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城市化建设实现突破

宁夏城市化建设实现突破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城市化建设扮靓宁夏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十五”期间我区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在形成一个以多功能、开放型大银川为核心,以石嘴山、吴忠、中卫、固原四市为中心,以众多县、县级市和小城镇为依托的现代城市体系。我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银川市、

宁夏城市化建设实现突破

第六节 城市化建设扮靓宁夏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进步、迈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进入新世纪,自治区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把加快城市化进程,作为实现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途径之一。在“十五”期间我区加快了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城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在形成一个以多功能、开放型大银川为核心,以石嘴山吴忠中卫固原四市为中心,以众多县、县级市和小城镇为依托的现代城市体系。

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亮点频闪

“十五”期间自治区党委、政府在确定全区经济发展战略中,把加快以政治、经济、文化为中心的银川市城市化建设,加快以工业化为重点的石嘴山市城市化建设,加快以农、工、商、贸为集散地的吴忠市城市化建设,加快以交通枢纽、生态旅游为依托的中卫城市化建设,加快以南部山区回族风情、红色经典旅游为特色的固原市城市化建设,作为全区经济新跨越的中心辐射增长极。“十五”末,我区地级城市市辖区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已达到了16420平方公里,比“九五”期间增加了4.86倍,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了230平方公里,比“九五”期间扩大了1.19倍,随着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城市建设步伐也随之加快,“十五”期间,我区主要城市马路变宽,高楼矗立,湖水点染,市容整洁,已初步显现现代城市风貌。城市和县镇规模的扩大,带动了城镇人口的快速增加,“十五”末,我区城镇人口达到了252万人,比“九五”末增加了38.2%,城镇化率达到了42.3%,比“九五”末提高了9个百分点。银川市市区人口已接近百万,即将进入大城市行列,成为具有较强辐射力的西北区域中心城市;石嘴山市市区人口也将要达到50万,将在“十一五”跨入中等城市的行列,成为我区能源、原材料生产与加工的工业城;吴忠、中卫、固原三市也已从县镇模式中脱颖而出,正在成为聚集和带动经济发展的地区中心城市。

民族特色浓郁的吴忠市利通区街景

二、城市经济实力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十五”时期,我区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自治区第九届党代会精神,始终抓住经济发展这个中心不放松,积极抢抓机遇,全区经济呈现出快速增长之势,而城市经济增长速度又明显快于全区平均增长速度。2005年,全区完成地区GDP526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7.7倍,平均每年增长10.9%。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十五”期间我区城市经济结构也明显改善,2005年我区城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8.4%、50.2%和41.3%,城市产业结构趋于合理。随着城市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2005年,城市道路面积达到2200万平方米,比2000年增长了1.63倍,城市供水总量达到了24000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水达5200万立方米,比2000年增长了10.1%;煤气供应总量达到68000万立方米,比2000年增长了23.2倍,其中:居民家庭用气量达到了4400万立方米,比2000年增长了2.84倍。2005年年末,城市公共汽车营运车辆为1200辆,比2000年增加62.2%,客运总量达到了1.2亿多次,比2000年增长了71.1%。2005年年末,我区城市出租车达到1.3万辆,比2000年增长1.73倍。“十五”期间我区的邮电通信发展迅速,成为城市经济基础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2005年全区城市邮电业务收入达到了22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38倍,平均每年增长19%;电话和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2005年我区城市拥有固定电话用户80万户,比2000年增加了1.2倍;移动电话用户超过了100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数也已达到了28万户,比2000年分别增长4.97倍和近9倍,我区城市居民的生活已进入信息时代。(www.xing528.com)

三、城市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教育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十五”期间,自治区党委、政府稳步推进我区的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区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也已建立并逐步完善,发挥着社会稳定器的作用。2005年年末,我区城市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已达2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到了4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达到了26万人,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此外,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将积蓄的一部分用来购买商业保险,2005年全区保险费收入达到15亿元,其中:健康险寿险收入占70%以上。城市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目前,全区城市有福利院30个,床位1200多个,比2000年分别增加了66.7% 和76%;社区服务机构发展到4200个,比2000年增长了78.7%,社区服务机构在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十五”期间,我区城市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2005年全区高等学校达到了12所,比2000年增长1.4倍,在校学生4.25万人,比2000年增加1.53倍;普通中学170所,比2000年增长71.7%,在校学生16.5万人,比2000年增加1.06倍;小学600多所,在校学生25.5万人,比2000年分别增加1.3倍和96.2%。随着就业观念的改变,职业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2005年我区城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33所,在校学生达到了4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37.5%和1.35倍。“十五”期间,我区城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医院、卫生院不断增加,医疗诊所深入社区,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缓解了城镇居民看病难的问题。2005年,我区城市拥有医院、卫生院950多个,床位数11500个,专业医生6300多人,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21.3%、60.5%和66.2%。

四、注重发展与环境和谐,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可避免地带来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十五”期间进一步加强了环境保护的宣传和对环境污染的治理,逐步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美化城市环境,努力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我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以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的污水处理厂已经投入运行,中卫市、固原市的污水处理厂已基本建成,银川市和石嘴山市的中水处理厂也已建成,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了40.3%。全区五个地级市均建成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26%。2005年,城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8000万吨,与2000年相比增加了1.48倍;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了55%。建成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33个,面积达到了140平方公里;建成烟尘控制区37个,达220平方公里。在治理环境污染的同时,我区还加大了城市环境美化,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十五”期间,全区城市绿化水平逐年提高,2005年我区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接近5平方米,比2000年增加了1.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了5610公顷,比2000年增加了1.13倍,建成区绿化面积覆盖率达到了17.5%,绿地率达到了16%。“十五”期间,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等市积极修建和扩建了各具特色的广场、公园,恢复和开挖了众多的湖泊,再现了塞上湖城的秀美风姿,使城市居民在闲暇之余,有了锻炼和休闲的去处。

2008年8月15日,第二届清真美食文化节在银川举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