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年晚期的人格发展: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成年晚期的人格发展: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时间:2023-08-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成年晚期的人格是经过儿童期、青年期、成年前期和中期的变化而形成的,在具有较高稳定性的同时,仍然有着发展和变化。自我完善意味着个体对自己一生所经过的生命循环感到完满,并与周围的世界达成一致,而这就是一种正向的人格变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成年晚期的人格可能会发生上述变化,但只是相对同一个体的青年和中年时期而言,并不是每一个老人都会具备相同的特征。成年晚期的人格发展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

成年晚期的人格发展: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格所表达的实际上是个体内在的、稳定的行为倾向。成年晚期的人格是经过儿童期、青年期、成年前期和中期的变化而形成的,在具有较高稳定性的同时,仍然有着发展和变化。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在成年晚期,个体面临的社会心理冲突是自我完善(integrity)对失望(despair)。自我完善意味着个体对自己一生所经过的生命循环感到完满,并与周围的世界达成一致,而这就是一种正向的人格变化。相反,如果回顾人生时感到没有实现任何重大目标,个体则会体验到挫败,产生失望,进而影响对生命和死亡的态度。能否体会到完善感成为个体能否成功老年化的关键

虽然根据理论派别和测量工具的不同,研究者对于成年晚期人格的变与不变之处尚有争议,但总体而言,进入成年晚期之后,人的个性虽然会发生某些变化,但其基本方面还是会持续保持稳定。具体来说,老年人的人格结构和所属的气质类型基本上是稳定不变的,个体成年早期和中期的表现就可以很好地预测成年晚期的表现。而个性的变化往往更多地体现在一些具体的性格特质上,依据个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如较典型的几种变化包括:有些老年人会变得小心、谨慎、固执和刻板;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对待周围环境的态度和方式会逐渐表现出由主动向被动、由朝向外部世界转而朝向内心世界的趋势;也有些老年人更清晰地知道哪些东西在生命中更重要,因此会具有更高的自信、更成熟的目标感和归属感(Sheldon,2006)。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成年晚期的人格可能会发生上述变化,但只是相对同一个体的青年和中年时期而言,并不是每一个老人都会具备相同的特征。而且即使是变化之处通常也是成年中期人格发展的一种延续。(www.xing528.com)

成年晚期的人格发展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影响。针对老年人人格和情绪的研究发现,在大学阶段被描述为“稳定、可靠、安全、精心、真诚、值得信赖”的被试以及在学业上表现良好的实践者和组织者,往往在老年时情绪调试得最好。对个体的成功老年化来说,务实和可靠等人格特质似乎比果断、容易交友等大学期间很重要的品质更有意义。而且许多生命初期的重要因素对成年晚期发展的影响并不如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的那样大,即使是相对阴暗的童年(诸如贫穷、孤儿、父母离异等),对具有高等教育水平的个体成功老年化的影响也很小(Vaillant&Mukamal,2001;Vaillant,20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