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负责任原则:处理问题,负责任是关键

负责任原则:处理问题,负责任是关键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处理问题必须有责任心,对问题不负责任,或对涉及问题的当事人不负责任,是不可能把问题处理圆满的。这里所倡导的负责任原则,一方面是指对问题及其后果负有责任心,对他人及其尊严负有责任心;另一方面也是指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敢于担责任,成为问题的顶台柱。而对失败的责任处置则是造成这种巨大差别的重要因素。这个故事充分显示了阚泽的负责任精神,先是飞口或有女,臣愿与同罪。

负责任原则:处理问题,负责任是关键

处理问题必须有责任心,对问题不负责任,或对涉及问题的当事人不负责任,是不可能把问题处理圆满的。不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而且还会使纠缠于问题中的当事人继续蒙难受屈,牢怨满腹,使正义不张,清明不显。这里所倡导的负责任原则,一方面是指对问题及其后果负有责任心,对他人及其尊严负有责任心;另一方面也是指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敢于担责任,成为问题的顶台柱。有时,处理问题的人能不能承担这种责任,还是能否打开问题缺口的关键

孙膑说:“将者,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力,无力则三军之利不得。故德者,兵之手也。”败不诿过,就是一种高尚的品德。打了败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相互责难而导致情绪低落。相反,如果主将能够带头承担自己的责任,并激发部属的斗志,那就会出现“柳暗花明”的局面。失败有南个完全相反的作用,一是促使一支部队分崩离析,一是促使一支部队团结得更紧。而对失败的责任处置则是造成这种巨大差别的重要因素。

罗马帝国时期,恺撒庞培之间为了争夺最高权力而爆发了一场大内战。在都拉斯一役中,恺撒军队遭到惨重失败,几乎全军覆没。官兵们对失败感到是奇耻大辱,纷纷要求处罚那些首先逃跑的人,但是,恺撒没有处罚他们,只是用温和的态度做了谴责,要求他们下次作战时挽回损失,雪洗前耻。恺撒认为,此次作战失败,主要是他自己的责任,因为都拉斯是庞培的基地,选择这样一个作战目标,使庞培占有了天时、地利、人和,这是一个战略错误,并不怪军中的将士作战不力。

恺撒没有做那种“自己犯病,要别人吃药”的糊涂事,因而大大调动起了将士的勇气,后来很快扭转了败局。

负责任的原则,从方法上有敢于负责和善于负责之分,从内容上有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为团体负责,为国家利益负责之别。

一、敢于负责

敢于负责,需要一种冒险精神,处理不好会有蒙冤受过之祸。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书生拜大将的故事。其过程是这样的。

程秉抱头鼠窜回奏吴主曰:“蜀不从讲和,誓欲先灭东吴,然后伐魏。众臣苦谏不听,如之奈何?”

权大惊,举止失措。阚泽出班奏曰:“现有擎天之柱,如何不用耶?”权急问何人。泽曰:“昔日东吴大事,全任周郎;后鲁子敬代之;子敬亡后,决于吕子明;今子明虽丧,现在陆伯言在荆州。此人名虽儒生,实有雄才大略,以臣论之,不在周郎之下;前破关公,其谋皆出于伯言。主上若能用之,破蜀必矣。如或有失,臣愿与同罪。”权曰:“非德润之言,孤几误大事。”张昭曰:“陆逊乃一书生耳,非刘备敌手,恐不可用。”顾雍亦曰:“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若不服则生祸乱,必误大事。”步骘亦曰:“逊才堪治郡耳;若托以大事,非其宜也。”阚泽大呼曰:“若不用陆伯言,则东吴休矣!臣愿以全家保之!”权曰:“孤亦素知陆伯言乃奇才也!孤意已决,卿等勿言。”于是命召陆逊。

后来,陆逊火烧连营,大败刘备,使东吴转危为安。

这个故事充分显示了阚泽的负责任精神,先是飞口或有女,臣愿与同罪。”见有很多人反对,进而大呼曰:“若不用陆伯言,则东吴休矣!臣愿以全家保之!”这是何等的气魄啊,倘若陆逊真的有失,阚泽便会全家抄斩。然而,为了国家,他不怕,在重大问题上,他敢于负责任。

二、 善于负责

人们在处理问题中敢于负责,这种精神固然可嘉,但更可取的,还应是善于负责。

孙子兵法•地形篇》说:“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 ;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概括地说是“利合于主”,即以对整个战争全局有利为准。

前线指挥员如果遇到自认为“有所不受”的情况时,应该报告。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军委曾指示粟裕率领一支部队在长江中游渡长江,到苏皖浙赣边区建立根据地以威胁南京,牵制敌军于江南。粟裕受命之后,进行了详细计算,认为经过长途跋涉,转战前进,待到达目的地后,所剩部队将达不到威胁南京、牵制敌人之目的,反不如保留此数万人的部队于现地歼敌更为有利。于是粟裕提出建议报告军委,请求解除此任务。

这一谋略思想给现代指挥员最有价值的借鉴是,应该懂得战场情况是瞬息万变的,切忌不知变化,死板、机械地执行命令。

粟裕在这件事上的表现,不仅是敢于负责,而且是善于负责。

吕子明“白衣渡江”的故事中,有一段单写陆逊的,其内容是:

吕蒙辞了孙权,回至陆口,早有哨马报说:“沿江上下,或二十里,或三十里,高阜处各有烽火台。”又闻荆州军马整肃,预有准备,蒙大惊曰:“若如此,急难图也。我一时在吴侯面前劝取荆州,今却如何处置?”寻思无计,乃托病不出,使人回报孙权。权闻吕蒙患病,心甚怏怏。陆逊进言曰:

“吕子明之病,乃诈耳,非真病也。”权曰:“伯言既知其诈,可往视之。”陆逊领命,星夜至陆口寨中,来见吕蒙,果然面无病色,逊曰:“某奉吴侯命,敬探子明贵恙。”蒙曰:“贱躯偶病,何劳探问。”逊曰:“吴侯以重任付公,公不乘时而动,空怀郁结,何也?”蒙目视陆逊,良久不语。逊又曰:“愚有小方,能治将军之疾,未审可用否?”蒙乃屏退左右而问曰:“伯言良方,乞早赐教!”逊笑曰:“子明之疾,不过因荆州兵马整肃,沿江有烽火台之备耳。予有一计,令沿江守吏,不能举火;荆州之兵,束手归降,可乎?”蒙惊谢曰:“伯言之语,如见我肺腑。愿闻良策。”陆逊曰:“云长倚恃英雄,自料无敌,所虑者惟将军耳。将军乘此机会,托疾辞职,以陆口之任让之他人,使他人卑辞赞美关公,以骄其心,彼必尽撤荆州之兵,以向樊城。若荆州无备,用一旅之师,别出奇计以袭之,则荆州在掌握之中矣。”蒙大喜曰:“真良策也!”

由是吕蒙托病不起,上书辞职。陆逊回见孙权,具言前计。孙权乃召吕蒙还建业养病。蒙至,入见权,权问曰:“陆口之任,昔周公瑾荐鲁子敬以自代,后子敬又荐卿自代;今卿亦须荐一才望兼隆者,代卿为妙。”蒙曰:“若用望重之人,云长必然提备。陆逊意思深长,而未有远名,非云长所忌;若即用以代臣之任,必有所济。”权大喜,即日拜陆逊为偏将军、右都督,代蒙守陆口。逊谢曰:“某年幼无学,恐不堪重任。”权曰:“子明保卿,必不差错。卿毋得推辞。”逊乃拜受印绶,连夜往陆口;交割马步水三军已毕,即修书一封,具名马、异锦、酒礼等物,遣使贾赴樊城见关公。

时公正将息箭疮,按兵不动。忽报:“江东陆口守将吕蒙病危,孙权取回调理,近拜陆逊为将,代吕蒙守陆口。今逊差人赍书具礼,特来拜见。”关公召人,指来使而言曰:“仲谋见识短浅,用此孺子为将!”来使伏地告曰:“陆将军呈书备礼:一来与君侯作贺,二来求两家和好。幸乞笑留。”公拆书视之,书词极其卑谨。关公览毕,仰面大笑,令左右收了礼物,发付使者回去。使者回见陆逊曰:“关公欣喜,无复有忧江东之意。”

这里的陆逊不但能洞察到吕蒙的病因所在,而且主动为吕蒙出谋划策,分担责任,在他的周密安排和布置下,才使“白衣渡江”之计顺利实施,表现了陆逊善于负责任的超人智慧。

三、为自己负责

为自己负责,是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论处理什么问题,总要对自己说出的话负责,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公元前350年,商鞅准备第二次变法。

商鞅将准备推行的新法与秦孝公商定后,并没有急于公布。他知道,如果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法律是难以施行的。为了取信于民,商鞅采用了这样的办法。

这一天,正是咸阳城赶大集的日子,城区内外人声嘈杂,车水马龙。

时近中午,一队侍卫军士在鸣金开路声引导下,护卫着一辆马车向城南走来。马车上除了一根三丈多长的木杆外,什么也没装。有些好奇的人便凑过来想看个究竟,结果引来了更多的人,人们都弄不清是怎么回事,反而更想把它弄清楚。人越聚越多,跟在马车后面一直来到南城门外。

军士们将木杆抬到车下,竖立起来。一名带队的官吏高声对众人说:“大良造有令,谁能将此木搬到北门,赏给黄金10两。”

众人议论纷纷。城外来的人问城里人,青年人问老年人,小孩问父母……。谁也说不清是怎么回事。因为谁都没听说过这样的事。有个青年人挽了挽袖子想去试一试,被身旁一位长者一把拉住了,说:“别去,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搬一根木杆给10两黄金,咱可不去出这个风头。”有人跟着说:“是啊,我看这事儿弄不好是要掉脑袋的。”

人们就这样看着、议论着,没有人肯上前去试一试。官吏又宣读了一通商鞅的命令,仍然没有人站出来。

城门楼上,商鞅不动声色地注视着下面发生的这一切。过了一会儿,他转身对旁边的侍从吩咐了几句。侍从快步奔下楼去,跑到守在木杆旁的官吏面前,传达商鞅的命令。(www.xing528.com)

官吏听完后,提高了声音向众人喊道:“大良造有令,谁能将此木搬至北门,赏黄金50两!”

众人哗然,更加认为这不会是真的。这时,一个中年汉子走出人群对官吏一拱手,说:“既然大良造发令,我就来搬,50两黄金不敢奢望,赏几个小钱还是可能的。”

中年汉子扛起木杆直向北门走去,围观的人群又跟着他来到北门。中年汉子放下木杆后被官吏带到商鞅面前。

商鞅笑着对中年汉子说:“你是条好汉!”商鞅拿出50两黄金,在手上掂了掂,说:“拿去!”

消息迅速从咸阳传向四面八方,国人纷纷传颂商鞅言出必行的美名。商鞅见时机成熟,立即推出新法。第二次变法就这样取得了成功。

东汉时,汝南郡的张劭和山阳郡的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学业结束,他们分别的时候,张劭站在路口,望着长空的大雁说:“今日一别,不知何年才能见面……”说着,流下泪来。范式拉着张劭的手,劝解道:“兄弟,不要伤悲。两年后的秋天,我一定去你家拜望老人,同你聚会。”

落叶萧萧,金菊怒放,这正是两年后的秋天。张劭突然见长空一声雁叫,牵动了情思,不由自言自语地说:“他快来了。”说完赶紧回到屋里,对母亲说:“妈妈,刚才我听见长空雁叫,范式快来了,我们准备准备吧!”“傻孩子,山阳郡离这里一千多里路,范式怎会来呢?”他妈妈不相信,摇头叹息: “一千多里路啊!”张劭说:“范式为人正直、诚恳,极守信用,不会不来。”老妈妈只好说:“好好,他会来,我去做点酒。”其实,老人并不相信,只是怕儿子伤心,宽慰宽慰儿子而已。

约定的日期到了,范式果然风尘仆仆地赶来了。旧友重逢,亲切异常。老妈妈激动地站在一旁直抹眼泪,感叹地说:“天下真有这么讲信用的朋友!”范式为自己说出的话守信用,负责任的故事一直为后人传为佳话。

四、为他人、团体或国家负责

负责任是人的一种美德。人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不仅要为自己负责,更多的是为他人、团体或国家负责任。

汉灵帝末年,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逃难。有一个人要搭船,华歆很为难,王朗说:“希望你大度一些,搭搭船有什么不可以?”后来强盗追来,王朗想把搭船的人扔掉,华歆说:“我刚才之所以犹豫,正是因为这个,既然已经接纳了他,他把自己托付给我们了,怎么能由于危难而抛弃他呢?”

从这件事来看,华歆与王朗对比,华歆的为他人负责任精神更值得称道。

不论在生活上,工作上,还是处理问题上,一个人越是负责任,守信用,就越能成功地打开局面。

一天,菲尼克斯城的一个用户急需重建多功能数据库的计算机配件。公司得知后,立刻派一位女职员送去,途中遇倾盆大雨,河水猛涨,封闭了沿途的14座桥,交通阻塞,汽车已无法行驶。按常理遇到这种特殊情况,女职员完全有充分的理由返回去,但她并没有被饥饿和中途的艰险吓倒,仍勇往直前,巧妙地利用原来存放在汽车里的一双旱冰鞋,滑向目的地,平时只有二十几分钟的汽车路程,今天却变成了4个小时的跋涉。女职员到达用户所在地后,又不顾旅途的疲劳,及时解除了用户的困难。

IBM公司正是以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感人的行动,赢得了广大用户的赞誉。其计算机产品顿时成了用户争相购买的俏货。很快,这个公司的用户就遍布世界

在营救驻伊朗的美国大使馆人质的作战计划失败后,当时的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立即在电视里郑重声明:“一切责任在我。”

仅仅因为上面那句话,卡特总统的支持率骤然上升了10%以上。

做下属的最担心的就是做错事,特别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却依然闯了大祸。

假如你有一天不幸闯了大祸,夜不成寐,上司来了句:

“一切责任在我!”那是何等心境?卡特总统的例子说明,下属对一个领导的评价,往往决定于他是否有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不仅使下属有安全感,而且也会使你的下属进行反思,反思过后也发现自己的缺点,从而在大家面前主动道歉,承担责任。这样做,看似把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使自己成为受谴责的对象,实质上不过是把下属的责任分担到上级领导身上,从而使问题解决起来更容易一些,而且一旦公司里上行下效,形成勇于承担责任的风气,便会杜绝互相推委,上下不团结的局面发生,使公司有更强的凝聚力,从而也更有竞争力。

宋朝的赵普曾做过太祖、太宗两朝皇帝的宰相,他对朝廷的忠诚和政绩都是非常明显的。他是一个勤恳的高级行政官员,他一生全力投身政治,以辅佐宋朝治理天下为己任,是不可多得的名相。

有一次赵普向太祖推荐一位官吏,太祖没有允诺。赵普没有灰心,第二天临朝又向太祖提出这项人事任命事项请太祖裁定,太祖还是没有答应。

赵普仍不死心,第三天又提出来。

连续三天接连三次反复地提,同僚也都吃惊,赵普何以脸皮这样厚。太祖这次动了气,将奏折当场撕碎扔在了地上。

但赵普自有他的做法,他默默无言地将那些撕碎的纸片一一捡起,回家后再仔细粘好。第四天上朝,话也不说,将粘好的奏折举过头顶立在太祖面前不动。

太祖为其所感动,长叹一声,只好准奏。

赵普还有类似的故事。

某位官吏按政绩已该晋职,身为宰相的赵普上奏提出,但因太祖平常就不喜欢这个人,所以对赵普的奏折又不予理睬。

但赵普出于公心,不管皇上的好恶,前番那种韧性的表现又重复起来。

太祖问:“若我不同意,这次你会怎样?”

赵普面不改色:“有过必罚,有功必赏,这是一条古训,不能改变的原则,皇帝不该以自己的好恶而无视这个原则。”也就是说,你虽贵为天子,也不能用个人感情处理刑罚褒赏的问题。这话显然冲撞了宋太祖,太祖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赵普死跟在后面,到后宫皇帝人寝的门外站着,垂首低头,良久不动,下决心皇帝不出来他就不走了。据说太祖很为此感动,同意了他的意见。

赵普之所以两朝为相,与他这种负责任精神是分不开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