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代日本对华军事谍报体系及其重要性

近代日本对华军事谍报体系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14年降格改称“旅顺要港部”。要港部成为日本海军在中国东北的重要情报来源。20世纪30年代的谍报活动及其报告日军侵占东三省后,1933年4月,海军省重新恢复“旅顺要港部”,负责“满洲国”沿岸的警备等。要港部司令官直属天皇领导,军政接受海军大臣指示,作战计划则听从军令部总长指示。上述地区的谍报自然也归要港部负责。要港部的报告“普情报”“秘情报”完全采取了这一格式。这说明要港部的谍报工作完全受军令部的领导。

近代日本对华军事谍报体系及其重要性

1924年前的谍报活动及其报告

旅顺作为中国北方天然的不冻良港,近代以来一直被日俄等国觊觎,甲午战争日军获胜后,曾经在旅顺建“旅顺口根据地”,因三国干涉于1896年2月归还中国。

1905年1月日本海军再次占领旅顺后,根据《旅顺口镇守府条例》设立“旅顺口镇守府”,即旅顺口舰队司令部,驻扎海军和船舰,负责黄海、辽东海湾占领地区的海岸、海面的警备、防御等。1906年改名为“旅顺镇守府”,任务是对“关东州”的海岸和海面进行警备和防御。1914年降格改称“旅顺要港部”(以下统称为“要港部”)。要港司令官直属天皇,其军政受海军大臣指挥。1922年12月,“旅顺要港部”被撤除,由“旅顺防备队”取而代之,1924年12月海军省决定撤除防备队,保留下属机构“旅顺海军无线电信所”,派一支“驱逐队”留驻旅顺,另设“关东州在勤武官”长期“驻在”,负责海军与关东军等各方面的联系。

作为在中国北方港口驻扎时间长达20年的日本舰队,除了负责相关海岸和海面的所谓警戒防御外,还肩负收集谍报的重任。

要港部司令部充分利用长期驻扎旅顺、在中国领水行动自由的“地利”收集的情报。兵要地志便是调查的重点之一,主要活动有:(1)对辽东半岛相关海域系统测量。日军早在甲午战争期间就进行过,长期驻扎后,更肆无忌惮地全面测量,获得了该海域的精确海图。(2)定期组织所属舰船在中国海域进行“严寒航海”等演习、船舰及其司令部之间的无线电通信演习、昼夜射击演习等,以适应和研究中国的天文水文地理环境,获取相关资料[218]。(3)利用船舰“巡航”等机会,对既已掌握的相关水域的航路志和灯台表等实地核查修订补充[219],然后上报水路部作统一修改。

对要港部而言,船舰是最好的移动谍报机关,中国北方一旦出现动荡,其下属船舰就会被派往有关沿海及港口,侦察和监视军情、政情、民情,并且趁机调查物资状况和兵要地志。如两次直奉大战期间被派往天津营口等地的船舰,不仅发回大量战况以及双方军政要人动向的情报[220],而且还提交了详细的物资、兵要地志调查报告,例如“天津地区运输、交通及通信状况调查”“天津的物资及经济状态”“天津附近地形、气象以及大沽白河的水道状况”“天津卫生状况调查报告”“营口地方的气象与航道”“营口地方的交通通信状况”“营口的卫生与风教”“营口的经济状况”[221]

当然,中国的军事尤其是海军状况才是其谍报重点所在。要港部平时十分关注中国海军尤其是东北海军的状况和最新动态,中外船舰在北方和东北各要港停泊和进出的动向,甚至连海盗也被列入调查范围[222]

要港部的日常谍报报告形式有书面和电报两种,按照保密级别,有“旅要机密”“旅要情报”等。如两次直奉大战期间,司令部发回了大量情报,至1922年7月6日,书面报告“旅要机密”发至第128号,而“秘”字编号电报“旅要情报”在1922年5月3日至6月30日的两个月内则发出45份。电报的内容涉及直奉双方军队每天的动向、战况、军政要员的言行等[223]。要港部成为日本海军在中国东北的重要情报来源。

20世纪30年代的谍报活动及其报告(www.xing528.com)

日军侵占东三省后,1933年4月,海军省重新恢复“旅顺要港部”,负责“满洲国”沿岸的警备等。要港部司令部建于旅顺港,第二遣外舰队归其指挥。要港部司令官直属天皇领导,军政接受海军大臣指示,作战计划则听从军令部总长指示。首任司令官由长期在华收集情报的中国通津田静枝担任,因此,新设的要港部非常注重谍报工作。

根据与第三舰队的分工,要港部负责的所谓警备的海域,除了伪满沿海外,还包括山海关、秦皇岛、塘沽、芝罘、青岛华北沿海地区。

上述地区的谍报自然也归要港部负责。从要港部上呈谍报报告的状况看,其谍报功能完全不亚于专业谍报机关,仅以日常书面报告为例,就有“普情报”“秘情报”“警备月报”“警备参考资料”等种类。如前所述,海军军令部约在20年代中期就统一了报告的格式,报告的目录都是用指定符号标出大类(标记为012001)和小项(标记为◎),然后才是标题。要港部的报告“普情报”“秘情报”完全采取了这一格式。如“普情报”1933年8月12日的第16号,目录为“012001国情◎一般地理(北支)海州连云港建港口”,9月15日的第21号,目录为“012001海军◎港湾航路 天津附近白河淤塞状况”[224]。“秘情报”1936年3月24日的第7号,标题为“012001国情◎财政经济贸易(北支)北支走私贸易现状”[225]。这说明要港部的谍报工作完全受军令部的领导。

“普情报”“秘情报”报告涉及的情报领域相同,均为军情、国情等,只是密级有异。另外,要港部虽位于旅顺,由于警备区域包括华北沿海地区,故关注“北支”的热情似乎高过“满洲”,以1936年的“秘情报”为例,至11月15日发报告20份,其中9份均为“北支”情报,并且第12、15、17—20号均为系列报告“北支的汽船贸易现状”。

“警备月报”属于“极秘”级,从1933年5月开始编写,报告的是当月的“警备”活动情况,其中有“警备”区域内发生的军情政情、重要河道(如白河)通行状况等。以5月1日发出的第1号为例,报告了4月份警备区域营口、山海关、秦皇岛、塘沽、芝罘、青岛日军的行动和中国各种军事武装的动向、军政要人的言行等[226]。此后每期基本如此,可视为定期情报报告。

“警备参考资料”自1933年6月开始编写,属于“秘”级,大多是要港部船舰担任“警备”任务过程中调查获得的水文兵要资料和沿海陆地兵要,如第1号“渤海湾西北部金山嘴至滦河口测深图”、第3号“海洋岛概况”、第5号“广鹿岛概况”[227]。如名称所示,这类调查均是供“警备”即作战参考的。

由此可见,30年代后要港部依然是海军方面在东北、华北的重要谍报据点,是军令部对华谍报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