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注重节目思维品格的重要性

注重节目思维品格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长期以来,自然类的纪录片更多地表现为单纯的猎奇与对真实镜头的捕捉,在思维品格上难以胜出。任何一部纪录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作者对艺术和生命的态度,纪实的品格只有上升为思维的品格,才能使作品进入审美的层次。《美丽中国》所具备的不仅是诗一般的画面、独具中国气质的磅礴之声……节目更多地展示了中国的独特自然、珍稀生物及其命运,实际上它是在借助大自然中生物的生存状态观展人类的行为,反思人类未来的命运。

注重节目思维品格的重要性

自然类纪录片的使命是寻找人与自然的关系。然而,长期以来,自然类的纪录片更多地表现为单纯的猎奇与对真实镜头的捕捉,在思维品格上难以胜出。法国一位电影理论家指出:纪录片的美学特征在于揭示真实,但这并不完全否定人的主观性。在纪录片创作中,创作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创作者在拍摄纪录片之前,先要对所表现的事物进行思考。任何一部纪录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作者对艺术和生命的态度,纪实的品格只有上升为思维的品格,才能使作品进入审美的层次。[26]

国际自然类电视节目主席帕萨·萨拉斯也曾说过:“自然环境类声像作品绝不只是动物、树和昆虫等非常近的镜头和放大镜头,还有被称为自然精神的东西。也就是说拍摄自然环境类纪录片,首先需要摄制者对自然的热爱和了解,要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它需要一种人文精神,而绝不只是为了追求感官刺激。”他同时还说:“现今社会强调的人文精神,并不是单纯地指对人的价值、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地位、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由的关怀、看护和尊重,还有我们所在的这个大自然,包括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人文精神就是一种关怀,真诚的对自然世界的一种关怀。”[27]

由此可见,一部成功的自然环境类的纪录片不仅仅要满足观众的求知欲望,更应以其浓厚的人文精神和思维品格来征服观众。《美丽中国》所具备的不仅是诗一般的画面、独具中国气质的磅礴之声……更有一种画面和音乐背后的厚实的浓浓的情怀,一种博大警世的人文关怀流淌其中,它使得观看这部纪录片不仅是一种视觉的震撼,更怀有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一)人文精神的贯穿

在整部纪录片中,没有清晰的人物对白,解说词只是展示性的,可以说主要是在用视觉语言和影像的力量展示着自然,更展示着不朽的人文主义精神,这些精神深深地打动着观众。(www.xing528.com)

张家界深山溪水中珍稀罕见的娃娃鱼贵州山涧来回跳跃的叶猴,茫茫雪山中被称为“山中野老”的滇金丝猴,迁徙途中在鄱阳湖歇脚的浩荡鸟群,寺庙中四百余岁高龄的斑点龟,贵州岩洞中神秘的蝙蝠……清晰逼真的视觉语言让观众们在体味着生命力量挣扎的同时,更让人们深深地感受到在这部6 个小时的纪录片中,所展示的动物、植物是与我们人类一样平等而珍贵的生命。在优美的影像中,观众们渐渐走进了大自然的世界,逐渐用一颗平等的生命心感受着自然中生命的起起伏伏。这部作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美的享受,更融入了一种生命的感悟:当观众知道在拍摄的几周后四百余岁高龄的斑点龟死了时,人们会遗憾;在蛇岛上,当观众看到鸟儿逃脱蛇的攻击时,人们会高兴;往南迁徙的鸟在枝头歇息,通过画面观众看到伪装的蝮蛇就附着在同一棵树的树枝上,且仿佛那蝮蛇一张口就要吞下鸟了,观众的内心就会焦急万分,担忧鸟儿能否躲过蛇的攻击。当看到有的鸟未能逃脱,只能成为蝮蛇的食物时,人们感到无助和无奈,并感受到生物链的冷酷与无情。这一切令观众的心灵随着自然生命而跳动。

在《美丽中国》中展现给观众的自然世界与每一个人所面对的并无不同:孤独、疲惫、不能支撑和致命伤害。《美丽中国》用它的镜头告诉人们:自然生物是人类的朋友,只不过与我们生活的方式、地点不一样。也许是社会生活太过复杂和疲惫,我们早就忘了其实所有的生物都是地球的主人,我们应该发现,这个地球不仅仅属于我们,还属于动物,属于更多的生灵。这一纪录片引导人们关注或者说重拾的,可能正是已被忽视掉的人类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生物之间奇妙的感应和联系。如果每一个观众都在观看后像珍惜自己一样善待动物,那么这就足以实现这部纪录片在现实中的价值和意义。理解爱护自然与动物,保护我们的自然环境,正是这部纪录片所要表达的强烈的人文关怀的精神。

(二)生态平衡观的折射

文明是一把双刃剑,在带给人类物质享受和现代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人类与自然的隔阂和异化,人类的心灵越来越粗糙,感觉越来越迟钝,心肠越来越坚硬……于是生命的意识淡薄,悲悯情怀丧失,人文精神缺乏,人类成为唯一只爱自己的冷漠动物。但是《美丽中国》,它带给观众的不仅是美轮美奂的中国自然视觉奇观,还有前所未有的心灵震撼:人们震撼于大自然的美与脆弱,让冷漠已久的心灵变得湿润、柔软。这部大型纪录片的特点在于以自然为对象,以平等的视点关注人与自然界中的生物;以纪实的手法和写意的风格,来抒写和展示自然的奇观和生命的奇迹,让观众有机会近距离地观赏中国大自然生存的各种生命,在观赏中感受自然的壮观、神奇与美妙,感受生命的庄严、神圣与美丽,同时也对自然法则产生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考。例如影片中苗族人为插秧而整备田地的画面与燕子们为筑巢而搜集泥巴的画面穿插并行,孩子们在水田游走嬉戏与燕子们啁啾呢喃的画面来回闪现,启示着动物与人类的生命同样美好;古老爹倚在窗前,仰头远眺,看着遮天蔽日从北方飞来的成群雨燕,计算着它们南来的日子,并以此盘算着插秧的日期。金腰燕飞来的第二天,各家各户就一同忙着把秧苗移到山间的梯田之中,而头上的雨燕也在忙着建筑新巢。画面的切换与辉映,展现着人与动物、环境的相互依存。节目更多地展示了中国的独特自然、珍稀生物及其命运,实际上它是在借助大自然中生物的生存状态观展人类的行为,反思人类未来的命运。或者说,它不是从人类的角度看自然,而是从自然的角度解读人类,即将动物的世界作为这个世界的主角,从自然的角度来观察人类的行为,巧妙地将动物的世界与人的世界进行艺术化的对比,用暗示和警示的方法来审视人类的价值观念及许多悖论性行为方式。这一观念也表现在素材元素的选择与画面的构图上,片中所展现的每一个局部都是一个生态整体,无论是桂林的漓江、元阳的梯田、贵州苗族的水稻种植区,还是重庆自然保护区、贵州的垂直峡谷等,都是人、动物、自然的共生与汇合,充分反映出地球和谐共存的规律,深刻强化了地球生态平衡这一主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