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情喻景:拟态色彩的优雅表达

以情喻景:拟态色彩的优雅表达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方面,将环境(空间)内化到人的情感中;另一方面,又将人的情感投射到空间环境之中,通过对有限“景”的世界的超越,融入更多的主观情感色彩,从而达到万物共生、天人合一的心灵感受,而这种情境的营造因为有了数字技术而得心应手,表现为以情喻景的“拟态”色彩。[50]可以看出,“幽”字以其衍生的“玄”接近于现在所理解的黑色,所谓的幽都也就具有一切晦暗、由浅近深的色彩感觉。

以情喻景:拟态色彩的优雅表达

色彩,是电影造型表达的重要载体,基于数字技术呈现的色彩具有广阔的艺术发挥空间,它可以直接通过电脑生成图像实现,也可以对拍摄素材进行自由的书写。结合三界场景的造型空间来看,色彩在其环境氛围的营造、视觉效果的强化以及表情达意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人讲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人的生命精神与自然、宇宙的同一,这种思想观念表现在数字镜像中,不可能仅仅是描摹物质空间,而应该是一种与人精神相互渗透,化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情景交融的悠远境界。一方面,将环境(空间)内化到人的情感中;另一方面,又将人的情感投射到空间环境之中,通过对有限“景”的世界的超越,融入更多的主观情感色彩,从而达到万物共生、天人合一的心灵感受,而这种情境的营造因为有了数字技术而得心应手,表现为以情喻景的“拟态”色彩。拟态,原本是生物学领域的称谓,这里是强调色彩模拟人类情感或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主观化的艺术处理手法。

1.阳色:天界

天界位于中国神话宇宙模式的顶点位置,这是一个拥有光明太阳的永生世界,它不仅是掌握宇宙之“道”的神灵居住和活动的场所,而且是凡人向往的超脱于俗世的美好与永乐的空间。这个象征着光明和权威的世界永远被阳光照射着,它与文化色彩观念中的“阳色”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对应。华夏初民对日月、日昼、晦明、上下等自然现象有一种最初的视觉判断,即黑与白的二色初分,从总体上观察认识,作为阴阳符号中白的表征颜色,可以引申为代表光明、积极、温暖、面向日光的“阳”,亦指暖色、亮色、浅色、白色等具有积极的、向上意义的色彩。除了令人感到舒适、温馨、明亮的色彩与天界场景相符合之外,阳色在中国神怪文化中也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东方佛教就以黑白二色指代善恶二业,将向日为阳的白色作为西方极乐世界的象征,在许多佛画中菩提之心往往以白色作为点缀,它具有神圣之意。道教知白守黑、见素抱朴,崇尚“虚空”之本色,天界的“阳”也就象征纯洁、光明、充盈之本质。在中国魔幻电影《西游记大闹天宫》中,创作者试图营造一个飘浮云端之上的天界之城(图5-15),虽然该影片在视觉特效方面严重偏向于西方的魔幻质感,但影片在天宫的色彩表现上,比较贴合中国人对天界的想象,其采用“阳色”作为场景的主色调,以空灵的白色与明亮的金色相互衬托,展现出属于虚与空的境界的一种剔透玲珑的美。又如,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讲述了青丘帝姬白浅和九重天太子夜华的三生情缘,这段天神与上神的旷世爱恋伴随出现了大量的天宫与仙境场景(图5-16)。天宫的设计金碧辉煌、奇幻瑰丽,整个天宫采用了无重力设计,显示其超自然的“神性”,它可以不受客观物理实在的束缚,宫殿的桌子、柱子悬空飘浮,纱幔自下往上飘。其中两幕镜头还采用了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旋转设计,显得天宫场景既矛盾又合理,仿佛观众在这个空间里感受不到重力、质量、方向和距离的存在。而影片另一处神仙居住之地是青丘的十里桃花林,青丘在《山海经》中有记载:“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十里桃花林在原著中是开天辟地第一只凤凰折颜的退隐之地,影片中这个避世仙境桃花灼灼、桃红柳绿,一片温暖、祥和之感。

图5-15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天界

图5-16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天宫和仙境

2.五色纷呈:人界(www.xing528.com)

人界处于中国神话宇宙三分模式的中央,它不仅是人、鬼、神的交征之地,而且是整个神话宇宙的主体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太阳朝起夕落,有光明也有黑暗、有出生也有死亡、有苦难亦有快乐,它是阴与阳、光明与黑暗相生相化而产生的丰富多彩的空间场域。对应阴阳化合而生万物的观念,中国文化色彩中的阴、阳两色也与五行方位相对应,派生出青、赤、黄、白、黑五种色彩,这五种颜色不仅是中华色彩系统最基本的构成元素,而且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动力系统,能够衍化出无穷变化的色相和明度,与色彩斑斓的人界景观相互呼应。在中国魔幻电影“人界”的场景设计中,基于数字技术呈现的画面通常以人的主观情感融合现有的视觉经验,将人间的喜怒哀乐幻化为五色纷呈的色彩表达,这种表现相对于天界和冥界来说打破了单一色调的铺陈,而在色彩运用上追求一种多样化的艺术美感。张艺谋在色彩运用方面堪称极致,他的首部魔幻电影作品《长城》就通过文化符号色彩与数字技术的结合来传达民族意识(图5-17)。这部电影将人类与饕餮交战的地方设置在长城,但影片并未在真实的北京长城进行取景,而是采用了大量的绿幕区域进行拍摄,经由后期制作呈现的场景虚实相间、写意感强。电影借用中国画“墨分五色”的观念,将无影禁军的铠甲分为黑、蓝、金、红、紫五色,而对于主要场景的长城则采用水墨的浓淡效果进行表现,它与鲜艳的五色相互衬托、互为依存,使画面生动而富有变化。当五支色彩和形象各异的军队集结在长城之上时,画面极具冲击力,颇有排山倒海之势,这样的色彩不仅为影片增添了美感和丰富的细节层次,而且象征了人间世界的纷繁与复杂。

图5-17 《长城》中的“五色”

3.阴色:冥界

冥界位于中国神话宇宙三分模式的最下方,依据太阳运动的循环轨迹,它与上方的天界构成了二元对立的意指模式,被华夏先民想象为永远没有阳光照射的地下世界,它是一切脱离肉体的灵魂等待转世的区域,象征着鬼魂、黑暗、寒冷和夜晚。因此,冥界与“阴”的观念形成了某种必然的联系,与文化色彩中的“阴色”相互呼应。阴色相对于阳色而言具有柔性的、消极的、阴暗的特征,以黑色、深色、暗色、冷色为代表的颜色皆可称为阴色,它除了具有一种消极和阴冷的色彩感受与冥界场景相契合之外,在中国文化中,这类阴色还有着特别的指向,指代阴间或阴曹地府(冥界)。在古代,冥又被称作“幽都”,《说文解字》中“幽”字从山,“玄,幽远也。黑有赤色者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50]可以看出,“幽”字以其衍生的“玄”接近于现在所理解的黑色,所谓的幽都也就具有一切晦暗、由浅近深的色彩感觉。在佛教美学思想中,黑色也具有象征的一面,《俱舍论》云:“诸不善业一向名黑,染污性故。”[51]其具有邪恶、不洁等意。在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的场景设计中,创作者将陵寝地宫置入了一个庞大的冥界体系,利用数字技术打造了一种充满宗教气息的东方式地狱(图5-18),从一定程度上说,影片首次将奈何桥、冥河、鬼门关、十八层地狱等造型元素融合北方的萨满文化较为完整地呈现在大银幕中。单从色彩上看,为了营造阴冷恐怖的氛围,地宫场景以冷清色与诡异的黑色为基本色调,又在整体基调中嵌入不同的色彩进行局部变幻,从鬼门关的蓝绿色,到栈道的冷紫色,再到彼岸花幻境的暗红色,影片以不同色相的阴色来对应不同关卡元素的文化象征意义,同时衬托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历程与情感转变。相较之下,西方对色彩的运用更多是以科学的态度进行把握,例如,在电影《指环王》《霍比特人》中对地下场景的渲染虽然也是阴冷的黑、绿、蓝等色调,如恶灵栖息之地、末日山脉等场景,但这种色调不同于中国式色彩具有的装饰和象征意味,场景设计还是更多地以制造生理上的惊悚氛围为主。

图5-18 《鬼吹灯之寻龙诀》中的地宫

综上所述,中国魔幻电影的色彩表现与西方特效那种忠实于科学客观的色彩规律不同,它更多受到“天人合一”主客体双向互渗的观念影响,在色彩表现中不单是一种依剧情而动的客观真实,而且是来自内心体验的充满装饰美感和象征意味的一种主观化、意象化色彩。这种色彩在一定意义上从客观的真实中抽离出来,被赋予了更多人的情感。落实到具体的三界场景上,其色彩表现多与天体崇拜和阴阳五行说有关,既注重场景给人的心理带来的本能反应和心灵的震动,又从神话宇宙三分模式的整体性考虑,将它们处于一种关系之中,而非孤立地看待和表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