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会句式变换,突出语义的重要性

学会句式变换,突出语义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常式句化为变式句,重点是为了强调语意,使句子结构发生变化。文学作品中常会使用各种变式句,用来强调特殊的语意。(一)变式句句中的修饰语单独拎出,表示强调。“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尾,强调小草的嫩绿。书面上的句式变换,不能漏掉表示语气的标点。这类句式的变换应注意只要改变语气,不改变句子原意,可增减或改换个别的词语。

学会句式变换,突出语义的重要性

常式句化为变式句,重点是为了强调语意,使句子结构发生变化。文学作品中常会使用各种变式句,用来强调特殊的语意。

(一)变式句

句中的修饰语单独拎出,表示强调。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张之路《羚羊木雕》)“冷冷的”应该是修饰月亮的,定语单独置后,语意明显丰富了,强调了人的感受。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定语放在名词后面,强调了作者将天长地远的阔大境界融入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中,表达出渺茫无着的人生况味。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尾,强调小草的嫩绿。“于是他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朱自清《背影》)状语“心里很轻松似的”放在句尾,强调父亲满足喜悦的心情

1.句中内部语序不同,表意侧重不同

“屡战屡败”突出的是一个“败”字,说明战者无能,每次都战败,让人对其能力产生极大的不信任。“屡败屡战”突出的是一个“战”字,说明战者勇猛,每次都战败,但是每次都卷土重来,不肯认输。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莫怀戚《散步》)按照年龄,应该是“我的母亲”排在最前面,但是语序一调,意在强调“我”是一家之主,责任重大。

2.词性变化,丰富内涵

“你绿在这里,绿着生、绿着死、死复绿。”(王鼎钧《那树》)

“绿”在句中既有形容词用法,也有动词用法,它表明那树的一种状态,也表明那树的一种行为、一种信念。这“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同样蕴意丰富。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天晴朗了大地,你晴朗了我的心情”。词性的变化是诗歌语言的常用手段,大大丰富了句子的内涵。

3.同一意思从不同角度加以强调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这是若瑟夫深情地反复称呼于勒,语言表达有点奇怪,但是让我们从中读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社会的冷酷、小人物生活的艰辛和亲情的变异。

4.利用标点符号加以强调

“蛋!爸!鸭蛋!鸭下蛋了!”(曹文轩《孤独之旅》)(www.xing528.com)

小康因为惊喜,第一感觉是看见蛋,第二感觉是下意识地呼唤爸,然后再具体补充信息——鸭蛋,鸭下蛋了!如果换成“爸,蛋,鸭蛋,鸭下蛋了!”或者“爸,你快来看啊,我们的鸭子下蛋了!”就不符合当时的情境。作者表达中不仅注意了词语顺序的排列,还用四个惊叹号加以突出,起到强调的作用。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聂华苓《亲爱的爸爸妈妈》)

四个短句,四个句号,最大限度地发挥表意功能,让人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5.利用指示代词加以强调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老舍《济南的冬天》)指示代词“这”把前面的内容单独成一个单位,强调老城的安适暖和。

(二)句式变换

句式变换要明确变换的要求。只能改变句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书面上的句式变换,不能漏掉表示语气的标点。

1.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

主动句中的“把”有时可用“将”代替;被动句中的“被”在口语里常用“叫、让、给”表示,有的被动句可以不出现被动词。

2.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

反问的否定句及双重否定句,都表示肯定的意思,它们属于否定句。肯定的反问表达否定的意思,双重否定的反问也表示否定意思。比如:“他的心理,你难道知道吗?”“你难道不会不认真学习?”都表示否定意思。

(三)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各种句式的变换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这类句式的变换应注意只要改变语气,不改变句子原意,可增减或改换个别的词语。在书面上,句末标点也往往随着句子语气的改变而改变。比如:“明媚的春天里,你在家。”“明媚的春天里,你还在家啊!”“明媚的春天里,你还在家?”陈述句、感叹句和反问句,三个句子要表达的语气由轻到重逐步增强。

(四)长句与短句的变换

一个长单句变换成一组短句的方法:把几个修饰语化为几个句子;让几个修饰语分别直接修饰中心语;把并列短语的总宾语拆开,使之分别做短句的宾语。把一组短句变为长句,则按以上方法反向进行。如:“在牧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骑着枣红马,穿着蓝色蒙古袍,腰间系着豆绿腰带,身上背着红十字药箱的青年”改为“在牧场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个骑着枣红马的青年,他穿着蓝色蒙古袍,腰间系着豆绿腰带,身上背着红十字药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