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太湖畔的熏豆茶:冲泡十分讲究,增添太湖小村乐趣和热闹

太湖畔的熏豆茶:冲泡十分讲究,增添太湖小村乐趣和热闹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蚕农,以至后来影响到这一带古镇上生活的居民,都把喝熏豆茶看作是生活中一件重要事情了。熏豆茶的冲泡十分讲究。而喝熏豆茶的风俗,又给这迷人的黄昏增添了乐趣和热闹。于是,灯光桨声中的太湖小村,便被一团团的笑声包围了,被一缕缕熏豆茶的香味包围了。此时的熏豆茶便成了人们社交和娱乐活动的友好使者了。其实,喝茶是一乐,制作熏豆茶茶料的过程也是一乐。待得中秋过后开始筹制熏豆茶的第二料熏青豆。

太湖畔的熏豆茶:冲泡十分讲究,增添太湖小村乐趣和热闹

吕锦华

今儿上东家剥,明儿大伙又上西家剥,这样,很累的活儿便在大家的说说笑笑中完成了……

这是一种别有风味的饮茶习俗。这习俗在这块美丽的多水的土地上已经流传了多少年尚无记载,也许,和这块土地一样地古老。

太湖南滩,方圆几十里是有名的蚕乡。它与浙江省毗邻,处在江浙两省交界地带。在岁月漫长的更迭中,它与浙江的湖州南浔乌镇等一起因气候暖温雨水充沛桑树成海而逐渐成为一方得天独厚的种桑养蚕的富饶之地。“四面湖光绕,中流塔影悬;荻塘西去路,蚕事胜耕田。”

生活的富足使这块土地浸润在一种安详温馨的氛围中。人们开始细细品味生活打发日子。蚕农,以至后来影响到这一带古镇上生活的居民,都把喝熏豆茶看作是生活中一件重要事情了。除了亲朋好友来访作为一项很隆重的礼节必须泡上一碗甚至两碗熏豆茶招待外,左邻右舍、村与村之间还常常用喝熏豆茶的形式进行串门、访问、玩游乐和各种交流。

熏豆茶的冲泡十分讲究。熏豆茶一般由熏青豆、胡萝卜丝、熏豆腐干、芝麻碧螺春之类的上等绿茶冲泡而成。更讲究的,外加桔皮、笋尖、青橄榄一枚揉在其中。这熏豆,取的是刚丰满、色泽尚绿的嫩青豆熏烤而成;这水,取的是没有一丝儿杂质的太湖水,而且现冲现煮;这柴火,用的是冬天从桑树上修剪下来晒干的枝枝丫丫,烧起来无烟无杂味。在这一带乡村走访,可以看到几乎家家的灶屋的墙壁上都留出一小方壁洞,里面分两层,下面置柴火,上面放一只盛水的紫铜壶。客人来了,柴火便点着了,不多一会儿水便吱吱唔唔叫起了,你几乎还没把访亲拜友的客套话讲完,一碗香味扑鼻、色彩纷呈的熏豆茶已经递到了你面前。这熏豆,绿绿圆圆的像一颗颗珍珠;这胡萝卜丝,红红的卷曲着;这熏豆腐干切成了方方细细的颗粒,像一枚枚精致的小印章;还有漂在上面的白芝麻和碧螺春的叶片在微黄的茶水中忽沉忽浮舒展着身子。接茶到手,一望,你就已经心花怒放了;待得喝上一口,那咸中带甜、甜中带鲜、鲜中带涩、涩中又回味无穷的味儿,着实可以让你醉了。面对这样一盏色、香、味俱佳的茶水,你只觉得富饶的蚕乡、蚕乡的富饶再不是挂在嘴上贴在墙上;一切,都在香香甜甜、清香扑鼻的茶水中品味到了。(www.xing528.com)

水乡的黄昏是迷人的。而喝熏豆茶的风俗,又给这迷人的黄昏增添了乐趣和热闹。薄暮淡霭里有远远近近的渔船泊在湖边补网晾网。风拂清波,波拍岸壁,那幅宁静的图卷那份轻轻的涛语令人心醉。而就在这时,这头那头便响起吴侬软语的甜甜的喊声:“喂,今晚到我家来喝茶喽——!”喊声此起彼落,使宁静的村落一下子又喧闹起来。就像它能把大大小小的木船从小小大大的半月形的桥洞送往四面八方一样,它也能把人的大大小小的烦恼搓成丝丝缕缕的云烟送到远远不可知的地方,消散得无影无踪。于是,灯光桨声中的太湖小村,便被一团团的笑声包围了,被一缕缕熏豆茶的香味包围了。若是邻里之间家庭之间发生了什么不愉快事情,此时,亲戚朋友们便利用请喝茶的机会进行劝说、安慰、调解或开导。还有村与村之间的喝茶风俗。此时的熏豆茶便成了人们社交和娱乐活动的友好使者了。每年农闲时节走村串户地喝茶行乐在蚕乡极为盛行。人们在喝茶的同时再配以说说唱唱的民间娱乐,使疲劳的身子得到恢复,又使闲着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遇上村与村之间有一些家事什么的需要商量,在这样一种特定的亲切的气氛中进行,也就顺利好办多了。

多少年了,熏豆茶就这样泡下来了,一代又一代,至今未凉。凉了的只是一次次的相聚和玩乐。

其实,喝茶是一乐,制作熏豆茶茶料的过程也是一乐。

每年春天摘采茶叶的季节,这里的蚕农便陆陆续续摇着小船漂过太湖,去七八里外遥遥相对的东山西山采购上等的茶了。这采购不像城里人带着现钞去,而是在小船里装满了自家栽种的百合、山芋、大头菜,待得卖完便向茶农家里购得一小包刚烘炒好的上等绿茶兴冲冲回家。绿茶带回家是舍不得沏的,而被珍藏在一个小瓮里,四面密封扎好。待得中秋过后开始筹制熏豆茶的第二料熏青豆。剥青豆原是一项很累又很寂寞的活计。老太们便想出一条妙计:今儿上东家剥,明儿大伙又上西家剥,这样,很累的活儿便在大家的说说笑笑中完成了,还成了老太们每年秋天里一项很快活的串门聊天的活动。豆茶的第三料黑豆腐干又是蚕乡的特产,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早在乾隆年间已远近闻名。据说乾隆皇帝南巡时地方官员曾奉献茶干供皇帝品尝,皇帝称赞不已,从此成为贡品。熏茶干的制作工艺更为精细复杂。调味品以三年陈酱为基料,加味精冰糖、素油,再辅以天然香料茴香桂皮等入锅,以文火煨煮,浸透入味。制好的茶干黑而光亮,其香馥郁,其味鲜美,其质细韧,作为小吃下酒均可,而切成细末冲泡茶中,熏豆茶便越加别有味道了。此茶干市场上随时可购到,并不费力。第四料胡萝卜丝则用初冬时节刚上市的鲜胡卜腌制晒干而成。一碗熏豆茶,喝茶水是一种享受,慢慢地把茶料咀嚼下去更是一件有趣的事。初到此地的客人常常喝干了茶水而对碗中红红绿绿的茶料一筹莫展。或是埋怨好客的主人怎么不再备上一份筷子。备筷的习惯这里似乎还没有过,何故至今尚未考证。只是蚕农们喝熏豆茶都是很轻松的事,茶水喝干后他们便用手轻轻拍碗底,那碗中的绿豆红丝便一颗颗一条条跳进了嘴里。当然对于初访的客人他们绝不苛求。他们会请你取出笔什么的往嘴里拨,一边笑着一边聊着在不知不觉中结束这一场不亚于游戏的有趣的礼节。

近年来我在南方一些大城市的高档食品店里,偶尔也会看到一袋袋碧绿光滑的熏青豆,被摆在一个个精致的玻璃柜里出售。这颇有点像个不着意打扮的村姑带着一身乡野的气息跻身在一片珠光宝气的洋小姐中;另外,离开了它的许多伙伴,也给人一种孤零零的感觉。我当然仍不无喜悦。家乡的特产居然也受到了城里人的青睐。然而除了喜悦,我还十分担忧,对于喝惯了咖啡可乐,过惯了快节奏生活的城里人来说,熏豆茶那淡淡的回味无穷的味儿,他们能细咀慢嚼、细啜慢饮地品尝出来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