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因素,即社会环境,包括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两种。它是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一个社会教育机构。讲到精彩处时,幼儿小虎插了嘴。讲完故事,老师走到小虎面前:“你现在说吧,我给你时间说!”另一方面,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幼儿的发展、历史的传统、社会环境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心理。

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社会因素,即社会环境,包括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两种。前者指广泛的社会环境,后者指幼儿生活的特定的社会环境,如幼儿园。宏观社会环境和教育从根本上制约着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和方面,微观社会环境则影响着幼儿心理个别差异。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心理得以健康发展,离不开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遗传、环境、教育以及幼儿自身主观能动性等,而社会环境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1.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是除家庭,与幼儿成长关系最为紧密的环境。它是幼儿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一个社会教育机构。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指出:“在人的一生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幼儿园,在其心理健康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有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两个方面的影响。

(1)幼儿园精神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园精神环境是指幼儿园的心理氛围,包括管理方式、园内人际关系(师生、生生、师师等关系)、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等。精神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的认知、自我意识、社会性等每一个方面均产生深刻的影响,且时时处处都在发生着。

首先,精神环境影响幼儿的认知发展。这种影响是以幼儿的情绪情感为中介发生的。因此,幼儿园内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关系,可以使幼儿获得安全感,进而使其大胆自信地去探索陌生的环境,这为幼儿的认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同时,良好的精神环境还可以使幼儿情绪稳定,能够大胆地与周围的人(如教师、同伴、父母等)交流沟通,逐渐帮助幼儿建立起正确的认知方式。

精神环境影响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包括意识到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幼儿在幼儿园中与人交往的方式,对幼儿的自我意识的形成有着潜在的影响。比如,教师处理幼儿与同伴之间玩耍时发生的争执,处理幼儿的错误行为的方法……如果教师能够正确科学地处理,可以对幼儿的自我意识产生极大的积极影响,使幼儿在以后类似的事件中避免错误的发生,能够逐渐完善从自我认识、自我观察、自我分析到自我评价的过程。反之则不然。

中班故事课上,老师正在给大家讲太空人的故事。讲到精彩处时,幼儿小虎插了嘴。老师瞪了他一眼,没说话。讲完故事,老师走到小虎面前:“你现在说吧,我给你时间说!”“怎么不说?哑巴了?以后全班小朋友都不要理他,让他一个人说好了。”[1]

在这个案例里,教师的教育方式就是一种精神环境。案例中老师的做法,极大地挫伤了幼儿的自尊心、进取心,容易使幼儿自暴自弃,忽视了幼儿也有独立的人格。这样的精神环境,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幼儿园中,那些对幼儿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的教师,普遍具有如下特点:性情温和,快乐,说话极具幽默感;愿意了解幼儿,友爱、体贴幼儿的情感,主动帮助幼儿解决个人困难,让幼儿在与其相处中感到舒适;能在组织活动时体现乐趣,能有效控制全班;为人公正,对幼儿不偏袒,能尊重幼儿意见;不易怒,不专制,不讽刺,不傲慢,不自以为是;等等。

精神环境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良好的精神环境是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的必要前提。幼儿具有“向师性”,即对教师普遍有一种信赖的情感,这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因此,教师对待幼儿的方式和方法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如果教师总能对幼儿持友好、亲善、和睦态度,幼儿就会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并影响到幼儿对待他人的方式方法。同样,幼儿教师之间的互助、关心,也可以让幼儿学会友好、互助,也就是说,幼儿获得正确的社会行为是通过直接观察来学习教师的行为直接获得的。因此,对于正处在身心发展关键阶段的幼儿而言,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可以使之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这是幼儿情感健康发展的后盾和依靠。

(2)幼儿园物质环境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是相对于精神环境而言的,指幼儿生活的幼儿园内的设备、装饰等。一方面,物质环境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幼儿直接接触物质环境,感知、观察和操作物体,从而认识物体及物体与自身的关系,并尝试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物质环境对幼儿的感知、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动手能力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幼儿园的物质环境体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幼儿的发展、历史的传统、社会环境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心理。所以,陈鹤琴说:“毫无疑问,儿童从四周的环境中可以得到教育,因此,我们需要布置环境以充实儿童的生活环境,丰富儿童的学习材料。”(www.xing528.com)

希腊神话中,海豚是不甘心受到束缚的人类的化身,它们跳到海里,变成海豚,因此它是智慧、友好、纯洁的象征。青岛幼儿园考虑到青岛是一个海边城市,在环境设计上,采用海洋生物来装饰幼儿园内部,寓意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游戏、成长,也会变得更加智慧、友好、纯洁。

研究表明,丰富的物质环境条件对幼儿智力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个具备丰富物质环境条件的幼儿园,可以提供大量的用于幼儿提升感知能力的刺激物。比如科学自然角,让幼儿在观察自然角的过程中,感知了解自然;积木角,可以帮助幼儿了解物体的形状、用途,了解不同的搭建方式;等等。而物质资源匮乏的幼儿园,缺乏来自环境感知物的刺激,会影响到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发展。

总之,幼儿园宽松、和谐、秩序、自由的心理环境,宽容、理解、耐心懂得幼儿心理需要的老师,美丽、整洁、富有儿童情趣的外在环境,能够为幼儿提供适应他们发展的心理活动环境,利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

3—6岁幼儿处在心理成长和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在心理上还不成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能力较低,自我意识也处在萌芽状态,很容易受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事件,以及环境的变迁,对幼儿的心理均会产生影响。

(1)生活事件对幼儿的影响。

所谓生活事件,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研究表明,就算是中等水平的应激事件,倘若连续发生,也会因为影响的累加而对个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进而使个体出现身心方面的问题,原因在于个体每经历一次生活事件,都要用尽精力去调整自己因为这一事件的发生所带来的生活变化。倘若生活事件发生的频率过高,那么个体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进而变化频度过高,于是,个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了的生活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倘若在一段时间内发生了太多的生活事件,个体的躯体和心理健康状况就极易受到影响。

红红在4岁时与家人过马路,她2岁的小妹妹突然挣脱妈妈的手,跑进了汽车的急流中……在汽车的急刹车声音中,她惊恐地看到了地上的一摊血,以及被车轮轧扁的小小躯体,“就像一片肉饼”,她回忆当时的场景这样说。即使长大后,她每次回忆起来,都会有一阵强烈的胃酸翻腾的感觉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曾说,当孩子接触到的刺激,超过了自身控制和释放能量的界限时,孩子就会产生一种创伤感和危险感。这种现象就是“心理阴影”。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无数不可控或人为的意外和不愉快事件,有些事件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影响,尤其是走丢或被拐骗、性伤害、意外事故、血腥场景、生理缺陷、过早寄宿、被关进小黑房、亲近的家人突然患大病或离世、经常被打骂或被嘲笑或被恐吓、父母爱吵架等,会轻易地给孩子制造阴影,进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2)环境变迁对幼儿心理的影响。

所谓环境变迁,指幼儿经历的搬家、换幼儿园、换保姆等环境地点变化的事件。这种环境的变迁,就某种程度上也属于生活事件,更主要的是体现在环境的变化上。幼儿相比成人,其生活经历相对简单,同样,其心理承受能力也较成人差,一旦遇到重大的生活事件,受到的影响也更大。而幼儿所处环境的变化就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幼儿入园前后,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巨大变化,往往让幼儿在适应新的环境的过程中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就是常见的分离焦虑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