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泾河源镇:耕地面积、产值丰收,疫情防控有序

泾河源镇:耕地面积、产值丰收,疫情防控有序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泾河源镇总面积1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775万亩、苗木1.6428万亩、饲草1.3万亩、其他1.587万亩。全镇地区生产总值4.07亿元,同比增长15.6%。按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迅速成立了泾河源镇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并下设13个疫情防控工作组,落实“三联三包”“五户联防”责任体系。配合做好县委党校、全民健身中心和十一人制足球场项目落地泾河源镇。

泾河源镇:耕地面积、产值丰收,疫情防控有序

【概况】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一年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勇于担当作为、克难攻坚,全面落实各项决策部署,战疫情、稳增长、保民生、促和谐,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决实基础。泾河源镇总面积1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4万亩,其中退耕还林3.775万亩、苗木1.6428万亩、饲草1.3万亩、其他1.587万亩。辖18个行政村7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778户19289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361户6285人,累计脱贫1361户6285人,综合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7.4%下降到2020年底的0%。全镇地区生产总值4.07亿元,同比增长1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84.7元,同比增长8.8%。

【脱贫攻坚】持续发力防松劲,严把标准防闯关,在整改脱贫攻坚“回头看”排查问题的基础上,重点针对疫情影响,扎实开展“四查四补”,对照脱贫标准查找漏洞,补齐了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短板。扎实开展扶贫云系统数据质量维护工作,累计维护各级反馈数据问题3200余条,有效强化了脱贫攻坚成果数据支撑。建立健全防返贫预警监测机制,动态管理边缘易致贫户57户236人、脱贫不稳定户16户56人,经分类施策,边缘易致贫户消除致贫风险52户214人,脱贫不稳定户消除返贫风险15户51人。2020年8月,顺利通过脱贫攻坚大普查。

【疫情防控】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紧紧依靠人民,全力抗击新冠疫情。按照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迅速成立了泾河源镇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并下设13个疫情防控工作组,落实“三联三包”“五户联防”责任体系。统筹做好人员排查、居家隔离、物资保障、社会稳定等工作。不断织密全镇18个行政村、镇区街道商铺等区域的疫情防控网;因时应势,调整优化防控措施。全面响应区、市、县防控策略从“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到“外防输入、内防感染”的动态调整,严格落实防疫工作要求,适时调整我镇防控措施,紧紧盯住重点区域关键点,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控机制,坚决防止疫情输入、扩散和反弹;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切实规范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实施疫情防控24小时工作责任制,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同时,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悬挂横幅、宣传海报、宣传彩页、工作展板、流动宣传车、村级大喇叭等形式切实提升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形成了人人参与、群防联控的良好局面。

【产业发展】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渠道,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发展肉牛产业为主,旅游、苗木、中蜂、劳务产业为辅的产业思路,促进农旅融合发展。肉牛产业,全年新购进肉牛2034头、安格斯基础母牛253头,种植饲草玉米14160亩、优质牧草3860亩。苗木产业,完成精准造林15461亩,栽植苗木84.7万株,腾退樟子松1116余亩。东山流域实施精准造林6000亩;黑果花楸和金丝皇菊立体间作区1900亩、金丝皇菊纯种区300亩、优质牧草1800亩、蜜源植物区1200亩。中蜂产业,完成建设1个家庭中蜂养殖示范场,建设1个标准化智能蜂箱养殖场,购进中蜂986箱,示范带动群众养好蜂酿好蜜,甜蜜事业有奔头。旅游产业,巩固提升冶家、河北、泾光村“农家乐”,加强培训力度,对冶家、河北、泾光村农家乐实施改造,栽植景观树2000余棵,栽植花草15000平方米,助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劳务产业,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5个班290人次,技能鉴定50人,致富带头人培训50人,完成赴闽就业67人。

【项目建设】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助推器、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加速器,争取各级党委、政府资金和项目支持,有力带动经济发展。泾河源综合农贸市场迁建,成立物业公司对营业楼、交易棚、场外摊位进行百货区、蔬菜水果区、清洁煤炭配送中心以及木材建材五大功能区划分,2021年建材市场、活畜交易市场已搬迁运营,其他功能区搬迁入驻工作有序进行。泾河生态综合治理,整理河滩地5.8万平方米,修复生态湿地30.25万平方米;给水处理厂已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美丽通道建设,重点围绕国道344线周边实施环境综合整治,清理“三堆”180吨,种植土换田并栽植各类花草6500平方米,栽植行道树3000棵。配合做好县委党校全民健身中心和十一人制足球场项目落地泾河源镇。通过争取项目和资金进一步增强旅游特色小镇服务水平,助推旅游综合服务能力提档升级。(www.xing528.com)

【生态建设】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着力改善生态建设。坚持管好用好“四支队伍”,划定保洁责任区,施行网格化管理。全年累计出动1万余人次、各类机械500余辆,定期作业,对辖区内道路沿线、重点区域、房前屋后及其他卫生死角的垃圾进行集中清理整治,清理清运生产生活垃圾1700余吨,清理村组道路、河道60余公里。大力实施幸福农家“123”工程,完成幸福农家“123”工程1036户,新建卫生厕所272户,改水改厕1315户、改厨1521户、改造“两园”1379户、栽植“三棵树”1812棵,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严格落实“河长制”要求,加强河道巡查监管,坚决治理河道及岸线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四乱”问题,各条河流水质均达到国家标准。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核查治理工作,通过一系列举措,各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民生保障】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实干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全面落实社会保障各项措施,全镇民生福祉不断增强。社会事业良好发展。坚持保障教育优先,不断加大控辍保学工作力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全部入学。不断加强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全力抓好低保核查整治和动态管理,确保低收入家庭“应保尽保”。全年新申请低保238人,提标15人,全年发放低保资金765.573万元、五保资金37.9666万元,落实临时救助540户(7次)共96.43万元,落实生活补贴425人共49.94万元,落实护理补贴共272人、26.664万元。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冶家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河北村、庞东村被评为全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综合治理日趋稳定。不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设立固定宣传栏24个,发放政策明白卡及宣传资料约1.1万份,张贴海报宣传画200多张,悬挂横幅200余条;不断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活动,大力开展矛盾纠纷、信访问题排查化解,坚持领导班子接访制度,及时处置突发矛盾、突发事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28余件。不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集中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6次,发放宣传资料6000多份,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农业生产安全等各类安全检查12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45处;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坚持自治、法治、德治、善治相结合,修订完善18个行政村村规民约,调整红白理事会,移风易俗,社会治理工作持续向好。

【自身建设】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提升履职水平,加快建设优质高效服务型政府。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持续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重要举措,从严从实开展“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规范行政决策程序,提升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主动向镇党委请示报告重大问题、重大事项,依法接受人大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议案建议和民生实事。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全力推动作风转变。不断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坚定不移整治“四风”,坚决纠正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拧紧责任链条,层层传导压力,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整治吃拿卡要、“三超两虚”专项整治,坚决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力维护为民、务实、清廉政府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