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湾乡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发展

大湾乡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发展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组织开展《准则》《条例》专题学习,全面推行基层党支部书记和站所负责人向乡党委述责述廉,建立健全乡党委议事规则,修订《大湾乡工作制度汇编》,严格规范乡、村两级干部请销假、值班值周、财务管理等制度,用制度约束权力,以制度管人管事。按照“两带四区”战略架构,以杨岭特色旅游示范村、大湾小城镇建设、萧关遗址保护性开发为目标,打造北线乡村旅游服务带,带动周边村综合发展。

大湾乡推动基层党建和乡村发展

【概况】2020年,大湾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市委四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县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直部门的大力配合和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胜脱贫攻坚为阶段性目标,以乡村振兴为总体目标,强力推进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环境保护、乡村治理等各项任务落实,重点抓好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产业发展和大湾北部片区建设工作,全乡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党的建设】加强学习教育,筑牢思想根基。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工作、引领发展。抓示范带动,乡党委班子和班子成员带头学习讨论,带头宣传宣讲,组织乡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12次,组织乡、村两级干部集中学习62次,班子成员到包片联系村集中宣讲65场次。抓工作载体,打造了14个大湾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立了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大湾乡宣讲团,乡、村两级开展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专题党课教育、“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学习实践活动座谈讨论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专题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宣讲280余场次,受教育党员群众过万人次。抓督促指导,抽调人员组成专项督查组对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开展学习宣传贯彻情况进行了6次督促检查指导,推动了各项学习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深入开展。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一岗双责”。自觉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统一领导。紧紧围绕上级党委的部署,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要求,2020年召开乡党委会25次,研究党建工作7次,及时对重要任务、重点工作、重大事项进行研究。提升规范化建设。坚持月指导、季督查,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严把重点工作环节,认真落实和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和载体活动,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事事有人抓、时时有人问。落实“一岗双责”。组织开展《准则》《条例》专题学习,全面推行基层党支部书记和站所负责人向乡党委述责述廉,建立健全乡党委议事规则,修订《大湾乡工作制度汇编》,严格规范乡、村两级干部请销假、值班值周、财务管理等制度,用制度约束权力,以制度管人管事。加强规范化建设,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坚持把三大三强”促脱贫富民行动、“两个带头人”工程、“双评双定”等活动作为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深入开展“基层党建制度落实年”活动。扎实推进“三大三强”促脱贫富民行动。2020年上半年,调整村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3名,新增党支部副书记4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27名,对拟任职6名村干部进行了资格联审,清退村干部3名、不适宜进入村干部队伍人员1名,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参加各类培训300余人次,加强了基层活动场所建设,增强了乡村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能力素质和群众公认度。多措并举盘活现存资源,实现村集体经济发展新突破。各村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形成了养殖业租赁业等各具特色的发展途径。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13个,实现村集体收入60万余元,增强了村级组织发展动能。进一步培养壮大“两个带头人”队伍。从“田秀才”“土专家”中培养综合素质好、群众认可度高的“两个带头人”135名,各结对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帮扶。打造大湾、杨岭、武坪、何堡、牛营扶贫车间5个,进一步增强和激励了“两个带头人”的致富带动能力。认真开展“双评双定”强化正向激励反向监督活动。创建4星级村党组织2个、3星级村党组织6个、2星级村党组织4个,2019年初确定的1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于年底全部完成转化提升。对照党员“评星定格十项标准”,向基层党组织中的7名党员亮出黄星10颗,所在党支部向亮黄星党员发出《党员告诫通知书》,明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督促限期进行整改。

【产业发展】按照产业培育集中、空间布局集聚、要素投入集约的思路,围绕“草畜、苗木、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大湾乡谋划产业发展思路,坚持质量稳农、绿色兴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努力推动全乡产业高质量发展。草畜产业发展强劲有力。坚持“一特三高”发展思路,推行“大集中、小分散”扩繁扩群养殖模式,推动肉牛养殖“出户入园、出村入场”,积极发挥何堡、大湾、绿塬3个肉牛养殖示范村的引领带动作用,2020年共引进安格斯基础母牛224头,育肥牛1100头,现全乡共存栏牛5886头,产出牛犊1950头。苗木产业发展持续给力。大湾乡按照市、县党委及县政府“四个一”林草产业发展决策部署,把握“生态优先、富民为本、绿色发展”定位,扎实推进“四个一”林草产业试验示范点建设项目,重点打造以杨岭旅游环线为轴线的景观长廊7.5公里,着力找准适宜当地栽培、能为群众带来收益的特色经济林,完成了荒山造林5835亩59万株,种植黑果花楸1100亩34万余株,千亩黑果花楸基地打造完成。腾退樟子松1430亩,外县供苗38348株,同时将“四个一”示范成果嫁植到美丽村庄建设,共种植地膜玉米7000亩、苜蓿4000亩、蜜源植物600亩,栽植海棠、山楂行道树1.4万株栽植云杉8000余株。蜜蜂产业发展注入活力。强力推进中蜂产业扩量提质增效,继续加大种植红豆草、紫花苜蓿等多元化蜜源植物。按照“企业+合作社+基地+蜂农”养殖模式,培育中蜂养殖“土专家”“田秀才”“知蜂人”,培养中蜂养殖示范户,稳定并扩大中蜂养殖规模,2020年共引进中蜂3650箱,集中种植多元化蜜源植物650亩,全乡养殖中蜂79户2130箱,年生产优质蜂蜜1.2万公斤,实现了贫困群众多渠道稳定增收。旅游产业发展给足动力。按照“两带四区”战略架构,以杨岭特色旅游示范村、大湾小城镇建设、萧关遗址保护性开发为目标,打造北线乡村旅游服务带,带动周边村综合发展。2021年杨岭村红色休闲旅游田园综合体项目已全面开工,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劳务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大力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完成贫困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200余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00余人次,组织推荐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赴闽宁就业16人。

【脱贫攻坚】严格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四不摘”要求,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在精准施策上用足功力。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全面实施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在持续稳定巩固脱贫上用心用力。实施“一户一策”抓精抓细。紧盯2020年未脱贫的12户27人,制定“一户一策”脱贫方案进行精准帮扶,实施企业援建住房1户,发展养牛1户2头,协调贷款1户3万元,新增公益性岗位保洁员)2户2人,集中供养1人,种植地膜玉米4户16亩,紫花苜蓿1户2亩,发展苗木产业12户(春季精准造林供苗),劳务输出1户1人,双兜底户(政策和产业双兜底)11户。针对监测户3户7人和边缘户22户64人,制定“一户一策”帮扶措施,落实好“普惠+特惠”扶持政策,实行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确保贫困人口不返贫。边缘户中新增低保6户6人,实施危房改造2户,发展养牛5户7头,养羊2户20只,养殖中蜂9户75箱,协调贷款4户14万元,发展苗木产业22户,种植地膜玉米13户74亩、紫花苜蓿6户37亩,劳务输出7户7人。监测户中新增低保2户2人,种植地膜玉米2户5亩,发展养羊1户10只,养殖中蜂2户10箱,协调贷款1户3万元,发展苗木产业3户。在乡村振兴上注入活力。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探索乡村治理模式,稳步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提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和幸福农家“123工程”,累计完成改厕737户、改厨648户、牛床垫料135户,整治院落710户,搭建拱棚200户。完成危房改造26户,拆除土坯房160户,配备垃圾箱230个,清运垃圾180余吨。推广爱心超市及家门口服务站建设。在全乡13个行政村全部建设爱心超市和家门口服务站,实现第一书记和村干部入住办公,形成服务清单与需求清单,把治理、管理、服务融为一体,为农民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积极构建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建立乡村治理积分卡制度,成立积分评议委员会和积分监督委员会,明确兑换标准,确保账目清楚,确保收支平衡、运营良好,不断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乡风文明水平。在助推脱贫上增添动力。创新完善金融扶贫机制。建成牛营、何堡、六盘、董庄、杨岭5个金融服务站,完成杨岭村、六盘村、中庄村、绿塬村、董庄村、四沟村整村授信,授信户数310户,额度1515万,有效解决群众在发展经济中的资金需求。实行金融下乡“贷”动脱贫攻坚,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小额扶贫贷款568户2550万元,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覆盖率已完成81%,有效推动了贫困户产业发展。加快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认真贯彻落实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精神和闽宁“携手奔小康”工作要求,积极开展互学互助结对帮扶工作。坚持把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作为闽宁扶贫协作的根本出发点,助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投入闽宁帮扶资金333万元扶持建档立卡户发展草畜、苗木、中蜂等特色产业。先后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赴闽企业务工5人,闽宁协作劳动力转移就业30人,解决老饭桌厨师、保洁员等就业岗位59个。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大力推行“5+5”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13个村围绕苗木销售和绿化、饲草配送、肉牛养殖、饲料加工、保洁服务、农机租赁、自来水维修等均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公司,村集体经济收入在4万元以上的有4个村、5万元以上的有9个村。在“四查四补”中铆足全力。提高思想认识,乡党委会逢会必议、乡村干部大会逢会必讲,高频次研究部署,制定了《大湾乡全面开展“四查四补”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建立党委书记、扶贫分管领导、包村领导、包村干部、第一书记五级包抓责任制,细化措施、责任到人,确保如期完成“四查四补”整改任务。督促任务落实,通过督促帮扶责任人下载建档立卡APP,入户帮助建档立卡户下载APP,指定专人每天对贫困户信息维护情况进行跟踪查询督促,进一步促进驻村工作队、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责任落细落实。加强问题整改,定期召开“四查四补”工作推进会和帮扶责任人业务培训会,听取各村“四查四补”整改情况汇报,对未完成整改的明确整改时限,确保问题全部清零。要求各帮扶责任人逐户核查,对群众存在的问题及时建立台账,报村上统一汇总形成问题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时限,确保“四查四补”工作扎实开展,遍访全乡所有农户,共走访常住户2124户,其中建档775户,共排查问题19条,已全部整改。(www.xing528.com)

【示范区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大湾乡北部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的相关要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门部署,对示范区建设进行了全面谋划,稳步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农村面貌变化显著,美丽乡村建设逐步由“一处美”向“一片美”、由“一时美”向“持久美”整体迈进。立足杨岭村美丽村庄建设总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民宿改造、生态农业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红色休闲旅游田园综合体项目等美丽村庄建设工程。2020年,引进泾源县新时特农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打造杨岭村红色休闲旅游田园综合体项目。一期计划投资1485万,已建成560米绿色长廊,装修完成中国建材集团援建康养中心、农家乐附属设施,4月份营业至今,接纳游客5000余人,实现营业收入19万余元。正在建设4栋2万平方米大跨度草莓樱桃百合郁金香采摘暖棚,1栋3600平方米智能休闲体验棚,1.3万平方米生态停车场,2.6万平方米田间观光硬化路、2座生态景观大门、2800米景观水系、订购380亩大田花海(芍药牡丹、食用菊、月季、油用玫瑰等)优质花苗。二期计划投资2297万元,建设15栋3000平方米田间星空木屋、6000平方米生态恐龙公园、12000平方米梅花鹿园、2000平方米孔雀园、15000平方米驾游营地、1座古石景观城门、3座自景观雕塑、3000平方米古建民宿围栏,种植七年生萨米脱(大樱桃)800棵。

【美丽新村建设】开展5个美丽新村建设。以杨岭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牵引,引领北部片区四沟村、牛营村、武坪村、董庄村、绿塬村5个村跨区域联动发展,认真实施美丽新村建设。改厕248户、改厨202户,建成幸福大院151户,改造牛床垫料7户,砌筑护坡2.6公里,修筑边沟水渠3600米。

【疫情防控】扎实部署。乡党委先后召开党委会议7次、乡村两级干部会议16次,对疫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研判,对各项工作进行严密部署,坚持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切实形成防控“一盘棋”的工作格局。乡包片领导每天巡回深入各包抓村组现场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按照陈润儿书记提出的“五个凡是、三个全面、四个实行”要求一项一项紧盯落实。各村也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照落实,做到横向协同、纵向联动,构筑起严防严控、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三级战“疫”堡垒,全面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加强联防联查。设点置卡,构筑第一道防线。在武坪村设置泾源县至原州区的县级检查站1个,在全乡设立村级检查站19个,全面落实每个村有1名县级领导包抓督导,有乡级包片领导、包村科级领导、村“两委”负责人、第一书记、医务人员、党员村民代表、志愿者和五户联防责任人组成的人员配置,由党员干部带头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开展检查登记、消毒测温等防疫措施,先后共有76名党员干部、160名农村党员参与其中,构建起了一道钢铁防线。深入排查摸底。先后5次对所有住户实行地毯式大排查、全覆盖大起底,对全乡个体经营户和企业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做到村不漏组、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对全乡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了全面核查,及时掌握未返乡人员动态,待其返乡时第一时间予以隔离观察。同时对居家隔离人员实行由一名党员领导、一名基层党员、一名村干部、一名医护人员包抓的“四包一”工作机制,及时提供健康检测、心理疏导、市场代购等服务,为居家隔离人员做好生活保障。全乡共计摸排外来返乡人员1027人,其中来自武汉4人、来自重点疫区162人、来自其他省(区、市)261人、区内各县604人,疫情防控以来全乡无确诊患者和疑似病例。织牢防控密网。结合现有常住农户居住分布现状,按照“界限清晰、责任明确”的原则,构建乡党委政府—包片领导—行政村—村民小组—农户为单元格的五级联防工作组织体系,实行五户联防的疫病防控工作机制。机制确定乡党委政府为一级网格,总格长由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乡包片领导为二级格长,13个行政村为三级网格,格长由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主要负责人担任;各行政村村民小组为四级网格,格长由各村民小组组长担任;每相邻5户组成五级网格,筛选一名农户担任小格长。各级网格形成工作合力,逐层上报疫病防控相关情况。要求各级网格格长要做好人员摸排、登记、宣传引导等各项工作,实行每天早中晚3次通过微信群和电话等方式汇报工作机制。重点对有无发热咳嗽和外出人员进行全面掌握了解,对摸排出的武汉市和湖北省返乡人员严格落实“四定”措施,确保追踪到位、防控到位。动员社会力量。不断动员各界力量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团结氛围。乡、村两级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为各村检查站送去煤炭、军用大衣口罩手套、食品等应急物品,各宗教场所也积极向各检测点捐赠了价值3500余元的物资。战“疫”打响以来每天都有群众自发慰问检查点,为工作人员送来方便面矿泉水等生活物资。大湾乡各党支部共502名党员自发捐款52925元,174名非党员群众自发捐款18460元。在抓好严防严控严管的基础上,全乡13个行政村都组建了“物资采购小分队”,以每20户为一个小分队,队长由口碑好、责任心强的群众担任,负责为村民提供生活保障服务,确保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减少外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