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史记》中的司马迁民族思想研究

《史记》中的司马迁民族思想研究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史记》的五体结构是司马迁民族大一统思想的形象反映《史记》的五体结构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形象的体系,它们不仅各具笔法,自成系统,而且又是一个严密的整体。五体结构不仅是一种历史的编纂方法,而且更是一种司马迁民族思想的表述法。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史记》五体结构的各自特点:本纪。这便是司马迁诸族同祖的民族大一统思想的反映。《史记》十表,司马迁采用世表、年表、月表和各种专表的笔法以详今略古。

《史记》中的司马迁民族思想研究

一 《史记》的五体结构是司马迁民族大一统思想的形象反映

《史记》的五体结构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形象的体系,它们不仅各具笔法,自成系统,而且又是一个严密的整体。五体结构不仅是一种历史的编纂方法,而且更是一种司马迁民族思想的表述法。它形象地反映了司马迁的民族大一统思想。这种思想反映了武帝时代加强中央集权、消灭割据势力的时代要求,而这一时代正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确立和巩固的时代。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与战乱,使封建经济获得极大的发展。司马迁正处于这样一个朝气蓬勃的封建社会上升时期。他继承了前代思想家的大一统理论,用以作为考察历史发展的指导思想,从而又系统地发展了这一理论,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希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思想。这种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一切以君主为中心,或扩大一些说,即一切以帝王为中心的思想。这种以帝王为中心的大一统思想,便是《史记》五体结构的特点。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史记》五体结构的各自特点:

(1)本纪。《史记正义》引裴松之《史目》解释说:“天子称本纪,诸侯曰世家。”张守节更进一步发挥说:“本者,系其本系,故曰本;纪者,理也,统理众事,系之年月,名之曰纪。”刘知幾也说:“盖纪者,纲纪庶品,网罗万物,论篇目之大者,其莫过于此乎。”又说:“盖纪之为体者,犹《春秋》之经系日月以成岁时,书君上以显国统。”[2]由此可见,“本纪”纲纪庶品,为全书的提纲,它以王朝的更替为体系,用编年的形式记载天子国君之言事,排比一代大事。这反映了司马迁以帝王为中心的民族大一统思想。当然,司马迁并不拘泥于此,而能从实际出发,有所谓“破体为例”的卓越史识,如为项羽和吕后立本纪,便是其例。这一问题前人多有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史记》中的十二本纪,根据义例和时间顺序大致可分为三类来论述。

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为一类,主要阐明以德统一天下的思想。《五帝本纪》以黄帝为首,将黄帝说成是中国各民族的祖先,而颛顼帝喾、尧、舜都是黄帝的后裔。这便是司马迁诸族同祖的民族大一统思想的反映。所以司马迁说:“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明德”二字也反映了司马迁对“三王”、“五帝”以德统一天下的总看法。至于夏、殷、周各本纪,司马迁也一再强调以德统一天下的可贵,如“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夏桀”。正因为汤修德才能统一天下,取代不修德而使诸侯反叛、天下分崩离析的夏桀。而殷纣王不修德,同样使天下分裂,战乱日滋,故被周文王、武王所灭。这都反映了以德统一天下的思想。

《秦本纪》、《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为一类,主要揭示秦统一各民族的历史过程。司马迁详细地叙述了秦国经过一百多年的努力,最终以武力征服天下,统一各民族。秦始皇统一中国各民族,“成功大”,但他统一天下后,仍依赖武力实行残暴统治而不施德治,因而加速了秦的覆亡。项羽亦如此。在这三个本纪中,司马迁通过叙述历史事实得出:以武力统一天下是应该的,但以武力治理天下必然会走向灭亡的结论。对秦的统一之功予以由衷的赞颂,对其残暴统治却做了无情的批判。

《高祖本纪》以下五篇为一类。《高祖本纪》意在说明,结束天下分裂的局面,完成中国境内各民族的统一,仍不能不用武力,而吕后、文、景本纪意在说明,天下一统之后,便必须施行德治。

(2)表。司马贞在《史记·三代世表索隐》中说:“《礼》有《表记》,而郑玄云:‘表,明也。’谓事微而不著,须表明也,故言表也。”赵翼解释说:“《史记》作十表,仿于周之谱牒,与纪、传相为出入。凡列侯、将相、三公、九卿,功名表著者,既为立传,此外大臣无功过者,传之不胜传,而又不容尽没,则于表载之。作史体裁,莫大于是。”[3]由此可见,表是用谱牒的形式记载史事,它可以使隐微之事变得更加鲜明,扩大纪传的记事范围,表现出历史的线索。

《史记》十表,司马迁采用世表、年表、月表和各种专表的笔法以详今略古。在十表中,司马迁将古代约两千三百年的史事分为古代、近代、今世三个段落、五个时期:

《三代世表》从黄帝到西周共和,表现积德累善得天下的礼治时代,民族统一。《十二诸侯年表》从西周共和到孔子卒年(即前841—前476)表现王权衰落的霸政时代,天下分裂。这是古代史。(www.xing528.com)

《六国年表》以周元王元年到秦亡(即前475—前207)表现力征兼并得天下的时代,民族由分裂走向统一。《秦楚之际月表》从陈涉起义到刘邦称帝(即前209—前201)著月表以表现八年之间天下三嬗的剧烈变革时代,各民族由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这是近代史。

汉兴以来六表,分类著录,表现加强中央集权的民族大一统时代。这是今世。

司马迁的十表,创立了我国古代的年代学理论,这是其中一项伟大的贡献。

(3)书。礼、乐、律、历、天官、封禅、河渠、平准八书,是分门别类的典章制度文化史,所以司马贞说:“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此之八书,记国家大体。”[4]在八书中,司马迁不仅记述了各种典章制度的历史变化,而且借此抒发了他对社会现实的种种看法。

(4)世家。对于世家,司马贞解释说:“系家者,记诸侯本系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故孟子曰:‘陈仲子,齐之系家’。又董仲舒曰:‘王者封诸侯,非官之也,得以代为家也。’”[5]刘知幾也说:“秦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又说:“司马迁之记诸国也,其编次之体与本纪不殊,盖欲抑彼诸侯,异乎天子,故假以他称,名为世家。”[6]由此可见,世家是记载诸侯及家世的,它和本纪一样也是编年纪事。只不过本纪记天子之事,而世家记诸侯之事。

但是,这种解释似乎不尽符合司马迁的原意和《史记》世家的实际。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曾明确地说过:“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这明确地说明,世家是记载那些“辅拂股肱”、“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之臣。所以,陈涉、孔子均非“开国世家,世代相续”之人,也被列入了世家。对此,朱东润先生曾指出:“凡能拱辰共毂,为社稷之臣,效股肱辅弼之任者,则史迁入之世家;开国可也,不开国可也;世代相续可也,不能相续亦可也;乃至身在草野,或不旋踵而亡,亦无不可也。”[7]

在司马迁看来,孔子、陈涉等虽并非诸侯,但都有功于国家的统一,如孔子“悼礼废乐崩,追修经述,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8]。这就是说,孔子乃“辅拂股肱之臣”、“忠信行道,以奉主上”,有利于国家统一的“社稷之臣”,故将之列入世家。至于陈涉,司马迁将之列入世家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弘扬其反秦首功。“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因此有功于汉室。其余各世家,有的是统一天下的开国功臣,有的是汉家宗戚,都对统一天下、完成和巩固各民族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做出过贡献,故列入世家。

(5)列传。司马贞解释说:“列传者,谓叙列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故曰列传。”[9]司马迁自己说:“扶义倜傥,不令己失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10]可见,列传记载功臣贤人之言行以表示人臣拱卫主上之意。

综上所述,《史记》的五体结构,形象地反映了司马迁大一统的思想。本纪编年,记载天子军国大事,是全书的大纲,“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11]。从黄帝至汉武帝,用王朝嬗递和帝王兴替作为科分条析的大纲,以象征历史发展趋向统一的走向。世家述开国承家诸侯,“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12],作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列传叙人臣之事,辅弼君上,如众星之拱卫北辰,以象征君臣之道。这表现了他的民族一统和等列天子臣民的思想。他打破了“别种殊域”的界限,把民族区域纳入统一的封建帝国体系、版图之内来叙述,视各民族皆为天子臣民,皆为黄帝子孙,这充分显示出司马迁民族一统思想的光辉。当然,《史记》的五体结构,也显然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这是我们不可讳言的。但这种等级秩序的象征,也正是司马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民族大一统思想的一种曲折反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