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殷墟冶铸业的组织管理

古代殷墟冶铸业的组织管理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殷商时的手工业已经相当发达,故专设“司工”之官以管理之。(三)殷墟冶铸业的组织管理由于缺乏资料,我们仅能够根据铭文和有限的考古资料,参考其他历史时期的情况,对殷墟冶铸业的组织管理进行推测。大约工师、冶尹都有一定的技能,参与技术设计操作指挥以及人员管理等。殷墟冶铸业的管理似乎也有这样一个三级结构,但是不如战国时期那样规范和严密。“司工”为管理手工业的官员;“多工”为从事管理的下层官吏。

古代殷墟冶铸业的组织管理

(一)从事管理的官吏

1.“司工”

卜辞中有“司工”之官。

(1)壬辰卜,贞:(惟)弘令司工。(《合集》5628)

(2)己酉,贞:王其令山司我工。(《合集》32967)

于省吾先生释此辞之“工”为“贡”,谓“此乃商王令或山主管贡纳之事”[50]温少峰、袁庭栋认为此说可商。卜辞中之“司工”应与金文中“司工”相类,散氏盘与蠡尊铭文均为“司马”、“司土”、“司工”并列。吴大瀓谓:“三代设官皆质言之。司土、司马、司工为三卿。司土掌土地人民,司马掌戎事,司工掌营造工作”[51]郭沫若说古籍中“凡司空之职,彝铭均作司工”[52]。由此可见,“司工”即“司空”,即管理工匠之官员,蔡簋铭文有所谓“司百工”之载,即是明证。

以上两则卜辞可释作:(1)令弘作司工之官行吗?(2)殷王要命令山管理手工业之事。由此可见,殷商时的手工业已经相当发达,故专设“司工”之官以管理之。

2.“多工”

殷墟卜辞中又有“多工”之文。

(1)甲寅[卜],史贞:多工亡尤?(《合集》19433)

(2)……于多工?(《合集》32981)

(3)……多工……(《合集》19435)

(4)乙未,多工率遭愆?(《丙》五四)(《合集》11484)

温少峰、袁庭栋认为,“多工”与卜辞之“多臣”、“多射”、“多尹”、“多亚”同例,是官名。如果说“司工”是总管手工业事务之官,则“多工”很可能是司理手工业各具体事务的下级官吏。这种看法与肖楠不同,后者认为“多工”也是工奴,多是众多之意。我们认为前者的说法较有道理。

(二)工的编制

卜辞中有以下几条对“工”的描述。(www.xing528.com)

(1)其令又(右)工于……(《合集》29686)

(2)翌日戊,王其省右工,湄日不雨?吉。(《甲》八六七)(《合集》29685)

(3)……卜,余……左工……戊午。(《合集》21772)

(4)贞:令才(在)北工,共人?

贞:(勿)令才(在)北工,共人?(《甲骨缀合集》393)

肖楠认为“右”与“左”可能是一种“工”的编制,与殷商时期军队的编制分为右、中、左相似[53]

郭沫若认为(4)、(5)两条卜辞为“遣人于邶,以作工事”[54]。因为“北”有手工业作坊,故“共人”即召集人去“北”做工也。“北”可能指殷墟之北,或言“大邑商”的北部。“南工”、“北工”疑均指南部、北部手工业作坊。而温少峰、袁庭栋则怀疑,“北工”与“南工”也是编制。

前述埃及麦迪纳工匠村的工匠通常分为两队,被称作“左边”和“右边”。一般会由两个工头和两个书吏分别管理,有时也共用一个书吏。由此看来,或许将工分为“左、右”,可能更符合古人的习惯。

(三)殷墟冶铸业的组织管理

由于缺乏资料,我们仅能够根据铭文和有限的考古资料,参考其他历史时期的情况,对殷墟冶铸业的组织管理进行推测。

黄盛璋认为,战国时三晋兵器分为三级监造。其中监造者为“省”,一般由造器的掌政者担任,包括相邦、邦司寇、大攻尹(中央),以及令和司寇(地方)等中央与地方的最高、次高级的官吏,他们并不参加实际生产,“即主办者,三晋有左右校、工师、冶尹。”[55]左右校应是司寇下次一级的属官;三晋的工师相当于秦的工师。《礼记·月令》郑玄注工师是“工官之长”;冶尹应相当于秦的工大人,即工头。大约工师、冶尹都有一定的技能,参与技术设计操作指挥以及人员管理等。

“造”直接从事生产活动,三晋的“冶”是最低一级的造器者,其中包括刑徒和卒。

殷墟冶铸业的管理似乎也有这样一个三级结构,但是不如战国时期那样规范和严密。

王室成员或高级贵族作为监造者,不参与实际生产,在铭文中常有“××作器”的记载。“司工”为管理手工业的官员;“多工”为从事管理的下层官吏。制造者为“工”,具有较高技艺的匠师从事技术设计和操作指挥;工匠承担大部分的生产活动,可能存在制模、制范和铸器的技术分工,由不同的族众来分别完成;工奴可能来自俘虏、罪人或家奴,从事铸造生产中技术含量较低的繁重体力劳动,比如取土、练泥、焙烧陶范、加热鼓风、搬运以及铸后清理等。

以铸造司母戊大鼎这样重达八百多公斤的铜器为例,需9个熔铜量为100公斤的大型熔炉,如果一个熔炉配备6人鼓风,再加上组织管理、运料、备范等工作,大概需要上百人同时工作。这么多人有条不紊地工作,须有高超的管理水平和严格的纪律性,对“工”实行“左”、“右”编制,进行军事化管理都是在情理之中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