卫生、用脑卫生和心理卫生等。学生在阅读时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学生在阅读时要考虑阅读环境,如阅读环境中的光线。尽量在白天阅读,因为自然光是最佳的阅读光线。

第二,学生要注意保护眼睛,注意用眼休息。因为目不转睛地阅读会让学生的眼睛产生疲劳感,得不到必要的水分及血液供应。因此,学生要多做眨眼动作。

第三,学生要注意用脑卫生。健康的大脑是阅读的物质基础。因此,集中思考的时间不宜过长,注重劳逸结合,加强锻炼。

第四,要保持健康的身体与良好的情绪。健康的视力与脑力都来自健康的身体,持久的紧张与厌倦会让学生的眼睛变得呆滞,导致他们在阅读时常常会出现视力模糊及无法敛神注视等问题。

以上内容充分说明了学生的身体健康与良好的兴趣是保证视觉器官健康的重要条件,也是健康阅读的有力支持。

2.信心阅读。

信心阅读是一种积极的阅读心理品质,表现为阅读积极时的自主性,重视和信任自己的阅读能力。因此,信心阅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心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尊重阅读。

尊重阅读有以下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评价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二是学生要尊重文本与作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他们对阅读文本的反映是独特的,学生的认知、个性、气质等导致他们的感悟是不一样的。但是,不管怎样,学生都不能无视作者的思想与文本的主题。

4.审美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审美的乐趣,突出审美的价值。教师要积极倡导审美阅读方式,在阅读中享受审美乐趣。审美阅读是一种综合心理活动。从阅读目的来说,学生在感知阅读文本时主要依赖于逻辑思维,获得审美感受则依赖于形象思维。在审美阅读中,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是并重的,各种心理因素需要共同发挥作用。

(四)对阅读能力进行评价

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的最关键部分,也是阅读评价的最主要内容。阅读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认读能力。

认读能力就是对文字信息做出迅速而准确地感知、辨识。学生要学会辨别字形、读准字音、理解字义。有一项统计证明:“对于一般的政治科技文艺书刊,识得2400字,识字率为99.0%;识得3800字,识字率可达99.9%。”

2.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指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学生利用自己的原有知识与生活经历,经过现象、联想、分析等思维活动,深刻了解阅读文本的思想内容与语言形式。理解能力是阅读的核心,是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

3.吸收能力。

吸收能力是指将阅读材料中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储存在大脑之中,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再现、借鉴等。

4.速读能力。

阅读速度就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阅读材料的数量,是评判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阅读评价的重要指标。

5.语感能力。

语感能力是指学生迅速感知语言文字的能力,表现为在语境中理解词语,迅速把握文章内容,产生情感共鸣等。

6.鉴赏能力。

鉴赏能力是指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等进行鉴别,是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审美感受。

7.迁移能力。

迁移能力是一种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是学生在理解与鉴赏的基础上,通过思辨与批判来完成阅读的行为,从而完成知识的迁移,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8.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层次最高的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中有新的发现、对事物有新的看法或者是能够提出新的问题。

(五)对阅读方法进行评价

方法是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显然,阅读方法便是阅读中的门路、程序。如果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他们便能够进行独立阅读,获益匪浅。因此,评价学生的阅读方法成为阅读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前文已经对阅读方法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在此笔者就不多加论述了。

三、阅读评价的方式方法

较为高超的阅读能力是现代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因此,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以此来培养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十分重要。下面,笔者对阅读评价的方式方法展开探讨。

(一)阅读评价的方式

1.学生自评。

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所进行的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过程的自我调控,能够使其正视自己的阅读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与改进。在自评的基础上,学生也能够正确地对待他人的阅读学习。

2.学生互评。

学生互评就是让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进行互相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优点在于同学之间都比较了解,他们的评价也比较贴近实际情况,较为中肯、客观。这种评价方式能够让学生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3.教师点评。

教师点评就是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评价,是十分普遍且久远的评价方式。通常情况下,教师会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等对学生进行点评,并且方式十分多样。例如,对学生进行与阅读活动有关的提问,对学生进行检查,对整个班级进行测试。

4.家长参评。

家长参评就是学生家长对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评价,是一种定性评价。学生家长对自己子女的学习情况十分关心,特别是有一部分课外阅读是学生在家中完成的,这就需要家长参与阅读评价。

总之,阅读评价方式要突出学生的自评,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具备自评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的阅读状态,也相信他们能够客观地看待他人。

(二)阅读评价的方法

根据不同的标准,阅读评价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1.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

单项评价能够考查学生的阅读素养与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的阶段要求对学生进行单项评价。例如,教师可以将阅读能力的各个能力组成部分进行单项评价。

综合评价是指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整体素质进行评价,综合考虑学生阅读的各个要素,从整体的层面进行评价。

2.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课内和课外的阅读数量、阅读速度、在阅读上花费的时间等进行的定量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既有口试,也有笔试,可供学生选择。例如,在考查学生的朗读能力时,教师可以使用朗诵的方式进行考核。

定性评价是对学生的阅读过程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考试结果、阅读训练、阅读的积极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定性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正视自己的进步与退步,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同时,能够保持虚心求教的心态。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14]

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阅读能力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因此,阅读评价应该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过程,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潜能等。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观察并记录学生的阅读过程和成长,全方位考查学生的阅读水平,客观地分析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终结性评价包括期中评价、学期评价、学年评价、学段评价。这是对学生在某一时期所形成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也是另一轮形成性评价的基础。《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与学活动。终结性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做出总结性的结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15]

因此,教师要利用多种评价方法综合、全面、细致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构建出一个合理的阅读评价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