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强迫症:如何减少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的影响

强迫症:如何减少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的影响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包括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两种方式,前者是指个体不由自主地采取的一些顺从性行为,如强迫检查、强迫询问、强迫洗手等。人格因素是形成个体强迫这一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在发现自己马上要被强迫思维控制时,一定要学会马上自行或借助外力阻断,反复多次可以减少这些观念出现的频率,降低强迫的影响。这一方法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延迟15分钟以上,只需要不断地练习,就会大大地降低强迫症的强度。

强迫症:如何减少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的影响

张某,女,三十八岁,幼儿园大班教师,小的时候父母对其要求比较严格,从上学到工作一直规规矩矩,对工作一贯非常认真负责。

最近听说有个幼儿园发生幼儿在回家途中走失,该班老师受到严厉批评与惩罚的事情后,总是担心、害怕自己班的幼儿被其他家长接错了,甚至丢了,或被坏人劫持。张某在班上的时候总是考虑这件事,以致上课时不能专心,讲课时常常走神,有时甚至不知道自己讲到哪里了,然后就开始点名,反复点名。下午放学时,她总是要反复核查家长的姓名与幼儿的姓名,有时还追到幼儿园门口外面核查,有时检查几次,仍不放心。下班到家了还在想着每一个幼儿的事,进门后,张某马上逐个给幼儿家长打电话,再给幼儿园的传达室打电话问“有没有家长来找孩子的?”每天如此。

她自己也感到疲惫不堪,教学水平下降,幼儿活动不理想,还经常向幼儿发火,情绪很暴躁,有时还表现出对幼儿的推搡行为。她自己感到很痛苦,有时虽然也明白自己的核查没有必要,可就是控制不住。

案例中这位幼儿教师出现的问题,就是心理问题中的强迫行为。什么是强迫?它包括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两种方式,前者是指个体不由自主地采取的一些顺从性行为,如强迫检查、强迫询问、强迫洗手等。后者是指脑海中反复多次出现某一观念或概念,伴有主观的被强迫感觉和痛苦感。这两种形式都是强迫症的表现形式。

1.问题表现

无论强迫行为还是强迫思维,危害都很大,因为它会导致个体因为有不由自主的思想纠缠,或刻板的礼仪或无意义的行为重复,严重影响注意力的集中,严重影响学习和工作,如果强迫过分严重,甚至可以令个体完全丧失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就是说,幼儿教师一旦产生强迫这样的心理问题,内心就会产生不安全感,经常处于莫名其妙的紧张和焦虑状态,想得多,对自己做的事缺少信心,总认为达不到要求;别人一怀疑,自己就感到不安;行为循规蹈矩,不知变通。幼儿教师常见的强迫表现是,要求幼儿必须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和游戏,否则就觉得很别扭;不可遏制地担心幼儿会出问题,以致严重影响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对自己或身边的人包括幼儿要求尽善尽美,明知做不到还是希望自己努力去实现;等等。

2.产生原因

出现强迫心理问题的幼儿教师,一般与其性格因素、生活经历等有关。具体来说,产生强迫问题的原因如下:

(1)人格因素。

人格因素是形成个体强迫这一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那些特别爱干净、个性顺从、认真办事的幼儿教师,那些办事严肃古板、井井有条,力求一丝不苟,特别注重细节,且理智胜于情感,逻辑思维胜于直觉,思维和行动拘泥于固定的模式的幼儿教师,极易出现强迫这一心理问题。

(2)来自外界的压力或刺激。

除了人格因素,来自外界的压力或刺激,也会导致幼儿教师出现这样的心理问题。幼儿教师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中,极易导致精神高度紧张,一般工作或生活环境中出现重大的精神刺激,比如责任加重、人际冲突(家庭冲突或同事冲突),甚至受到突然的惊吓等,就会产生极度焦虑,严重者转化为强迫。

3.应对处理(www.xing528.com)

幼儿教师一旦出现强迫这种心理问题,无论表现在行动上还是思维上,都可以试用以下方法矫治。

(1)任其自然法

这种方法是针对轻度强迫表现的。实际上,强迫的许多观念和行为都是没有根据的,不过是当事人抑制不住要按照某种“指令”行动,比如反复洗手、反复检查。在幼儿教师发现自己出现强迫观念时,不妨“放纵”自己一次,任其自然,不按照这些想法做事,在多次听其自然后,就会发现并没有出现原先所担心的后果,那么强迫的表现就会减轻直至消失。

(2)棒喝法。

不管强迫行为还是强迫思维,之所以无法去掉,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己已经过分依赖这些不必要的观念。所以在发现自己马上要被强迫思维控制时,一定要学会马上自行或借助外力阻断,反复多次可以减少这些观念出现的频率,降低强迫的影响。一般可以在即将进入强迫思维时,采用自我命令的方式提醒自己;或者采用厌恶疗法,一旦发现自己存在不理性的观念,这些观念还反复出现,就可以在手腕上系一根橡皮筋,一旦出现这样的观念,就拉动皮筋,弹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对自己予以惩罚。当然了,也可以请家人或朋友帮助,一旦出现这样的行为,就请他们对自己及时棒喝。

(3)改变认知。

出现强迫这样的心理问题的人,他们的认知特征在程度上超过正常人,比如,过高估计风险,责任心过强,对不相关的干扰想法的可控制性,过分崇尚思想,过于追求完美,无法忍受模棱两可。因此,要解决问题,最根本的方法是要改变认知。只有自己的认知改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无论强迫的观念还是行为,都是认知和情绪不协调的结果。只有改变认知,才能改变情绪,进而减弱或消除强迫。为此,要注意适当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调整自己极端的想法,要认识到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或者绝对的坏,一个十足的好人也可能做一些坏事,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也可能会有好的一面,要学会把好的和坏的放在一起。

(4)十五分钟法则。

针对强迫心理问题中存在的过分关注一件事的行为,可以采用十五分钟法则来转移注意力,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的方法,针对的就是强迫心理问题的人,存在追求完美的心态。

要认识到,转移注意力不是件轻松的事,因此,首先就要将强迫思维瓦解,然后再去做该做的事,在这一过程中要消耗极大的力气并承受莫大的痛苦。运用十五分钟法则,可以延缓一个人过度关注一件事或一个人的做出反应的时间最少延迟15分钟。最初的时候,不妨从延缓5分钟做起,而且千万不要没有延迟就立即反应,要知道这不是被动等待15分钟,而是在这段时间内进行“再确认”“再归因”与“转移注意力”,随后再去做其他自己感兴趣、有建设性的活动。过一段时间之后,试着评估自己的强迫行为或思维的强度是否下降,并且记录下来。即使取得一点小小的下降,也要对自己予以鼓励、奖赏。

这一方法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延迟15分钟以上,只需要不断地练习,就会大大地降低强迫症的强度。练习得越多,就会越顺手。慢慢地就可以延迟20分钟或30分钟以上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