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最后的礼遇:人们心目中无比神圣的葬礼

最后的礼遇:人们心目中无比神圣的葬礼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葬礼是人生最后的仪式,在人们心目中是无比神圣的,亲人们无论有多悲痛,都要为逝者举行一场最后的礼遇——超度,也称“打醮”或“打斋”。广西一些地区将专门为死者做道场、超度亡灵的法事者,称为道公或师公。壮族的家祭也称为“开斋”,大多选择在夜间进行。吊丧,即死者生前的亲朋好友前来吊唁。随后,死者子女向宾客三叩头、跪拜、敬茶以作答谢。

最后的礼遇:人们心目中无比神圣的葬礼

葬礼是人生最后的仪式,在人们心目中是无比神圣的,亲人们无论有多悲痛,都要为逝者举行一场最后的礼遇——超度,也称“打醮”或“打斋”。超度源于古代的祖先崇拜和灵魂崇拜。广西一些地区将专门为死者做道场、超度亡灵的法事者,称为道公或师公。

广西一些地区,家中有正常死亡者,家人一般会请道公或者师公班设坛做道场超度亡灵。人们认为超度是丧葬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超度的目的是希望死者在阴间路上一路走好,也是子女们报答父母恩德的一种表现形式。超度的程序冗长而复杂,概括起来大致有安坛、请圣、祭师、禁坛、压帅、破狱、召亡、踏戒、度桥、朝灯送福、开禄、冥途引路、行孝灯、驱邪消灾等。每一道仪式都有相应的经文、唱腔、鼓乐、法器和舞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多有差异。超度时间长短和规模大小依丧家的经济实力而定,少的一昼夜,多的三至七昼夜甚至更长。

奠祭是壮族打斋仪式的最后一道程序,也是整个丧葬活动的高潮。所有前来吊唁的人都参加奠祭。各民族的奠祭方式各有不同,一般有家祭和亲朋好友吊丧两种。壮族的家祭也称为“开斋”,大多选择在夜间进行。家祭通常都由道公主持和指挥。死者长子跪在道公前面,其他子女跪在长子身后,男左女右排列,按次序向死者灵位敬香、敬酒和宣读、焚烧祭文,然后分别向死者灵位、天地、四方神明叩头,最后再向死者灵位叩头。此外,一些壮族聚居区有“绕棺”的习俗,也就是在念完祭文和焚烧完祭文后,死者子女在道公的带领下,绕着棺材跪爬(或慢步)数圈,一边爬(走)一边哭诉死者生前的功德。家祭的程序十分烦琐,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这些程序需要重复很多次,才足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悲痛之情和感恩之情。(www.xing528.com)

吊丧,即死者生前的亲朋好友前来吊唁。亲朋好友的到来将整个奠祭推向了高潮。他们到丧家门前先把“香仪”和祭品交给专人入账,再由死者子女引领到灵前拜三拜。随后,死者子女向宾客三叩头、跪拜、敬茶以作答谢。众多前来吊丧的亲朋好友中,女婿和舅家的吊丧礼物特别厚重。天峨一带的壮族,女婿在奔丧时要带牛、羊、猪、纸扎和祭幛。隆林、龙胜等地的壮族,女婿在奔丧时不仅要备一头新宰的猪,还要备豆腐甘蔗、饼糕、香烛、纸钱等。一般情况下,女婿及其族内至亲一同奔丧,少则十几人,多则上百人。在平果,舅公和随行者来吊丧,一律身着整齐的黑色服装,到村边时鸣炮提示丧家,死者子女亦鸣炮迎之,舅公到丧家门外时,死者子女捧灵牌到门外跪拜。在大化,舅家来吊丧,死者子女要跪谢舅家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