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服饰民俗的多样性和影响

服饰民俗的多样性和影响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通过对这四种要素进行选择、组合,从而形成具有鲜明地域性、民族性的服饰特色,世代传承,遂成为服饰的民俗。二十余年前,中国人的服装是一片蓝色的海洋,如今中国人的服装,五彩缤纷,样式万千,时代使然。随着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服饰风俗的互相影响,将如同海浪大潮不可阻挡。

服饰民俗的多样性和影响

服饰由四个方面的要素构成,即质、形、色、饰。质是制作服装的质料,如皮、麻、棉、丝、化纤等等。形是服装的样式,如褐、绔、袍、褂、中山装、西装等等。色是服装的颜色,如白、蓝、红、黄等等。饰即装饰、美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服装的美化,如染色、刺绣、印花等等;二是对人体的美化,如发型、描眉、纹身、佩戴各种饰物等等。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通过对这四种要素进行选择、组合,从而形成具有鲜明地域性、民族性的服饰特色,世代传承,遂成为服饰的民俗。那么究竟是哪些主要因素决定人们的选择而形成独特的服饰民俗的呢?

(一)地域因素

地域因素是决定服饰形式最原始的、最直接的因素。居住北方寒冷地区的民族,其服饰必选毛皮为质料,服装的形制多长大厚重。如,皮帽、长靴。而居住在热带的民族,其服饰必选麻、丝、棉所织的布帛为质料,服装多短、小、透、露。如,草帽、赤脚。

(二)经济因素

生产方式不同,服饰习俗也往往不同。从事游牧、射猎的民族,服饰质料多皮毛,样式简朴。而从事农耕的民族,服饰质料多用丝棉,样式多、工艺巧,纹饰繁美。

(三)民族因素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好恶情感、不同的审美标准,它也直接影响服饰民俗。如朝鲜族,自古以来尚白,故服装多白色;汉族尚红,所以古代喜庆服装多红色。古代的契丹族、蒙古族满族的发式习俗,以剃发、留辫为美;而古代的汉族则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其发式习俗以全发为重,甚至宁可掉头也不落发。

(四)宗教因素(www.xing528.com)

宗教影响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服饰习俗自然也不例外。世界上许多民族的服饰与宗教信仰有关。如巴基斯坦人喜穿长衫、长裤,妇女外出必戴面纱等习俗都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在印度,信奉不同宗教的民众服装各不相同,如信奉锡克教者,皆头包红巾。我国维吾尔族的小花帽也是源于宗教信仰。

(五)政治因素

政治对服饰习俗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有时是强制性的。在我国古代,每逢改朝换代,首要的大事就是“改正朔,易服色”。易服色是从颜色到样式都要改变。北魏孝文帝强令鲜卑族人从汉俗、易汉服清代满族统治者强令汉族人剃发易服,不从者斩。清王朝灭亡,中华民国建立,剪辫之风骤然而起,“中山装”盛行。

(六)时代因素

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必然会为服饰提供更新更多的质料。风俗本身就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人们有不同的心理、不同的审美标准,因此服饰风俗必然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例如汉族自周秦汉唐以来的肥衣大袖早都变成了历史遗迹,清代的长袍马褂也已经成为博物馆里的文物,风行中国数十年的中山装,今日已经实属罕见。二十余年前,中国人的服装是一片蓝色的海洋,如今中国人的服装,五彩缤纷,样式万千,时代使然。

(七)外来因素

任何一个民族,在保留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都要不同程度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改变和丰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服饰风俗自然也不例外。且看今日中国,男人个个都是“洋鬼子头”,开怀坦胸的西装、领带、夹克衫,一派“欧风”。随着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服饰风俗的互相影响,将如同海浪大潮不可阻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