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2版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2版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此,“人在环境中”的理论已经完全成型了。“人在环境中”中的视角,把人类问题的两方面原因——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结合了起来,认为人与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看似两个独立概念的简单相加,实际上它应当被理解为一个概念。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第2版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社会工作的理论发展出现了全新的局面。后现代思潮、女性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观点等新兴理念不断地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思维和职业实践,社会工作在理论和实务上都发生了全面的更新和转变,以适应社会生活的新变化。此时,使整个社会工作领域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的一种学说——系统论——终于粉墨登场了。这一理论的兴起,为“人在环境中”理念的最终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社会工作领域的系统理论来自于理论生物学家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创立的一般系统理论。贝塔朗菲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开始发表相关的思想,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得到足够的重视,并在此后起到越来越深远的影响。系统理论运用了生物学中的有机论概念,强调生命现象是不能用机械论观点来揭示其规律的,而只能把它看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加以考察。虽然系统是由要素或子系统组成的,但系统的整体性能可以大于各要素的性能之和。任何要素一旦离开系统整体,就不再具有它在系统中所能发挥的功能。系统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根据系统的本质属性使系统达到最优化(Bertalanffy,1973)。

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1901—1972),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和哲学家,是20世纪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从生物学领域出发,涉猎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历史学、哲学等诸多学科,以其渊博的知识、浓厚的人文科学修养,创立了20世纪具有深远意义的一般系统论。1972年,法国科学家委员会曾提名他为诺贝尔奖候选人,但是在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讨论这个提名之前,贝塔朗菲不幸辞世。其代表作品有《一般系统论》《生命问题——现代生物学思想评价》《机器人、人与意识》等。

系统论的优点在于:①更加强调不断变化的环境而非心理学因素;②它是互动性的,集中于个人对他人的影响,而非内在的思想和感觉;③它是统一的、整合的或整体论的,提供了一个在任何层面都能描述事物的全面方式,以理解所有影响系统的干预;④它避免了对行为或社会现象的线性的、决定主义的因果解释,因为众多的系统会以复杂的方式产生着多重的结果(Payne,2005:163-164)。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系统论开始对社会工作领域产生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其中的生态系统论,其晚近发展在美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Dale,Smith,Norlin&Chess,2006;Germain,1979,1991;Germain&Gitterman,1980;Pincus&Minahan,1973;Siporin,1975,1980;Zastrow&Krish-Ashman,2001)。生态系统论源自发展心理学家尤里·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的个体发展模型。该模型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这使得生态学方法逐渐取代心理社会流派而成为社会工作基本概念的知识库。

尤里·布朗芬布伦纳(Urie Bronfenbrenner,1917—2005),俄裔美籍心理学家。曾就读于康奈尔大学,获心理学和音乐双学士学位,后分别在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获得发展心理学硕士及博士学位,在儿童发展领域影响巨大。他是美国“起跑线计划”(Head Start Program)的发起人,该计划旨在为美国存在各种学习障碍的学前儿童提供早期教育、营养和家长养育方面的干预。(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过程中带来的知识分裂和专业分化问题,社会工作者也利用“人在环境/情境(situation/environment)中”的概念,对这一职业进行整合。1987年,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指导委员会(Board of Directors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美国临床社会工作团体联盟(Federation of Societies of Clinical Social Work)和美国临床社会工作监考委员会(American Board of Examiners in Clinical Social Work)在临床社会工作的定义上达成共识,规定临床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人在环境中”的知识和理论基础。支持这一取向的社会工作者也明确地用“人在环境中”(person-in-environment)的概念取代了原有的“人在情境中”的概念(Whittaker&Tracy,1989),以强调更加广泛和综合的环境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至此,“人在环境中”的理论已经完全成型了。原有的社会工作实务理论,也或多或少地将这一理念融合进原有的理论体系中,从而使这一概念成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理念和共同基础之一。

由上述的回顾可知,社会工作对人类行为的理解,经历了一个由单元决定论到多元决定论的发展过程。早期社会工作奉行的是单元论的思想,认为任何结果都可以追溯至一个单一的原因。许多人相信这种线性的科学范式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即一旦揭示了问题的原因,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但现实却恰恰与此相反,无论把问题的原因归因于个人或某一社会制度,都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本身。复合因果关系说由此应运而生:社会问题、心理问题的原因,既有个人因素也有环境即社会因素,如伴侣、家庭、社区、社会都有可能成为问题的部分根源,单独强调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都是片面的;在理解和解决人类问题时,绝不能把个人和环境分开。目前,社会工作者普遍接受了这种多元决定论的理念。

“人在环境中”中的视角,把人类问题的两方面原因——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结合了起来,认为人与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看似两个独立概念的简单相加,实际上它应当被理解为一个概念。在社会工作者的视野中,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应当是同一系统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我们在理解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任何一个方面时,都不能离开另一个方面。这一基本理念启发社会工作者关注以下三个相互关联的领域:①关注个人并寻求提高其解决问题、应对环境和发展自身的能力;②关注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把人和他们所需要的资源、服务和机会连接起来;③关注环境并在必要的时候改革环境,使之更有效地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库少雄,2005:17-18)。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环境可能是个人问题的原因,但是社会工作者仍然应当向案主强调自身主动性的作用,通过自身的积极行动和改变,应付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