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旅游推动政府行为研究:揭示发展潜力

乡村旅游推动政府行为研究:揭示发展潜力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截至2018年底,赣州市已拥有4A级以上景区24处,其中5A级1处,各类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企业2000余家,其中省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星级农家旅馆76家。四是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乡村旅游推动政府行为研究:揭示发展潜力

1.旅游综合配套设施情况

近年来,赣州市旅游配套设施不断优化,旅游综合实力明显得到增强。一是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稳步推进。各类旅游资源正得到有效开发,如为了满足人们回归乡村、回归自然的需求,一大批乡村旅游项目应运而生。截至2018年底,赣州市已拥有4A级以上景区24处,其中5A级1处,各类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企业2000余家,其中省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星级农家旅馆76家。二是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更加完善。截至2018年底,赣州市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网为主干,铁路航空为补充的旅游交通体系,赣州中心城区至相关县(市)已开通9条旅游直通车;为了提升旅游安全保障条件,赣州市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旅游空中免费救援”;响应号召,积极扎实推进“厕所革命”,2018年赣州市共建设A级以上标准旅游厕所148座,基本覆盖了全市主要旅游景点和乡村旅游点。三是旅游要素配套更加完善。截至2018年底,赣州市已完成20条美食街建设,创评了21家客家美食旗舰店,设立了13家“赣州礼物”旅游商品旗舰店,旅游星级饭店71家,已有四星级以上标准酒店45家、在建43家,旅行社68家,旅行社服务网点200个,旅游专业车队7家。四是积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截至2018年底,赣州市4A级以上旅游景区都搭建了文化旅游演艺舞台,以《七彩屏山记忆》《丫山情》为代表的文化演艺产品,不仅展示了地方特色文化,也丰富了游客的体验。

表5-6 2018年赣州市各县(市、区)星级宾馆及客房数量统计表

资料来源:赣州市统计年鉴。

2.旅游产品品牌建设情况

截至2018年12月底,赣州市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处,4A级旅游景区23处,3A级旅游景区16处;省5A级乡村旅游点3个,省4A级乡村旅游点16个,省3A级乡村旅游点33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旅游风情小镇5个,省工业旅游(示范)点(基地)4个,省级低碳旅游示范区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5个[2]。2018年,赣州市成功创建各类旅游品牌数量48个,具体情况如表5-7、表5-8所示。

表5-7 2018年赣州市新创乡村旅游点

表5-8 2018年赣州市新创省级旅游品牌

3.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塑造情况

为了塑造旅游形象,提升区域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赣州市推出了多项发展策略。一是实施“一句宣传口号、一本旅游画册、一首旅游歌曲、一个旅游宣传片”等“四个一”旅游工程,在各种媒介投放以“美丽老家·幸福赣州”为主题的旅游宣传广告。二是积极开展各项宣传推广活动。2018年,赣州市、县两级宣传推广活动数量位居江西省第一,例如在德国汉堡市举办了“世界橙乡·生态家园”城市旅游推介会,设立了“赣州市旅游推广驿站”促进赣州与汉堡乃至中德两国在旅游产业方面的合作[3]。推出“包机、专列、直通车游赣州”“赣南脐橙采摘旅游季”、赣州旅游风光全球航拍摄影大赛等宣传推广活动。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澳门、南昌、西安、义乌、厦门、郴州等地组织参加、开展了多场高规格的旅游推介会、特卖会、旅游联谊会和旅游商品博览会,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推介赣州旅游。三是不断改革创新宣传推广渠道。除了运用广告宣传和活动推广,还借助新媒体宣传推介,制定印发《关于做好旅游“微”营销工作的指导意见》,拓展“微信、微博、微电影”等“微”营销手段在旅游市场宣传推介中的运用,并在赣州旅游微信公众平台、官方微博等全方位、多形式推介赣州旅游线路、攻略及产品。四是积极探索增加营销资金使用有效性的办法。将宣传推广费与引客人数直接挂钩,精准对接客源市场,在深圳、广州、香港、台湾、厦门、南昌等地投入1200万元开展落地营销。同时,配套启动了赣州市旅游精品线路策划项目,引进陕西研学旅行及引客入赣工程约35万游客,打造红色、宋城、客家、阳明文化为主题的相对成熟的精品旅游线路[4]

4.旅游目的地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水平

旅游信息服务体系主要包含旅游信息咨询中心、旅游电子政务网、旅游宣传资料、旅游公共标识、旅游资讯服务平台等要素。目前,赣州市已经建设运营赣州旅游资讯网、旅游政务信息平台、赣州旅游App等公共旅游信息平台。(www.xing528.com)

赣州旅游资讯网站是整合赣州旅游企业的营销平台和高标准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其主要功能有推介赣州市的整体旅游形象,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景区、线路、交通、住宿、气象、安全、医疗急救等信息和咨询服务,提供网上预订、旅游信息实时报送服务。

赣州旅游政务信息平台是区域旅游政务信息平台,负责区域旅游应急指挥、调度以及投诉处理。其主要功能有:一是完善应急指挥、调度和投诉处理体系建设,使重大旅游突发事件、旅游安全事件、异地旅游投诉等得到及时解决,区域旅游信息实现共享互换;二是做好风景环境资源损害事件的投诉、预警和应对措施;三是推进各市旅游管理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网上申请、查询、办理,促进政务信息公开。

“赣州旅游App”,是赣州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旅游局与有关企业联合打造的赣州官方旅游资讯平台。该平台致力于深挖赣州本地及周边优质旅游资源,服务本地旅游景区信息化,为本地市民及外地来赣游客提供便捷的旅游出行服务。“赣州旅游App”不仅为游客提供在线优惠购票、景点导览、路线导航、线路预订、智能推送、圈子分享等服务,更融合了酒店预约、餐馆预订、在线购物、出行服务等旅游周边行业的服务。该平台重点打造“门票预订”“农家乐预订”“美食预订”“酒店预订”“跟团游”“直通车”等特色模块,全方位满足旅游者的不同旅游需求[5]。但是,笔者通过访谈调查发现,不论是赣州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了解或者使用过“赣州旅游App”的人,数量还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如何让更多的旅游者和居民了解和使用“赣州旅游App”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5.旅游产品开发情况

为了应对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赣州市旅游产品逐渐由观光旅游为主,转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等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传统旅游景点的创新改造以及新型旅游项目的落地运营,赣州乡村旅游已经形成六大产品系列。

一是红色旅游产品。为了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建设以瑞金为核心,辐射兴国、于都宁都、石城等地的“红色故都”旅游经典,重点将瑞金打造成“共和国摇篮”红色旅游名城,将兴国打造成红色文化旅游名县,将于都打造成长征文化旅游名县,在宁都建设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园,在大余信丰建设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纪念园。赣州市规划在2016至2020年完成红色文化体验主题公园、瑞金红色文化产业园、于都县长征体验园、宁都小布镇红色革命旧址群、石城县阻击战纪念园、中央苏区南大门红色旅游综合开发、大余陈毅隐蔽处景区、安远县红色文化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等八个大型红色旅游项目。

二是客家文化旅游产品。依托赣州深厚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将区域内客家旅游大县的主要景点串联起来。加强客家围屋保护修缮,加快推进客家围屋申遗。建设以龙南客家围屋为核心,包括赣县、定南全南、安远等地景区的“客家摇篮”旅游经典,支持兴国打造堪舆文化精粹。借鉴永定客家土楼经营模式,在发展围屋观光旅游时,拓展客家餐饮、客家民宿、民俗体验等旅游产品开发。

赣州市规划在2016至2020年完成龙南围屋文化欢乐园、安远县东生围围屋群旅游区、九龙山采茶戏文化旅游区、会昌羊角水堡文化旅游开发、定南莲塘古城景区、赣县白鹭古村、石城闽粤通衢景区、客家文化体验园、客家风情主题游乐园、赣县“一城两园”(客家文化城、名人园、民俗园)提升项目、瑞金九堡密溪古村旅游区等十一个大型旅游项目。

三是生态休闲旅游产品。依托赣州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将区域内生态旅游大县的主要旅游景区串联起来,着力于打造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重点将安远三百山、大余丫山、上犹陡水湖等创建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安远、石城、崇义、上犹等打造成休闲度假旅游名县。打造赣县宝莲山、石城通天寨与赣江源、崇义阳岭与上堡梯田、龙南小武当山与九连山、宁都翠微峰、会昌汉仙岩、全南古韵梅园、于都屏山牧场、定南九曲明俊度假区、寻乌县云盖岽等生态休闲旅游经典景区。赣州市规划在2016至2020年完成赣州市陡水湖区域旅游开发、龙南市九连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龙南市虔心小镇休闲度假区、全南县南迳古韵梅园、会昌县汉仙养生旅游度假区、石城县赣江源生态养生度假区建设项目、瑞金市罗汉岩景区综合开发、瑞金市自驾车房车营地项目、石城县八卦脑景区、定南县仙湖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园、定南县九曲河风景画廊景区、定南县云台山雪乡茶园景区、石城县通天寨景区、会昌县洞头畲乡风情旅游项目、大余县丫山乡村生态度假景区、寻乌县东江源桠髻钵山景区、寻乌县云盖岽生态休闲文化景区等十八个旅游项目的建设。

表5-9 赣州市现有省级A级乡村旅游点一览表

四是乡村田园旅游产品。截至2018年底,赣州已经建成20家江西省A级乡村旅游点,具体情况如表5-9所示。赣州充分利用优质的自然山水环境,实施一村一品建设,完善环境设施,提升乡村休闲旅游品质,开发乡村休闲度假专项旅游精品系列。重点推进城郊田园游、垂乐游、科普游、农家游、赏乐游、观光游、购物游和采摘游。以“赏花、赏荷、赏枫、赏梅”等为主题,重点开发建设、完善和提升一批A级乡村旅游点。适时开发建设和配套完善一批乡村旅游度假小镇,导入乡村旅游发展新业态,如现代家庭农场、主题庄园、精品民宿、乡村旅游景区、休闲农园等。赣州市规划在2016至2020年完成赣县区五云祥云湖景区、崇义县上堡梯田景区开发项目、信丰县仙水湖旅游风景区、宁都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于都县屏山旅游区、“兴国山水”生态旅游开发项目、上犹县柏水寨休闲度假项目、石城县红石寨休闲度假旅游项目、会昌县洞头畲乡风情旅游项目、瑞金市休闲农业文化旅游项目等十个景点的建设。

五是康养旅游产品。康养旅游拥有良好的市场需求和市场前景。赣州将利用区域内丰富的温泉资源,开发建设和提升改造一批品牌温泉养生旅游度假区、温泉小镇。加快发展以竞赛表演业为重点的城市体育旅游。发展一批体育公园、体育休闲基地及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旅游项目;主动融入环鄱阳湖国际自行车大赛;努力打造“中国攀岩之都”体育品牌,多形式建设攀岩主题公园,引进高级别攀岩赛事,引入著名体育用品企业等相关产业,打造成最具特色的体育旅游产业链。赣州市规划在2016至2020年,完成寻乌县青龙岩温泉生态旅游区、安远县东江源温泉旅游度假区三百山温泉养生中心、龙南市龙秀温泉景区、崇义县茶滩鹿坑热水湖温泉开发、崇义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项目、会昌县汉仙盐浴温泉度假区、石城县东华山山地温泉小镇、全南县攀岩主题公园、大余县河洞温泉项目、定南县玉石温泉度假区等十个旅游项目的建设。

六是特色文化旅游产品。赣州市正在努力将特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形成宋城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温泉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旅游产品。以客家围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加快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支持打造“赣南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支持于都寒信峡堪舆文化旅游区、上犹油画创意产业园、兴国三僚风水文化景区、大余牡丹亭文化公园、会昌古城文化旅游景区与汉仙岩传奇旅游演艺、龙南客家围屋文化旅游城、九龙山采茶戏文化旅游区等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开发建设。赣州市规划在2016至2020年完成兴国三僚风水文化景区提升项目、南康家具博览园项目、南康恐龙文化产业园、上犹油画创意产业园、大余西华山钨矿国家矿山公园、大余牡丹亭文化公园项目、会昌古城文化旅游景区项目、于都寒信峡堪舆文化旅游区等八个项目的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