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前运算思维的发展与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

前运算思维的发展与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童年早期是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时期,个体的思维主要凭借事物的表象或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具体形象思维,而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始出现萌芽。整个童年早期的思维是以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再向抽象逻辑思维方向发展的过程,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具体形象思维。童年早期也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初步萌芽阶段,在童年早期到晚期,在个体经验所及范围内,可以初步进行抽象逻辑思维。

前运算思维的发展与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

童年早期是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时期,个体的思维主要凭借事物的表象或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具体形象思维,而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开始出现萌芽。整个童年早期的思维是以直观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再向抽象逻辑思维方向发展的过程,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具体形象思维。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重视外部活动,主要以表象性思维或具体思维为主,即个体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随着年龄增长,个体的直观—语言概括,逐步替代了直观—行动和直观—表象性的概括,进而促进了直观行动思维的发展,并逐渐向操作性或实践性思维靠近。此时期的儿童看到物体时,不仅能分辨出大小和多少,而且有“一个”“两个”或“几个”等数的萌芽概念,进而对数的大小、顺序也有了初步的认识。童年早期也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初步萌芽阶段,在童年早期到晚期,在个体经验所及范围内,可以初步进行抽象逻辑思维。4周岁左右的儿童推理能力开始发生,5周岁的儿童大部分能进行推理活动,6~7周岁的儿童则全部可以进行推理活动。儿童的推理能力也随着年龄增长由展开式向简约式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个体在解决问题的水平上,也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显著趋势。

总地来说,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可以归为:①相对具体性,儿童运用符号的能力,开始依赖表象进行认知,是一种表象性认知,还不能进行运算认知;②不可逆性,是儿童不能理解一个操作或活动可以通过两种以上方法完成;③自我中心性,儿童站在他的经验中心,只有参照他自己才能理解他人,他认识不到他人的认知过程,缺乏一般性,并认为他所知道的东西别人也会知道,他的谈话多半以自我为中心;④刻板性,当注意集中在问题的某一方面时,就不能同时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方面,像液体守恒任务一样,儿童不能同时考虑杯子的高度和宽度。(www.xing528.com)

图7-1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看到水从一个矮且宽的杯子倒入一个高且窄的杯子中,甚至让儿童亲自倒水后,询问哪个杯子里的水多?他们都会说更高或更宽的杯子里的水多。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不能同时考虑高度和宽度,表明中心化限制了儿童对物理关系的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