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讨汉印的制作、管理和使用方式,揭示真实的历史深度

探讨汉印的制作、管理和使用方式,揭示真实的历史深度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印学界对于汉印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各种论述甚多,但因为归属的学科不同,篆刻与历史学之间的屏障并未打通。汉印作为篆刻创作的标杆,始于元代,在吾丘衍等的倡导之下,汉印成为篆刻审美的范本。在一般的研究之外,来讨论汉印的制作方式、管理方式、使用方式,将会有利于更进一步理解汉印,显露出不一样的但是真实的历史。

探讨汉印的制作、管理和使用方式,揭示真实的历史深度

从公元前202年刘邦建汉,到公元220年曹丕篡汉自立魏国,汉代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四百余年,在中国古代,这是一个长寿的王朝。因为统治的时间长,汉代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最为深远。文字制度、文化制度都是在这一时期确立,很多民族精神与性格也来源于这一时期。汉代在先秦的基础上,将思想、文化进行了统一,今天我们所遵行的一系列文化制度和精神核心都来源于汉代。可以说汉代构建了今天中华民族的基础。

在印学上同样如此,在印学中汉印是最为重要的存在,也是篆刻领域的标杆。无论是操持何种风格的篆刻家,都或多或少学习过汉印。

历史学领域,汉印也是重要的历史资料。汉代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对后世影响甚为巨大。大量汉印的传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关于历史记载的佐证,也丰富了历史文献中缺失的细节,成为人们洞见汉代历史真实与恢宏气象的窗口。

目前,印学界对于汉印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各种论述甚多,但因为归属的学科不同,篆刻与历史学之间的屏障并未打通。尤其以篆刻而论,对于汉印的认知还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认识的误区,也给篆刻创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www.xing528.com)

汉印作为篆刻创作的标杆,始于元代,在吾丘衍等的倡导之下,汉印成为篆刻审美的范本。此后在历代篆刻家的努力下,这种审美体系被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今天篆刻的面貌。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除却一些心理层面因素在其中的投射,实际上当汉印被定为美术学意义上的标杆之时,其已经部分脱离了历史语境中汉印的本来面貌。在篆刻学中,关于汉印的很多论述,也是源自人们的审美认知和诉求,与真实的历史存在较大差异。

汉印在诞生之初,并未被当作艺术品来看待,距离其成为艺术品还有一千多年的时间历程。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印章的使用方式没有断绝,印章作为一种社会凭证,也代代相传。但这种传承之中却有很大的变革出现,变革之下,逐渐掩藏起了汉印本来的面貌,而且也给后世的认知带来了不小的误区。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汉印是印学的起点。在一般的研究之外,来讨论汉印的制作方式、管理方式、使用方式,将会有利于更进一步理解汉印,显露出不一样的但是真实的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