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用环境对市场经济与WTO的影响

信用环境对市场经济与WTO的影响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我们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来适应国际间的经济交流需要。面对加入WTO的挑战,我国的信用环境和资信服务业还不能满足对外交流的需求。信用关系的变化与信用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环境问题已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焦点问题,中国人世后,如何做好改善我国信用市场的各项准备工作,我们对此必须充分认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其次是加大调整信用市场的力度。

信用环境对市场经济与WTO的影响

随着我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我们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来适应国际间的经济交流需要。违约失信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也同样是一个经济问题。因为信用是市场经济中交往主体之间的联系纽带,失信就等于纽带断裂,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经济主体都必须依靠信用与其他主体发生联系。每个经济部门(政府、企业、居民及金融行业)乃至每个经济主体都产出自己的信用。社会经济越发达,信用的维系作用就越明显。这正是信用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应运而生的结果。而当前我国的现实告诉我们:维系各个经济主体的信用关系非常薄弱,经济讼诉增多,信用意识淡薄,守信与失信混沌。这些严重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制约了社会各个经济主体的信用关系,甚至造成信用危机,出现社会混乱。

我国目前的信用现状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是信用环境存在问题较多。主要是金融机构贷款逾期过高;企业间互相拖欠债务普遍;以劣充优、以次充好和欺诈失信等严重冲击着商业信用关系和消费信用关系。作为社会信用的个人部分,信用观念淡薄,相互之间的商业行为产生了许多经济纠纷,失信于人屡见不鲜。

其次是缺乏信用风险防范意识。许多企业对应收账款视而不见,他们有一种错觉,即在当今条件下能够卖出商品已是很不错了,无法考察客户信用程度,更不能对其进行信用监控。在对外商交往中,也往往忽视信用风险,经常上当受骗。从另一角度讲,我国没有一个具有影响力的信用监控机构,对每一经济主体的信用状况进行有效传播,也成为诱发我国公众信用意识淡薄的原因。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经济主体的信用意识淡薄与我国信用信息透明度低、搜集企业信用信息困难有着密切的联系。

再次是不能适应人世后对外交流的需要。面对加入WTO的挑战,我国的信用环境和资信服务业还不能满足对外交流的需求。人世后会有许多外资的资信机构进入国内市场,直接对中资信用咨询机构形成挑战,争夺业务份额。

信用关系的变化与信用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信用环境对市场经济的主要作用可概括为:

1.促进市场经济有序发展

从当前市场经济的情况来看,信用关系已渗透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每个领域,社会再生产活动的每一环节只要保持了连续性,并有序稳定地运行,就证明渗透到社会再生产活动中的信用关系是正常的,若市场无序和混乱,而信用环境就遭到干扰和破坏。信用作为货币关系深化发展的产物,直接联结资金的运动,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2.保证经济交易行为的实现

经济交易类型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交易:一类是产品和劳务的生产者相互直接交换他们的劳动成果,即直接交换;第二类是“实质”资产和劳务与金融资产(包括货币)的交换。这种交易是以金融资产为媒介的交换,即间接交换;第三类交易是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易,通过这种交易实现其资产组合多样化,回避风险等目的,即金融交易。在这三类交易中,以金融资产为媒介的间接交易则是在发达的信用经济条件下对以货币为媒介的间接交换的自然的延伸,它扩展了以货币为单一交换媒介的货币交换模式,为缺乏货币或不愿以货币直接支付的经济主体提供非货币形式的信用,靠这些信用形式保证交易的正常进行。从整体来说,信用加速了资本周转,促进了社会再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

3.利于良好投资环境的形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运行规则必然向成本低、效益高、能增值的行业和有利于投资效益实现的环境进行运作,而投资环境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有良好的信用环境。信用环境优劣直接影响投资方的经济利益。它如同商业信用一样,属于不可低估的无形资产。

4.成为增强商业道德意识的条件

信用具有法律和道德的双重含义。信用制度除了法律化的要求之外,它还包含着信用主体用以自律的商业道德内涵。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运转的过程中,商品交换活动的一切经济主体所应遵循的经济行为的道德准则,是市场平衡有序化的法律约束之外的道德约束的重要补充。在良好的信用环境下,各个经济主体很容易形成讲信用、守信用、重信用的信用氛围,从而增强言而有信、平等互利、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商业道德意识。(www.xing528.com)

信用环境问题已成为市场经济中的焦点问题,中国人世后,如何做好改善我国信用市场的各项准备工作,我们对此必须充分认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一)营造信用氛围并树立履约守信意识

从客观上讲,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转变而来的,信用基础比较薄弱,面对现实,我们必须强化信用意识,形成全社会讲信用、守信用、重信用的舆论环境。

首先是坚决摒弃互不信任的思想观念。事实告诉我们,由于信用观念的淡薄形成的恶性循环,使信用死结难解,产生了你不信任我、我不信任他、他不信任你的怪圈,互相拖欠,有钱不还、欠账为荣。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社会经济中的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信用关系的主体,必须通过宣传,增强人们的守信履约观念。

其次是纠正银行的钱不用还的错误认识。许多债务人误认为“银行是国家的,国家的钱不用还”,从而导致银行信用恶化、企业的“贷款难”与银行“借贷难”,这大多是因债务人对银行信用的破坏而致。借债还钱,天经地义。对此,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坚决予以纠正。

再次是清除地方保护主义的屏障。无论是企业间的“三角债”,还是执法部门清收欠款的执法,往往在某些地区受到阻碍,其原因就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怪。经济要全球化,市场经济是没有边界的,信用关系也是不受限制的。我们必须清除地方保护主义狭隘观念,为我国人世作好思想准备。

(二)强化信用管理并建立约束型的信用机制

要强化我国的信用管理体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信用机制,应该分步推进,抓紧实施。我们可以运用“引导”、“推动”、“规范”和“建立”的策略去强化信用管理。

引导,就是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首先要制定引导目标,也就是政府部门要有计划地制定出完善信用机制的政策,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使各项具体措施落到实处,以清除目前信用市场偏轨的隐患。其次是加大调整信用市场的力度。引导公众树立良好信用行为,达到政府、经济主体及个人三位一体的信用氛围,以逐渐与国际市场信用体系接轨。

推动,就是推动各个经济主体积极参与守信公约。根据我国信用市场目前的状况,可以由政府牵头,成立民间的信用协会,组织履约守信的企业或个人积极加盟,使社会力量得到动员和利用。会员之间既可进行信用合作和信息交流,又可互相担保和信用推荐,还可进行有偿的信用信息服务和信用认证工作。推动信用协会的发展,最终达到对违约失信者的监督和惩罚,使无商业信用者不能在市场中立足。

规范,就是规范信用市场的重点问题。规范信用市场的重点应为:首先是依法惩处失信违约行为。在法律方面,有关违约处罚条款要具有规范性、可操作性和强制性。其次是解决不还银行贷款和拖欠货款两大难点问题。金融机构的大量信贷资金到期不能收回,直接影响银行的经营效果,在社会上形成负效应。一方面是银行的存款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贷款难”的呼声很高。这种结症即为贷款收回难的体现和信用制度扭曲的反映。解决相互拖欠货款问题是我们净化信用环境的又一工作重点。目前我国有80%以上的企业深受“三角债”困扰,相互拖欠货款已高达上万亿元。面对这些严重的拖欠问题,企业是无法进行正常生产的,也干扰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因此,企业要建立一套信用管理制度,如客户授信制度、销售风险监控制度等等,来减少拖欠货款的总量。另外,银行要在结算方面给以方便,法律要专门制定条款,政府要摆上议事日程给予全力支持,把我们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搞顺畅,使信用环境得到净化。

建立,就是建立正常的信用机制。首先是建立工商、审计、质检和消协为一体的监督制度,以净化信用市场,提高信用质量;其次是各经济主体,也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形成全程信用管理模式。再次是完善信用考核制度。信用制度的完善与考核可主要从银行信用、商业信用、消费信用等主要信用形式人手,建立起完善的信用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