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仔细观察自然:艺术的基石

仔细观察自然:艺术的基石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心里想,这确是非常明智的箴言,歌德把它说出了,我很高兴。歌德就取出词典来查阅有关拜伦的一条,边读边插进一些简短的评论,终于发现拜伦在1807年以前没有出版什么作品,所以席勒没有来得及读到拜伦的作品。

仔细观察自然:艺术的基石

…………

我们谈起《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里的一些零篇故事和短篇小说,提到它们每篇不同,各有特殊的性格和语调。

歌德说:“我想向你说明一下理由。我写那些作品时是和画家一样进行工作的。画家画某些对象时常把某种颜色冲淡,画另一些对象时常把某种颜色加浓。例如画早晨的风景,他就在调色板上多放一些绿色颜料,少放一些黄色颜料;画晚景,他就多用黄色,几乎不用绿色。我用同样的方法进行文学创作,让每篇各有不同的性格,就可以感动人。”

我心里想,这确是非常明智的箴言,歌德把它说出了,我很高兴。特别联系到过去所说的那篇短篇小说,我惊赞他描绘自然风景时所用的细节。

歌德说:“我观察自然,从来不想到要用它来做诗。但是由于我早年练习过风景素描,后来又进行一些自然科学的研究,我逐渐学会熟悉自然,就连一些最微小的细节也熟记在心里。所以等到我作为诗人要运用自然景物时,它们就随召随到,我不易犯违反事实真相的错误席勒就没有这种观察自然的本领。他在《威廉·退尔》那部剧本里所用的瑞士地方色彩都是我告诉他的。但是席勒的智力是惊人的,听到我的描述之后,马上就用上了,还显得很真实。”

接着我们就完全谈席勒,歌德说了下面的话:

“席勒特有的创作才能是在理想方面,可以说,在德国或外国文学界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他具有拜伦的一切优点,不过拜伦认识世界要比席勒胜一筹。我倒想看见席勒在世时读到拜伦的作品,想知道席勒对于拜伦这样一个在精神上和他自己一致的人会怎样评论。席勒在世时拜伦是否已有作品出版了?”

我犹豫起来,不敢作出确有把握的回答。歌德就取出词典来查阅有关拜伦的一条,边读边插进一些简短的评论,终于发现拜伦在1807年以前没有出版什么作品,所以席勒没有来得及读到拜伦的作品。(www.xing528.com)

歌德接着说:“贯穿席勒全部作品的是自由这个理想。随着席勒在文化教养上向前迈进,这个理想的面貌也改变了。在他的少年时期,影响他自己的形成而且流露在他作品里的是身体的自由;到了晚年,这就变成理想的自由了。

自由是一种奇怪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自由,只要他知足。多余的自由有什么用,如果我们不会用它?试看这间书房以及通过敞开的门可以看见的隔壁那间卧房,都不很大,还摆着各种家具书籍、手稿和艺术品,就显得更窄,但是对我却够用了,整个冬天我都住在里面,前厢那些房间,我几乎从来不进去。我这座大房子和我从这间房到其他许多房间的自由对我算得什么,如果我并不需要利用它们?

一个人如果只要有足够的自由来过健康生活,进行他本行的工作,这就够了。这是每个人都容易办得到的。我们大家都只能在某种条件下享受自由,这种条件是应该履行的。市民和贵族都一样自由,只要他遵守上帝给他的出身地位所规定的那个界限。贵族也和国王一样自由,他在宫廷上只要遵守某些礼仪,就可以自觉是国王的同僚。自由不在于不承认任何比我们地位高的人物,而在于尊敬本来比我们高的人物。因为尊敬他,我们就把自己提高到他的地位;承认他,我们就表明自己心胸中有高贵品质,配得上和高贵人物平等。

我在旅游中往往碰到德国北方的商人,他们自认为和我平等,就在餐桌上很鲁莽地挨着我身边坐下来。这种粗鲁方式就说明他们不是和我平等的。但是如果他们懂得怎样尊敬我,怎样对待我,那么,他们就变成和我平等了。

身体的自由对少年时代的席勒起了那么大的影响,这固然有一部分由于他的精神性格,大部分却由于他在军事学校所受到的拘束。等到后来他有了足够的身体自由,他就转向理想的自由。我几乎可以说,这种理想断送了他的生命,因为理想迫使他对自己提出超过体力所能及的要求。

自从席勒到魏玛来安家,大公爵就规定每年给他一千元的年金,并且约定万一他因病不能工作,还可以加倍颁发。席勒拒绝接受加倍的条款,没有使用过加倍的那部分年金。他说,‘我有才能,可以靠自己过活。’到了晚年,他的家累更重,为了维持生活,他不得不每年写出两部剧本。要完成这项工作,他往往在身体不好时也被迫一周接着一周、一天接着一天地写下去。他的才能每个小时都须听他指使。席勒本来不大喝酒,是个很有节制的人;但是在身体虚弱的时刻,也不得不借喝酒来提精神。这就损害了他的健康,对他的作品也有害。有些自作聪明的人在席勒作品中所挑出的毛病,我认为都来源于此。凡是他们认为不妥的段落,我可以称之为病态的段落,因为席勒在写出那些段落时适逢体力不济,没有能找到恰当的动力。尽管我很尊敬绝对命令,知道它可以产生很多的好处,可是也不能走向极端,否则理想自由这种概念一定不能产生什么好处。”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