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父亲三部曲:中西文化碰撞

父亲三部曲:中西文化碰撞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这种碰撞在“父子三部曲”中有着典型的体现,这也是这几部电影的主题所在。“父子三部曲”是指李安先后在1991 年拍摄的《推手》、1993 年拍摄的《喜宴》和1994 年拍摄的《饮食男女》这三部电影。这种宽容和家庭中的亲情或许正是西方文化中所缺乏的,而宽容和亲情再次化解了这种中西文化之间的矛盾,使两者从对抗碰撞走向融合。

父亲三部曲:中西文化碰撞

对于李安来说,以往的人生历程对他的电影有着直接的影响,李安小时候生活在中国,中国传统的父权思想在他内心深处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因此他的电影中经常出现一些父权形象。而他后来又前往美国留学,又移民至美国,因此也受到了美国自由文化的影响,导致他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思想产生怀疑,因此我们在他的电影中,经常能看到一些中西文化的碰撞。

可以说这种碰撞在“父子三部曲”中有着典型的体现,这也是这几部电影的主题所在。在电影中,李安以家庭为主体,从多个角度呈现出了中西文化的对立和碰撞,又通过电影中主角们对问题的解决表现了他对这种碰撞的解决对策的思考。

“父子三部曲”是指李安先后在1991 年拍摄的《推手》、1993 年拍摄的《喜宴》和1994 年拍摄的《饮食男女》这三部电影。

《推手》这部电影名字来源于太极中的双人徒手对练套路,也是电影中父亲为了排解寂寞经常练习的招式,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退休的父亲被儿子接到美国家中,却因为语言不通和生活习惯上的巨大差异,导致家庭矛盾频发的故事,进而对家庭关系、文化碰撞进行了深刻的探索。

电影开始没有台词,只是分别描述了两个不同文化和年龄层的人的生活情景,身穿唐装布鞋的朱老在气定神闲地打太极的时候,金发的玛莎却正一脸烦躁地用电脑写着什么;朱老吃的是传统中餐,玛莎吃的是西餐;虽然他们身处一个环境下,却互不理会对方,互成对方的沉默背景。只是通过几个简单的场景画面,观众便已经从这沉默当中嗅到了矛盾的气息,这些镜头更是凸显了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在后面一次晚餐中,朱父和朱晓生用中文说话,玛莎则是用英文和朱晓生沟通,两人争抢着和朱晓生说话,想把朱晓生拉到自己的阵营当中来,而作为两者的中间调停人,朱晓生可以说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者和调停者。李安通过对朱晓生的刻画反复地尝试着对中西文化进行一定的调解和沟通,希望消除两者之间的矛盾和鸿沟。在李安的电影中,虽然中西文化有一定的矛盾,但是两者都是以共存的方式展现给观众,并没有单纯地传达不可调和的对立情绪,可以说在这个充满矛盾的家庭中,矛盾都被宽容和化解,最终形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电影《喜宴》是通过一些部分情节描写来展现中西文化冲突的,首先在赛门给高父送血压计这一情节,在听伟同说赛门给他买了一个血压计作为见面礼的时候,高父还是很高兴的,但是当听到赛门说,“高伯父心脏不好,血压高,有了血压计就可以未雨绸缪”这句话的时候,高父立刻便不高兴了,对于赛门来说他这种直白的讲述非常符合西方文化,但是对于习惯中国的婉转的高父来说赛门的直白无异于一种“诅咒”。其次是影片对中式婚礼和西式婚礼的刻画,西式婚礼非常的简洁,中式婚礼则较为繁复,甚至还有一些婚礼陋习在其中,可见李安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陋习还是很厌恶的。最后,和《推手》中的家庭琐事矛盾不同,《喜宴》中还涉及了即便是在西方文化中也无法完全接受的元素——同性恋,这使得《喜宴》中的矛盾更加尖锐,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断子绝孙”在传统文化中是让父辈最为忌讳的,伟同的同性恋性向使高父传宗接代的期望化为泡影。整个电影因为这些中西矛盾和冲突显得一波三折,而电影的结尾也充满了深意。当伟同、赛门和顾威威三人一起走向机场安检的时候,高父高高地举起了双手,这是一种投降、一种示弱,也是一种宽容、一种接受,实际上高父早就看破了儿子的把戏,但是他为了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孙子,为了不愧对祖宗,却宁愿接受儿子的这些把戏,接受儿子不同常人的性向,接受儿子这个特别的家庭,这也显示出了他淳朴的智慧。而本来想要打掉孩子的顾威威在看到高父这一接受的态度之后,最终决定留下这个孩子。这种宽容和家庭中的亲情或许正是西方文化中所缺乏的,而宽容和亲情再次化解了这种中西文化之间的矛盾,使两者从对抗碰撞走向融合。(www.xing528.com)

在《饮食男女》中,李安将故事的发生地点放在了台湾,故事的讲述场景依然是李安熟悉且擅长的家庭场景,在这部电影中,李安把中国传统思想和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的当代思想之间的碰撞展现给了观众。与前两部电影中父子关系不同,本部电影主要阐述了父女之间的关系,除了父亲和三个女儿这条明线之外,还描述了老朱和梁锦荣母女这条暗线,两条线索交互前行共同组成了完整的故事。和《推手》相同,《饮食男女》的开篇也没有一句台词,只是展示了老朱做饭的场景,精湛的手法、复杂的工具、丰富的食材、美味的饭菜,这一切都是身为传统中国菜大厨老朱为了每周一次的家庭聚餐所准备的。在妻子去世之后老朱独自一人带着三个性格不同的女儿生活,在女儿长大之后老朱逐渐力不从心,但他依然靠着自己的厨艺维系这家庭的和睦,这个每周一次的聚餐是家庭内部联系感情的重要方式,本应其乐融融,但每次聚会的时候家中总会有人提出“有事情要宣布”,这些事情包括了大女儿的闪电结婚,二女儿家倩在外买了房准备搬出去住,本来乖巧的三女儿未婚先孕,老朱宣布自己要娶小自己一半岁数的锦荣,当老朱宣布娶锦荣的时候,不仅女儿们惊讶万分,暗恋老朱的锦荣母亲也当场晕倒,就连观众们都被这神来之笔的转折吓到,这一结果正是暗线的结果,之前暗线所展现的内容——老朱关心锦荣母女、为锦荣做便当等细节都在这一刻转暗为明。李安用一组镜头展示给了观众,最后这一意外的婚事逐渐被大家所接受:锦荣坐在窗前,而她的肚子微微有些起伏,周日聚餐的时候二女儿问候了锦荣。事实上,老朱与锦荣之间的忘年恋也是对传统的颠覆,李安则通过自己的镜头展示了对这种也许不被老朱的女儿和社会认同的恋情的接受和认可。

在《饮食男女》中老朱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存在,对于女儿他是传统的展现,他用父爱和自己的厨艺粘合了整个家庭;对于锦荣他是现代的展现,他用对爱勇敢的表达,追求反抗世俗的目光,可以说老朱这个人物的确是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影响的现代文化的融合。

在电影的结尾,失去味觉的老朱无意识地抱怨二女儿做的汤不够美味,二人在争论中突然意识到老朱的味觉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恢复了,电影画面最终定格在了惊喜交加的父女上。和前两个电影相同,《饮食男女》的结束部分也没有过多的台词和描述,但或许正是这种无声给了观众更多的留白,给了观众更多的自我体会和感悟的空间。

这三部电影的主体都是家庭,在这家庭中,父权最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无论是《推手》中练太极的朱父、《喜宴》中的高父还是《饮食男女》中擅长中国传统菜式的朱父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另外李安也在电影中加入了很多西方文化元素,比如《推手》中不会说中文的“洋媳妇”玛莎、《喜宴》中的同性恋儿子伟同和《饮食男女》中的叛逆的三个女儿和忘年恋高父。由于文化的不同,在生活中很容易产生各种矛盾,但李安在向观众展现这种矛盾的同时,也尝试寻找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总的来说,在李安的电影中,中西矛盾虽然有冲突,却没有高下之分,李安希望中西文化能够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最终达到一种理想的平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