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字:凝聚各族人民的桥梁纽带,具有强大生命力-甲骨文与六书学说的瑰宝

汉字:凝聚各族人民的桥梁纽带,具有强大生命力-甲骨文与六书学说的瑰宝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字起到了凝聚各族人民的桥梁纽带作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甲骨文字虽然短小,却具有汉字的基本构架和形态。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经过对甲骨文的整理和研究,学者们梳理出“六书”学说,同后来文字的构字大致一样,开创了汉字的先河,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

汉字:凝聚各族人民的桥梁纽带,具有强大生命力-甲骨文与六书学说的瑰宝

文字是人类语言之后的又一伟大发明,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世界上现存最悠久、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唯一历经磨难保存下来最有生命力的文字,记载了华夏族形成以来浩如烟海的古代历史,虽历经沧桑,却历久弥坚。汉字起到了凝聚各族人民的桥梁纽带作用,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1899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发现了甲骨文,这里曾是商代后期都城殷的所在地,后殷商被周王朝灭亡,此地成废墟,故甲骨文又叫“殷墟文字”。记录甲骨文的载体乌龟腹甲与背甲,牛、鹿的肩胛骨等。甲骨文字虽然短小,却具有汉字的基本构架和形态。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甲骨文已具备了形、音、义的表形与表意,并运用“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的形式进行分析和释读,形成了一整套文字理论。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达10余万片,单字约4500个,可释读的约1700个,解甲骨文尚任重道远。

许慎在《说文·叙》中解释了“六书”,即“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可理解为,象形文字就是把物体的外表形态画下来,随着物体的外形曲线弯曲而弯曲。象形字就是物体的全貌,如日、月、人等,是什么就画什么。有的象形字就只画物体有特征的部分,如牛、羊等,总之,有形似、有神似。

《说文·叙》云:“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视而可见”就是看了立马可以认识,仔细查看后就明白意思、意义。指事字实质上就是在象形字上增加或减少标志性符号,或者是用抽象符号组成,如上、下等。

《说文·叙》云:“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武信是也。”会意字,是把两个以上的表意符号“比类”(同类比较)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字,如从、林等,多数字是以形表意,如采、休。“武”由“戈”与“止”组成,“信”由“人”与“言”组成。

《说文·叙》云:“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以事为名”就是用一个字代表所指事物,即义旁,另外由声音组成的声旁,两旁组合成一个新字,如清、故、江、河等。(www.xing528.com)

《说文·叙》云:“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建类一首”就是将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事物合并为一类;“同义相受”是说字义相同,可以相互理解,如“考”字和“老”字,可以互换、互注释。

《说文·叙》云:“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这句话是说原来没有这个字,借用一个同音字(或近音字)来代表这个字。假借法,具体说,就是利用已有的字来创造一个新字,字的义旁不一样,而音旁一样;或者以新的义旁或音旁置换原有的字而创造一个新字。

经过对甲骨文的整理和研究,学者们梳理出“六书”学说,同后来文字的构字大致一样,开创了汉字的先河,成为民族文化的瑰宝。

总之,汉字的形成并非一帆风顺,要经过千锤百炼,要经过大浪淘沙,需要一个漫长的磨砺过程,在汉字体系建立之前有一个产生、发展、演变、成熟的发展历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