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上丝绸之路在宁波的蓬勃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在宁波的蓬勃发展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辽阔的内陆腹地,成了支撑宁波在海上丝绸之路中不断对外发展的重要依托;宁波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对外发展,也影响了内地的发展。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源远流长,代代相续,未曾中断。羽人竞渡纹铜钺[1]昔日的宁波港,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始发港;今天的宁波港,正在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港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无疑将大大增强宁波的外贸活力。

海上丝绸之路在宁波的蓬勃发展

宁波位于我国南北海运航线的中端,拥有比较广阔的内陆腹地,可以说“通江达海,辐射内陆”。始建于晋代的浙东运河,将宁波与钱塘江连接起来,大大扩展了宁波港的内陆辐射能力。隋朝开通京杭大运河后,浙东运河又成为大运河的自然延伸段,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南北水运动脉,宁波则成为大运河唯一的出海口。通过钱塘江、长江、大运河等众多水系,宁波港的辐射力拓展到众多内陆省份。辽阔的内陆腹地,成了支撑宁波在海上丝绸之路中不断对外发展的重要依托;宁波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对外发展,也影响了内地的发展。

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源远流长,代代相续,未曾中断。早在7000多年前,宁波的先民就已经濒海而居,以海为生。举世闻名的河姆渡文化,是中国海洋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发源于河姆渡文化水稻、有段石锛等文化元素,还跨越海洋,传播到日本列岛、朝鲜半岛以及太平洋西岸诸多岛屿。越王勾践所筑的句章古城,曾是战国时期的五大港口之一。东汉时期,舶来品和印度佛教已通过海路传至宁波地区。东吴至西晋时期,宁波先后建有五磊寺、普济寺、天童寺、阿育王寺等寺院。两晋时期,越窑青瓷便开始向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等地输出。随着南线航路的不断延展,浙东地区民众的地理视野不断拓宽,也使青瓷等商品刻上了海外文化的印记。

唐代的宁波,逐步发展为中、日、韩“东亚贸易圈”中的枢纽港之一。唐长庆元年(821)明州迁治三江口后,构建州城、兴建港口、置官办船场、修杭甬运河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使明州成为我国港口与造船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跻身于古代四大名港(另外三港是广州、扬州泉州)之列。日本遣唐使先后四次在明州登陆入唐。明州商团崛起,越窑青瓷远销世界各地。

宋元时期,宁波已经成为一个繁荣的外贸港口,为我国三大国际贸易港之一。北宋淳化二年(991)始设市舶司,成为中国通往日本、高丽的特定港,同时也始通东南亚诸国。宁波两次受旨打造“神舟”,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明代的宁波,是中国与日本进行贸易往来的唯一合法的港口。在嘉靖时期,走私贸易繁荣,葡萄牙人在宁波港外的六横岛开辟了双屿港,该港一度成为远东贸易中心,但最终为政府铲除。宁波人由海商转为内商,从事医药业、成衣业、南北航运业、钱业等,惨淡经营几百年,即为历史上的“宁波帮”之崛起。因为宁波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漫长的海上商业史,英国人选择宁波为最早开埠的城市,居住在现在的江北岸。因为宁波三江口形似“Y”,故称“Y-town”,音译即为“外滩”,这就是外滩的由来。江北岸被改造成适宜3000—5000吨级轮船出入的港岸,取代了唐宋的和义路与江厦街,成为宁波港新的重心:宁波港由帆船时代走向轮船时代。(www.xing528.com)

清同治四年(1865),清政府正式在宁波设立浙海关,与粤海关、江海关、闽海关并称为中国“四大海关”。

羽人竞渡纹铜钺[1]

昔日的宁波港,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始发港;今天的宁波港,正在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际港口。目前,宁波港已经成为我国四大深水枢纽港之一,30万吨巨轮可以畅通无阻,现有万吨级以上泊位70多座,集装箱航线228条,其中远洋干线122条,最高月航班1338班。宁波港已经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实现通航。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无疑将大大增强宁波的外贸活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不仅限于东盟,而是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串起连通东盟、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各大经济板块的市场链。深度走向东海,走向南海,走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实现亚欧非经济贸易一体化,为中国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