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甲骨文读本:虎豹,殷墟发掘的古代文物,突出老虎爪牙和条纹

甲骨文读本:虎豹,殷墟发掘的古代文物,突出老虎爪牙和条纹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辛酉,王田于鸡录(麓),获大霸虎[1]。把“虎”字身上的条纹改成圆形斑纹,写作“”、“”等形,则是“豹”字。殷墟发掘有虎头骨、肢骨,豹头骨等。[2]指商王三年十月举行“”组祭祀的这段时间。总的特点是突出老虎的爪牙、条纹。后调任安阳传教总站,并荣升为牧师。未能及时运走的甲骨、陶器、铜器和古籍,大部分都毁于战火。他们回齐鲁大学后,将大部分埋藏的文物取出、转移,剩下一部分仍埋藏地下。

甲骨文读本:虎豹,殷墟发掘的古代文物,突出老虎爪牙和条纹

【图版】

(1)

(2)

【释文】

(1)辛酉,王田于鸡录(麓),获大霸虎[1]。在十月,隹(唯)王三祀[2]

(2)……□,王往虣[3]虎,允亡灾。

……雍车马……京……

【著录】

(1)=《合集》37848=《怀特》1915 (2)=《合集》11450

【注释】

[1]大霸虎:一种老虎。中间的字,或释为“白”。虎,老虎的象形文,突出老虎口中锋利的牙齿、长尾巴以及身上的斑纹。把“虎”字身上的条纹改成圆形斑纹,写作“”、“”等形,则是“豹”字。殷墟发掘有虎头骨、肢骨,豹头骨等。

[2]指商王三年十月举行“”组祭祀的这段时间。“”组祭祀包含商代周祭五种祭祀的三种,举行这三种祭祀的时间合称为“日”,请参看第一章“三报二示”条。

[3]虣:象持戈与虎搏击,即“暴虎冯河”之“暴”的本字。花东卜辞中有从虎从攵的字,也是搏虎之意,即“虣”的异体字。

【延展阅读】(www.xing528.com)

阴山岩画中有虎的图案(如下A[16])和商代金文“虎”字(如下B,《集成》2978),它们和甲骨文中象形程度较高的“虎”字写法如(C)(《合集》10216[17]),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总的特点是突出老虎的爪牙、条纹。

(A)

(B)

(C)

上揭《怀特》1915辞刻在一段虎骨制成的雕花柶上,该物为加拿大传教士怀履光所得,是殷墟出土的唯一一例虎骨刻辞。现藏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内容是记录商王在鸡录行猎,捕获老虎,当是商王捕获老虎之后,就用那只老虎的骨头,刻下了捕猎之事。

安大略博物馆馆内所藏甲骨资料大部分是明义士的藏品。

明义士(James Mellon Menzies)于1885年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克林顿镇。1910年,他从诺克斯神学院毕业,由加拿大长老会海外传教协会安排,到我国河南北部的加拿大长老会豫北差会工作。后调任安阳传教总站,并荣升为牧师。1914年,他造访殷墟并开始寻访、收购甲骨,如他先后数次购买小屯村张学献家菜园内出土胛骨,总计获得甲骨“约在数万片以上”。1927年军阀混战波及豫北,为躲避战火,他带着部分甲骨资料往京津一带撤退,并曾在北京的华北联合语言学校任教。未能及时运走的甲骨、陶器、铜器和古籍,大部分都毁于战火。据曾经担任明义士助手的曾毅公先生说,后来明义士返回安阳,见留存古物毁坏,放声大哭。1932年秋,明义士应邀到齐鲁大学任教,1936年回国,后供职于安大略博物馆。

明义士除在中国收集并整理甲骨资料外,还在齐鲁大学开设甲骨学、考古学课程,并有《殷墟卜辞》、《殷墟卜辞后编》、《甲骨研究初编》、《甲骨研究》等讲义。

明义士在甲骨学界的地位是比较高的。1917年,《殷墟卜辞》出版,这是他个人、也是西方学者的第一部甲骨学著作。国内很多学者都对他的甲骨学研究给出很高评价,如陈梦家先生推许他为第一位注意甲骨缀合的学者,李济先生称他是甲骨辨伪的“先锋”。王宇信先生也评价说:“明义士在甲骨文断代方面作出了发凡起例的成绩……(和董作宾、郭沫若等)为甲骨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明义士归国之后,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再到中国。他留下的甲骨片,也经历了一番传奇。据介绍,明义士回国之初,曾将个人藏品存放在他的朋友罗维灵医生处。罗维灵把较重要的甲骨、青铜器等存放在阁楼上,陶器等放在地下室。1937年“七七事变”后,明义士的同事及友人将明氏在中国的藏品进行转移,一箱重要的甲骨藏在齐鲁大学金库,其他甲骨和文物分散埋藏在校园内。他们手绘两份英文藏宝图,一份寄给明义士,另一份由同是来自豫北差会的传教士安德鲁·托马逊保存,后来这份图纸转交给齐鲁大学代理校长、英国浸礼会传教士林深(字仰山)。不幸的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明义士的这些同事、友人随即被日军关进了潍县集中营,直到1945年8月才被美军伞兵解救。他们回齐鲁大学后,将大部分埋藏的文物取出、转移,剩下一部分仍埋藏地下。

1945年9月,在齐鲁大学任教的胡厚宣先生获悉明氏藏品还留在学校,便致函请求查看这批甲骨,但到次年事情还没有进展,内战爆发。1948年秋,明义士的同事将一批甲骨寄往加拿大,后入藏安大略博物馆(5170片)。其它的甲骨,一部分寄存北京华北联合语言学校,后入藏故宫博物院(20364片);一部分滞留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后入藏南京博物院(2390片);一部分始终埋藏于齐鲁大学校园。藏宝图中标示的甲骨,直到1952年林深回国前给出图纸才得以重见天日,后入藏山东博物馆(8168片)。至此,明义士收集的甲骨资料分散入藏数个文博单位,各自有了归宿。胡先生曾经回忆说:“我在齐大任教七年,日本投降后,随学校自成都迁返济南,因种种原因,此批材料,终没有得到一看,实在遗憾万分。”1953年,胡先生终于在山东博物馆见到了这笔资料。

应该说,把甲骨资料寄回加拿大,并非明义士的个人意愿。根据后来公布的信件等资料,明义士一直希望把存放各处的藏品汇集起来捐赠给齐鲁大学。后来“三反”运动中把明义士定义为帝国主义文化侵略者,重要罪证就是这批被寄回加拿大的甲骨材料。对明义士本人而言,似乎有欠公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