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充分认识推进评价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着力构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改革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是践行立德树人,全面落实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主题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不仅是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一部分,也是教育评价制度和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对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具有积极促进作用。2013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教基二〔2013〕2号)指出,要充分认识推进评价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着力构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4]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教基二〔2014〕11号)指出,要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进行评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5]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国发〔2017〕4号)再次强调,要完善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把学生的品德、学业、身心发展水平和兴趣特长养成等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建立学业负担监测机制,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6]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教育者要直面唯分数和唯升学弊端,正视学生评价中存在的难点与痛点,要从源头上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科学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要把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从单一的学业质量评价走向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教育评价作为指挥棒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它涉及教育领域中的众多利益相关者,因此,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至关重要。综合评价既要看学生的学业水平,也要看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身心健康状况;既要看全面发展,也要看个性特长发展;既要看学习的结果,也要看学习的过程和效率。从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看,综合评价包括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和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在每一个方面都要建立可测量的具体指标。以评价促改革,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基础教育领域,新中考和新高考的实施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唯分数的教育质量观,但这种纠偏效应有限,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时的参考价值与适用面有限,从而导致其在全面评价毕业生素质方面的功能尚未得到全面释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现在仅在部分优质学校或办学声誉和质量较高的学校招生时作为参考的使用现状,只是改变了报考优质学校考生的唯分数成才观,但却同时强化了那些不参与此类学校综合评价招生或裸分报考参与录取的学生的唯分数观念和行为。[7](www.xing528.com)

为贯彻国务院和教育部的工作要求,地方省(区、市)均进行了有益探索和改革。例如,河南省教育厅印发的《河南省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教基一〔2018〕270号)规定,学生评价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并且结合当地教育教学实际,科学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内容和要求。[8]在评价内容和维度上,温州市教育局印发《温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意见(试行)》(温教基〔2018〕77号),对评价维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将学生评价的维度分为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和科学实验五个方面。[9]在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的同时,各地努力提高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应用,将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作为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与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实现综合素质评价与考试招生评价改革的融会贯通,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