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代日本对华军事谍报体系研究及甲午战争占领期间成果

近代日本对华军事谍报体系研究及甲午战争占领期间成果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甲午战争结束后,日军以等待赔款为借口仍占据威海卫一带,陆地测量部也抓住此时机,于1897年制定“威海卫近旁两万分之一及五万分之一测图规定”,派员公开测量。甲午战争中,日军的陆上运输因缺乏有效的运载工具和道路,后勤保障困难重重。威海卫占领军与谍报活动甲午战争后,为了索清中方赔款,日军于1895年4月组建“威海卫占领军”驻守威海卫,直至达到目的后才于1898年5月撤回国内。二是占领地及周边兵要地志。

近代日本对华军事谍报体系研究及甲午战争占领期间成果

临时测图部及其活动

为了备战侵华,甲午战争日军就不断派谍报员来华收集兵要地志,测绘地图。战争爆发后,侵入中国东北地区的日军感到配发的地图大多由目测图等加工而成,过于粗糙,难以适应作战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参谋本部第二部兵要地志班迅速制定测绘计划,将测绘员派往战地各司令部,以11人为一个班对占领区展开图根和碎部测量。

为了规范测绘工作,同年10月,参谋本部陆地测量部发布《从军测图班规定》,要求“从军测图班负责进军地区的测图,由班长一人、队员数人编成。班长接受军司令部的指挥,划定测图地域,制定测图方法和顺序,分配队员任务,监督工作进度,绘制原图上交”,依照“最简单图式”测绘五万分之一的地图[232]。在参谋本部的精心组织下,测绘进展十分顺利,测得的地图在作战中很快就发挥了作用[233]

陆地测量部早就有心实测中国兵要地图,藤井包聪部长感到机不可失,于10月上书参谋总长炽仁亲王说:“测量清国之议过去已有特别计划,此次事件后,如果依靠秘密潜入等手段仍无法轻易测量。此际陆地测量部组成临时测图部,隶属于大本营指挥,可以根据最简单绘图方式测绘我军占领地之后方地形,收集资料备他日之用。”[234]

据此建议,参谋本部决定立刻设立“临时测图部”。该部由总部和五个测图班(又各分为三个分班)组成,配备工作人员417人(其中测绘员240人)。因现有的测绘员不够,11月开始向社会公开招募青年培训[235]

临时测图部1895年2月进入中国,以金州为总部,测绘辽东半岛地图,除了第五班赴台湾测量外,其他四个班均在东北。因参与者众多,短期内就测得西起新民屯,北起法库门、康平,南至旅顺、金州的五十万分之一图,辽阳十万分之一图,金州、营口、辽阳等地二万分之一图。陆地测量部综合各方面成果当年还编印了“三十分之一奉天省图”。1896年8月由于“临时测图部事业几乎完成”,按计划撤回日本[236]

甲午战争结束后,日军以等待赔款为借口仍占据威海卫一带,陆地测量部也抓住此时机,于1897年制定“威海卫近旁两万分之一及五万分之一测图规定”,派员公开测量。中国政府曾因此向日本提出严重抗议,但毫无实际收效。

以上测量活动,是日军第一次在中国境内大规模公开正规测量。靠这次测量,日军获得了辽东半岛、威海卫等地的准确兵要地图,也为今后实测中国积累了宝贵经验。

海军的海上测量活动

除了陆地测量外,日本海军也利用击溃北洋舰队取得制海权的优势,对东北、山东沿海等中国领海进行了公开测绘。(www.xing528.com)

甲午战争中,日军的陆上运输因缺乏有效的运载工具和道路,后勤保障困难重重。在此情况下,便捷高效的水上运输显得十分重要。战争期间,为了寻求合适的航道和粮草物资卸船地,支持陆上的军事行动,日军大本营于1894年10月上旬,派专门用于测量的磐城、鸟海两舰在鸭绿江口水面测量水深,探查岛屿、岩礁、沙堆的位置,调查潮汐水文的影响等,10月下旬,除了磐城等外,日舰又增加爱宕、筑紫、大岛等舰测量大东沟,继续探查运输航道和沿岸粮草卸船地。11月初,磐城舰转至大羊河沿岸海域测量水深和海底状况,寻找大孤山至鸭绿江沿海的运输航道和大孤山沿岸附近适合粮草物资卸船的陆地。12月,磐城舰又至大孤山南隅子附近沿岸测量,发现南隅子湾不结冰,而且其他水文状况也适合用来卸运粮草等军需物资,属于冬季优良锚地。当时很多港湾已经结冰,日军海上后勤供应面临困难,发现南隅子湾后,磐城舰作为喜讯速报大本营[237]。1895年1月,磐城舰又对荣成湾进行测量,配合日军在此登陆。

战争结束后,日舰在中国沿海的应急性调查转为常规性调查。除了在辽东半岛沿海外,日舰在山东和江苏沿海也展开了行动。如1895年3月磐城舰在武藏舰护卫下进入江苏省海州湾十多日,两舰共同测量该湾水文状况,研究作为锚地的条件和沿岸状况。同月,赤城舰对直隶海峡各锚地状况摸底细查;7月,磐城舰对长山列岛和海洋岛展开综合考察,调查内容包括岛上的兵要地志、物产、居民等状况,研究是否适合作为锚地[238]

明治初期以来,日军就不时派员调查渤海湾、荣成湾等,寻找理想的登陆地。因是秘密侦察,测量条件受限,所测结果都不精确。甲午战争给日军专业测量船进入中国相关领水从容实测提供了良机。

威海卫占领军与谍报活动

甲午战争后,为了索清中方赔款,日军于1895年4月组建“威海卫占领军”驻守威海卫,直至达到目的后才于1898年5月撤回国内。

占领军在负责占领事务的同时,也收集情报,具体工作由司令部参谋部负责。司令部设有“机密费”专供收集情报使用,从1896年4月至10月的实际支出看,半年内共使用1721日元[239],说明驻军的“机密”活动十分活跃。

占领军获得的情报,书面报告是以“天发”“密占”为代号编号发出。主要内容如下:一是威海卫周边中国军队部署、移动状况,如1896年8月24日的“天发第54号”报告的是6月下旬山东境内清军的位置、军队名称、人数等[240],翌年9月10日的“密占第27号”也是同样内容[241]

二是占领地及周边兵要地志。荣成湾等地的兵要地志战前关文柄等人已经调查过,但当时是秘密行事,人手和时间也有限,此次则可以从容精查。从现存报告看,有1897年5月完成的《清国山东省文登县及容城县附近地理实查报告 其一、二》[242]。报告由两路人马完成,据调查者之一的高梨庆三郎少尉言,其赴各地调查都是穿着日本军服,完全是公开行动。调查内容为文登县和容城县内各集镇至县城的距离、路况、河流状况、沿途村落构成、人口、水源等,均从作战角度调查,并且配有详细示意图说明。如路况方面调查了宽度变化、路面状况、各兵种通过的难易等。占领军强占威海卫三年之久,通过这种调查应该完全摸清了当地及周边的兵要地志等情况。

甲午战争期间和战后日军占领相关地区的时间很短,但还是乘机进行了各种调查,尤其是通过实地正规测量,获得了东三省和山东等一些地方的陆上兵要地图和海图,为日军今后的侵略行动打下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