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方志编修的起源及其重要性

方志编修的起源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统计,全国保存的各种方志有8500种左右,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为我们研究祖国各地的历史、地理、物产资源、风土人情、自然灾害等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材料。因此,我们在研究方志的起源和发展时,必须把它放在史学发展的长河中进行探索,才能正确地找到产生的原因,发现每个阶段不同的特点。这种地方志书的编修,究竟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并无定论,直到今天,仍是众说纷纭。

方志编修的起源及其重要性

方志是我国文化遗产中非常宝贵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据统计,全国保存的各种方志有8500种左右,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为我们研究祖国各地的历史地理、物产资源、风土人情、自然灾害等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材料。

编修地方志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中的一个优良传统,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发展中的优良传统。但是,我们必须懂得,这种著作形式与其他的著作和文体一样,绝不是形成于一朝一夕,也不是成于某一人之手,而是在悠久的历史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开始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完善,一出现便是一部完美的著作。它和谱学一样,都是史学的旁支,并随着史学的发展而产生和形成,乃至最后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方志学。因此,我们在研究方志的起源和发展时,必须把它放在史学发展的长河中进行探索,才能正确地找到产生的原因,发现每个阶段不同的特点。但是,目前研究方志起源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即脱离社会发展条件,抛开政治、经济、学术文化等重要因素,孤立地仅就某部书来谈起源,其结果自然不可能讲清方志的起源。众所周知,学术思想都是各个时代政治、经济的反映,各种学术文化著作,总都要为特定的时代服务,方志的编修自然也不例外,这就是方志发展过程中所以会出现明显的阶段性的原因之所在。所以,我们研究方志的起源和发展,必须密切联系当时社会的条件进行考察,否则就无法讲清方志的起源。

方志的名称,顾名思义,是一方之志书,它是以记载一方之事为内容的一种著作,因此全称应为“地方志书”。唐代刘知幾称它为“郡书”,并在史学著作分类上把它列入“杂述”类;《隋书经籍志》的作者称之为“郡国之书”,这是很有道理的。这种著作的内容,开始比较简单,所分之类亦不过地图、山川、风土、物产、人物数种而已。到了宋代,不仅体例日趋完备,而且内容逐渐丰富。举凡一地的建置、舆图、疆域、山川、名胜、物产、赋役、风俗、职官、人物、金石、艺文、学校、灾异等情况,均有记载。所以宋代大史学家司马光称它为“博物之书”,确是很有道理的。(www.xing528.com)

这种地方志书的编修,究竟起源于何时,长期以来,并无定论,直到今天,仍是众说纷纭。有的主张渊源于《禹贡》;有的坚持导源于《山海经》;有的认为出自《周官》;有的则说溯源于古代诸侯国史。除此以外,更有人提出“多源”之说。对于这些说法,笔者都不敢苟同,因为不仅论据不能令人信服,而且撇开社会条件,单从某一部书来探索一种著作的起源,这种研究方法本来就欠妥当,自然就很难得出令人首肯的科学结论。现就上述几种渊源的说法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就正于诸位同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