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兴盛乡:自治区级乡村治理示范乡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

兴盛乡:自治区级乡村治理示范乡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被评为首批自治区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新旗村、兴盛村被评为“自治区文明村”。推动闽宁协作项目落地,建成兴盛村闽宁协作出户入园养殖园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缴费率分别达100%。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荣获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称号。

兴盛乡:自治区级乡村治理示范乡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

【概况】2020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强乡富民为目标,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为抓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主动谋划、攻坚克难、凝心聚力、奋勇拼搏,全乡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平稳发展。被评为首批自治区级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新旗村、兴盛村被评为“自治区文明村”。全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05.4元,增长8.2%。

【疫情防控】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区、市、县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将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严防输入,坚持“四早”方略,认真落实“四方责任”,严管“四区四场”,严格执行“三联三包”“五户联保”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全面摸底排查,全程动态监管,设立“两站两队”,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全力保障物资供应,确保了全乡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零发生,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成果。

【脱贫攻坚】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全面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落实扶贫涉农资金117.5万元,购买“扶贫保”大病补充和家庭意外伤害保险633户,购买率达到100%。深化闽宁协作,落实帮扶资金127万元,实施帮扶项目1个。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四查四补”工作,建立科级领导包村、班子成员联村、第一书记驻村、包村干部入村、帮扶责任人包户的责任体系,累计摸排核查128条问题并已全部整改落实。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成果,高质量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验收。

【产业发展】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破瓶颈,造优势,推动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一特三高”发展思路,引进安格斯基础母牛365头,安格斯基础母牛存栏量达到2049头,全乡肉牛饲养量达到11632头。配套实施优质牧草种植,种植饲料玉米8392亩、优质牧草1800亩。推动闽宁协作项目落地,建成兴盛村闽宁协作出户入园养殖园区。围绕“四个一”林草示范工程,扩大黑果花楸种植面积达到3700亩。配套实施上金村冷库项目,“紫色”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推动现有苗木“去库存,增销量”,完成樟子松腾退2900亩,绿化造林1395亩,外销苗木达300万株以上。通过“大手拉小手”的产业机制,推行“1+10”养殖模式,全乡有“大手”3人,带动136户养蜂户养殖1500箱(其中建档立卡户63户养殖652箱),10箱以上的87户。坚持培训先行,开办各类劳务技能培训20个班次以上,培训800人次以上,年均务工达到1500人次左右,年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大力实施“旅游+”战略,主动融入全县全域旅游大格局,宁夏娅豪国际滑雪场恢复营业,成功举办第二届冰雪文化体育旅游节和全区青少年高山滑雪锦标赛。打造花田花海,种植芍药牡丹等观赏花卉220亩,发展特色民宿,打造旅游农家乐6家,逐步构建“四季”旅游格局。采取“政府+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主动“引凤入巢”,建成下金村红梅制衣扶贫车间,纺织产业初步成型。已经累计带动70户群众就业增收。

生态环境治理】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生态建设贯穿始终。深入推进蓝天行动,强化污染物排放控制管理,对辖区内1家配煤企业进行了改造升级,推动乡村清洁煤使用,全乡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全面推进净水行动,落实“河长制”管理办法,定期巡河,分段治理,集中开展河道治理2次,累计消除重度污染点5个,清运河道垃圾17吨。纵深推进清洁行动,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分村分片建立“周清扫、月突击、季考核”的农村环境卫生治理长效机制,农村环境卫生明显提升。(www.xing528.com)

【乡村治理】以乡村治理为抓手,深入推进乡村改革。改善人居环境,深化“123”幸福农家工程,完成改厕253户,建成“两园”555座,建成幸福大院344户。推动垃圾分类制度,发放分类垃圾桶426个,垃圾分类机制落地见效。抓紧积分管理,充实完善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积分涵盖面进一步扩大,管理时效性进一步增强。全年累计积分62754分,参与群众2123人,兑换43797分。培育文明乡风,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抓手,落实“快乐6+1”工作机制,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牢固,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涵育文明风尚更加有力。

【民生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改善民生,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民生保障落实到位。向175户群众发放救助资金26.33万元。新增低保46人,核减低保34人,现有低保户1223人,实现应保尽保。实施危房改造15户,拆除土坯房121座,群众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社会事业服务兜底。村级“家门口”综合便民服务站常态化运行,全年网上办件量达到362件。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缴费率分别达100%。“双拥”和退役军人服务管理更加规范,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并全县考核第一。教育卫生持续优化。大力开展控辍保学,适龄学生辍学率持续为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9个村级卫生室升级运行,群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法治建设成效显著。深入推进法律“六进”活动,群众法治意识不断增强,顺利通过“七五”普法考核验收。平安建设稳步提升。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信访矛盾化解有力,安全生产形式总体平稳,交通事故预防有效,全年安全事故零发生。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荣获全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称号。

【基层建设】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坚决落实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各界监督,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办复率均达到100%。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阳光政府、服务政府建设,推动行政权力规范、公开、透明、高效运行。通过政务公开平台,全年公开各类政府信息40条,通过“12345”便民服务热线,解决答复群众投诉、求助案件53件,通过“331”平台公开发布各类涉农补贴项目16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