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亲切随和的品质:以诚相待,陶冶人格,积极交流与沟通

培养亲切随和的品质:以诚相待,陶冶人格,积极交流与沟通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普遍的社会安全感需要,这种安全感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情感联系,是亲切随和的态度。就培养亲切随和的品质而言,提高自身修养主要应是恪守以诚相待的原则,表现出良好的人格风范,有大度宽容的胸怀,注重与他人交流沟通,积极发展彼此关系。

培养亲切随和的品质:以诚相待,陶冶人格,积极交流与沟通

亲切随和是领导人才必备的心理品质,表现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微笑面对他人。这一心理品质有利于领导者与他人建立一种和谐人际关系。较好的人际关系能使领导者从中获得更大的信任与心理支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普遍的社会安全感需要,这种安全感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情感联系,是亲切随和的态度。在工作中创造亲切随和的氛围,能够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因而,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治·埃尔顿·梅约(George Elton Mayo)提出,一个新型的领导者应该具备解决技术经济和处理人际关系两种能力。组织中的人际气氛不仅影响领导的心理健康,也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因此,领导者应注重培养塑造亲切随和的心理品质,并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融于人际沟通

有效的人际沟通讲究的是尊重、亲近、真诚、融洽。领导者亲切随和的心理品质主要应体现在人际沟通之中。反过来说,亲切随和的心理品质也需要在人际沟通中加以养成。当今时代,沟通是一种理性和感性的综合交流,它是群体生命的要害。人际沟通更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能。而有效沟通是养成亲切随和心理品质的最佳途径,因为沟通中需要营造一种相互信任和欣赏的氛围,需要彰显人格魅力。特别是近年来现代组织结构的扁平化趋势和变革型领导力的兴起,对领导者的沟通行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领导者在信息沟通活动中表现出的个性风格,体现着领导者人际关系的基本结构与面貌,它不仅关系到组织的凝聚力,而且会影响到员工的满意度及其绩效水平。可见,作为领导者在加强沟通中塑造自身亲切随和的心理品质势在必行

2.坚持放收有度(www.xing528.com)

领导者在一些场合应有一种亲切随和的仪态,然而,亲切随和不等于一味取悦下属。作为领导者切不可忘记自己的角色、身份,要审慎地把握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丢弃原则,更不能信马由缰地曲意迎合消极因素,允诺不合理的要求。否则,势必造成领导者的二重性格,削弱其人格力量,使被领导者怀疑领导者在工作中提出的要求的正确性。西方领导理论中的“刺猬理论”,是说冬天刺猬将身上的针状刺靠拢防寒,刺与刺之间仍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太小会被刺伤,距离太大又起不到防寒的作用。这形象地说明了上下级之间的交往须把握好一定的“度”。领导者若不亲切随和,必然冷漠孤寂,失去亲和力;但若与下属交往过密,难免流于庸俗,领导者的威信也一定会全然失却。因此,作为领导人才,既要重视与下属加强感情沟通,又要避免被不健康的私人感情所左右。上下级之间应多些“君子之交”,做到交往有度、亲而不腻,使领导者在下属心目中始终保持一种可亲可敬的形象。

3.提高人生修养

提高自身修养是真正做到亲切随和的必修内功。领导者提高人生修养,从根本上说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培养亲切随和的品质而言,提高自身修养主要应是恪守以诚相待的原则,表现出良好的人格风范,有大度宽容的胸怀,注重与他人交流沟通,积极发展彼此关系。具体地说,就是在处理同级的关系时,应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经常进行思想交流和意见沟通;工作中产生分歧时,注重从大处着眼,用“自让”换“互让”,以获得同级的协作与支持。在处理与上级的关系时,要根据组织的目标和规范,恰当地控制交往的频率和深度,把握好交往的分寸。在处理与下级的关系时,力求做到信任下级,合理授权;协调关系,及时化解对立情绪;宽容揽过,正确对待下级的错失;实事求是,客观评价下级的工作绩效。领导者应多在控制感情上下功夫,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努力做到遇事沉着冷静,能正确对待权力、地位、金钱、名利、待遇、职位等,这是培养亲切随和心理品质的基本前提保证。相反,如果遇事情绪冲动、动辄发怒、言辞过激、狂喊乱叫、大声训斥,只能造成事与愿违的结果,不能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